今天,科創板迎來一家特別的公司。
投資界10月29日消息,智慧移動能力公司九號有限公司(簡稱“九號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正式敲鐘上市。證券代碼689009,發行價18.94元/股,開盤后漲超100%,市值沖擊250億元,截止發稿前,市值超270億。
值得注意的是,九號公司并沒有采用一般由企業創始人、合伙人、高管或員工等相關人員鳴鑼的形式,而是將儀式交給機器人上臺完成,首開A股機器人鳴鑼上市之先河。
從8人團隊創業在北京一百平米地下室苦熬兩年搞研發,到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九號公司僅用了8年時間。上市前一天,九號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祿峰,聯合創始人、總裁王野攜全體管理層向全體員工發布了一封主題為《沒有慶祝,馬上戰斗》的內部信,信中稱,上市絕不是九號公司的目標和結果,只是一個階段、一個再出發的新起點。
回顧九號公司的崛起,背后與VC/PE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其一路先后獲得海泉基金、中路資本、小米、順為資本、紅杉中國、華山資本、英特爾、GIC、國投創新、中移創新產業基金等一眾投資機構及產業投資者的助力,上演了一場接力賽。
兩位北航工科生的機器人夢想:
創業8年,做到市值250億
出于對機械的熱愛,高祿峰與王野走到了一起。
高祿峰與王野均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兩人第一次結緣是因為“機械”。2003年,高祿峰剛剛畢業,而王野正在讀大四。兩人合伙做了一個智能玩具的項目。當時的產品賣了2000多臺,后來因品控、制造和資金鏈都出現了問題,這個項目最終失敗。
在這之后,兩個人開始了各自的人生:王野被保送到北航機器人研究所讀碩士;高祿峰繼續在互聯網領域尋找創業機會。
讀研期間,王野仍對機械,尤其是機器人保持著高度熱情。研三的時候,王野的成果被一家警用設備經銷商看中,并直接下了訂單。跟導師商量之后,王野注冊成立了博創興盛機器人公司,主要做教育機器人和排爆機器人兩個業務。
在公司剛成立的半年里,王野每天工作1215小時,在一年內完成了兩個大的訂單。在2006年,公司銷售額達到400萬元。不過,排爆機器人市場終究有限,每年10%、20%的業績增長遠遠低于北京房價。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迫使王野尋找新的項目,并將目光投向了國內鮮有人知的平衡車市場。
2009年的一天,王野撥通了師兄高祿峰的電話,“好久沒聯系了,見個面吧。”沒想到這次見面成功促成了兩人再度合體。其實,高祿峰當時也已注意到了平衡車市場的機遇。當王野提出想法后,兩人一拍即合。
2012年,九號公司創始團隊開始創業,進入平衡車品類。2013年,九號公司發布智能電動雙輪平衡車Ninebot E,正式以智能、輕量、大眾消費的定位開始向全民自由出行的方向發力。
在剛開始做平衡車的時候,王野便和高祿峰聊過:“什么時候把Segway收購就好了。”作為美國平衡車鼻祖,Segway自1999年創立以來,便受到了喬布斯、貝佐斯等科技巨頭的追捧。王野想要收購Segway僅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成為了現實。
2014年,Segway早已是全球平衡車市場絕對的霸主,而九號公司剛剛成立兩年。為打破Segway的專利墻,進入海外歐美市場,九號公司開始嘗試與Segway進行合作洽談。不過,九號公司的收購之路并不順利,Segway管理層非常擅長談判,不斷提出條件。那段時間,高祿峰和王野平均每周都要與Segway電話溝通,持續了半年時間之久。
最后,在投資機構助推下,2015年4月,成立不到三年的九號公司100%全資收購了已經擁有15年歷史的Segway,創下了首例智能短途交通領域的跨國收購案,這也是一起“蛇吞象”式的并購案例,在當時的科技圈引起很大轟動。
在完成對Segway的收購后,九號公司實現了對平衡車全產品線的覆蓋,業務開始騰飛。在平衡車這一品類上,九號公司只用了18個月時間就確立了全球領先的優勢。
創業8年,這兩位年齡相差僅一歲的師兄弟,帶著九號公司走向了敲鐘舞臺。IPO首日,九號公司開盤后漲超100%,市值沖擊250億元,截止發稿前,市值超270億。
招股書解碼:
成中國首家“VIE+CDR”上市公司
這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呢?
其實,除了為人熟知的平衡車之外,九號公司還開辟了諸多細分賽道,比如增長最漂亮的第二曲線是電動滑板車。
招股書顯示,九號公司已成為電動滑板車品類全球第一品牌,每年交付的電動滑板車超過150萬臺,已經超過了平衡車的交付量,電動滑板車整個品類在九號公司里的營收占比已經達到70%,成為了第一號主營業務。有公開報道稱,九號公司在2018年供應了全球超70%的共享滑板車運力。
平衡車、滑板車兩大主營業務的連續增長,為企業帶來了穩定營收。根據招股書,2017-2019年,九號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約13.81億元、42.48億元、45.8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82.21%。
2019年,九號公司銷售了約58萬臺電動平衡車,銷售收入10億元;銷售了175萬臺電動滑板車,銷售收入32億元。這兩類產品合計貢獻了2019年總收入的92%。
另外,作為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自2017-2019年,小米集團都是九號公司的第一大客戶。僅在2019年小米便為九號公司貢獻了24億元收入,占后者總收入的52%。
除平衡車、滑板車之外,在短交通領域,九號公司接連打出智能電動車和全地形車兩張牌。2019年九號公司智能短交通出行版圖拓展到支線交通領域,推出了電動踏板摩托車九號電動E系列、電動自行車九號電動C系列,目前已實現量產,開始對外銷售,預計其自2020年將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4月17日申報獲得受理以來,九號公司就一直是科創板排隊企業中頗為特殊的一員,創造了科創板申報企業中的多個“第一”:第一家存在協議控制架構(VIE)的企業,第一家申請公開發行CDR存托憑證的企業,同時,九號公司也是第一家具有AB股和員工期權的紅籌上市公司。
由于公司的特殊性,九號公司用了524天才走完審查手續,創下了迄今為止科創板最長上市周期記錄,可謂一波三折。
此次IPO敲鐘,意義非凡。受益于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及A股市場逐漸回暖的影響,科創板再次為紅籌企業發行CDR敞開了大門。而九號公司作為首家發行CDR類型股票的科創板上市企業,將會為同樣具有VIE構架、發行CDR股票的紅籌企業回歸A股提供實踐經驗。
紅杉為最大外部股東
近10家VC/PE上演接力賽
事實上,九號公司一路走來離不開背后眾多VC/PE機構的默默支持,他們遠不止提供資金那么簡單。
根據招股書,其上市前完成過三輪融資,先后獲得海泉基金、中路資本、小米、順為資本、紅杉中國、華山資本、英特爾、GIC、國投創新、中移創新產業基金等一眾VC/PE及產業投資者的助力。
2014年,九號公司首次引入天使輪投資,海泉基金成為第一個天使投資人,另外還有中路資本。
海泉基金與九號公司結緣于2013年,當時,海泉基金聯合創始人汪文忠還在國家發改委擔任產業促進會投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也是中國新成立的平衡車產業聯盟第一任常務秘書長。“他們來我這里申報國家級專項項目,我有機會與團隊進行深入訪談,發現他們雖然不是行業頭部,但有一支非常狼性的團隊。”汪文忠回憶,在那之前,他已經走訪了30多個同類項目。
投資后,海泉基金助其早期Ninebot品牌的建立,以及在整個精準娛樂營銷上給他們無償的幫助。例如羽泉在多個場合公開使用平衡車,后續啟動“羽泉的禮物”計劃,2013年羽泉騎著產品上了湖南衛視跨年晚會,為其節省一大筆廣告費。“我們投資就是看好了中國和全球智能出行領域的未來,以及這個團隊在陀螺儀平衡車技術上的應用。”汪文忠表示。
2014 年10月,九號公司獲得紅杉中國、小米、順為資本、華山資本共同投資的8000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幫助九號公司駛入發展快車道。這其中,就包括對世界平衡車鼻祖Segway的收購。
紅杉中國一直是機器人領域產業生態的建設者與推動者。2014年,九號公司成立剛兩年時,紅杉中國便在企業A輪融資中完成對該公司的投資。紅杉作為企業最大外部機構投資人,陪伴并見證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幾乎所有關鍵節點。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表示:“九號公司是智能機器人領域的長期主義者,自創立至今,始終堅守‘智慧移動能力公司’這一核心定位,從‘移動人’和‘移動物’兩個維度出發,發展出豐富的智能短交通生態。創始團隊自一開始就為公司注入了機器人研發基因,支持公司在發展中沉淀出了過硬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相信在創始人的帶領下,九號公司會在領域內拓展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順為資本創始合伙人、CEO許達來表示:“自2014年投資九號公司以來,親眼見證了由高祿峰、王野帶領的九號團隊始終保持初心、持續成長,并在技術研發、商務合作、供應鏈、產品等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2014年剛與祿峰團隊接觸合作時,我們定下來的公司戰略方向是:爭取成為短途交通領域中最強的科技自主創新型創業公司。”順為資本合伙人程天回憶,在過去六年多的合作過程中,這一條主線也始終貫穿了九號公司的主戰場以及主要的業務方向。
在程天看來,短途交通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巨大市場。在過去幾年中,國內、海外短途交通行業中亦涌現出了非常多的創新;而作為九號公司第二增長曲線的載物機器人行業,也同樣具有萬億級別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機會。
華山資本也是在A輪投資,后來持續加持。華山資本創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楊鐳說道:“這5年來,我們和九號一起成長,從收購全球最知名的平衡車企業Segway,到全球最大的消費展CES上發布智能服務移動機器人產品,再到不斷突破銷售規模、成為全球智能短交通領導型企業,最終成功登陸科創板,華山資本有幸見證了九號的跨越式發展。九號有一支非常有遠見、有魄力、有創新力的團隊,這是成功的核心。”
參與主導九號項目投資的華山資本合伙人劉明豫回憶:“和九號創始團隊相識多年,2014年九號創始團隊和我們聊到準備收購賽格威時,我們非常興奮,這是全球平衡車市場的決勝戰。我們有幸參與其中,也積極參與到并購后的整合工作,以及借力我們在硅谷和歐洲的團隊為九號在海外市場的擴張及國際合作等方面提供持續的支持。”
收購Segway和與小米合作,打通了國際和國內的雙向市場,這一年,九號公司的業務開始多點爆發,迅速打開了國際影響力。
就在A輪融資短短一年后,九號公司就拿到來自英特爾和新加坡主權基金GIC的B輪融資。隨后,在2017年10月,又獲得來自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管理的基金及中國移動創新產業基金的1億美金C輪融資。
兩位創始人累計身家72億元
“沒有慶祝,馬上戰斗”
九號公司IPO,財富自由的大門再次叩響。
根據招股書,IPO前,九號公司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高祿峰和王野,分別通過旗下公司持有13.25%、15.4%的股份,均為B類普通股,二人合計控制公司66.7%的投票權,牢牢掌握著實際控制權。按照開盤250億市值計算,兩位聯創累計身家72億元。
此外,紅杉中國持有16.8%股份,由雷軍掌舵的小米旗下公司 People Better和順為資本分別持股10.91%,合計持有21.82%的股份,華山資本持股5.57%,位列前四大股東。
從8人團隊創業在北京一百平米地下室苦熬兩年搞研發到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九號公司僅用了8年時間,這般速度實屬罕見。高祿峰將“選擇賽道”視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圈內人都有一個共識,選擇一個賽道或者一個風口是非常關鍵的,如果風口不在這,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難去做一個十億美金的生意”。
王野也曾談到,“衣食住行中的‘行’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賽道,如果能找到一個小小的切口,切進去扎深,就能站住腳跟,不會被呼嘯而過的巨頭給碾死。”
創業維艱,在這趟未知之旅中,小米創始人雷軍或許是最特別的那位。王野曾在2016年一篇自述中回憶,“2000年我就跟雷軍見過面,那時候我還在北航讀大二,他來做一個金山的宣講,我當時坐在第一排,還讓他給我簽了名。印象很深刻,因為我當時非常崇拜求伯君。”
“小米投了我們之后,我和老高一起去雷軍辦公室見他。當時我說,雷總我之前見過您,他猶豫了一會,肯定覺得有點尷尬,把這個人給忘了,說了一句客氣話,抱歉,實在想不起來什么時候見過,好像見過。” 王野說,他發自內心的那種謙虛和客氣,讓人折服。
上市,對于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個里程碑。昨天,高祿峰和王野攜全體管理層向全體員工發布了一封內部信《沒有慶祝,馬上戰斗》,提醒大家不要因為上市而沾沾自喜失去了長期持續奮斗的勇氣和定力。
內部信說,“D-Day登陸之日,代表我們將面臨更加殘酷的競爭和戰斗,新戰場在前,大家一起拼盡全力去取得勝利。”對于九號公司而言,一場全新戰役又開始了。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