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發揮旅游業在太行山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中的戰略支撐作用,10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印發《太行山旅游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將太行山區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78個縣作為規劃范圍,綜合考慮太行山山水文化生態單元的完整性、資源稟賦、發展水平和區域融合發展程度,打破行政區劃界線,構建跨區域的旅游產業集聚板塊。
《規劃》主要內容包括前言、規劃背景、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實施保障,涵蓋6個專欄和22項工作任務,體現理念先進、目標明確、任務精準,擘畫了新時代太行山旅游業發展的宏偉藍圖,對保護傳承弘揚太行精神,推動太行山旅游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域發展,培育產業體系等具有重大意義。
《規劃》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山水文化生態單元完整性,充分考慮太行山區內與區外、國際與國內資源和市場,以全域旅游為抓手,強化鄉村振興、城市轉型、生態環境等協同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
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構建旅游業空間格局
《規劃》提出以發展目標為引領,構建“重點引領、三區聯動、板塊集聚、廊道串聯”的空間格局。為更好發揮規劃目標導向,到2025年,太行山旅游形象初步樹立,多樣化旅游產品體系基本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機制逐步完善,太行山東西部重點旅游交通通道全面暢通,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旅游業在促進鄉村振興、資源型地區轉型和生態功能區建設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力爭實現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
到2035年,太行山成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展示國家形象、彰顯文化自信的標志性山脈和國際知名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空間布局中,依托國家5A級和重點4A級景區,重點引領太行山旅游業轉型升級;通過發展南、東、西太行山區山水、文化、紅色生態旅游,實現三區聯動;構建跨區域旅游產業集聚板塊;以旅游風景道和板塊內部區域旅游風景廊道建設為核心,廊道串聯實現旅游業一體化網絡化發展。按照“國家協調、部門聯系、省級推動”的方式和“一事一議”的辦法,建立國家重點旅游項目儲備庫等,推進規劃落實。力爭實現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豐富特色旅游供給,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
針對旅游產品轉型升級滯后難點,《規劃》提出以培育旅游品牌為基礎,打造特色主題旅游。加快發展生態觀光旅游,形成具有國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生態觀光旅游產品;開發山地休閑度假旅游,打造全國知名的山地康養旅游基地和華北地區山地避暑康養度假勝地;創新文化遺產旅游,打造新型太行特色旅游文化社區等;提檔升級鄉村旅游,引領旅游產品轉型升級等;拓展山地運動旅游,發展運動休閑和低空體育旅游產品等;發展研學旅游,建設我國北方夏令營、冬令營實踐基地。特色旅游產品與文化深層次多領域結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進沿線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建立跨區域協調機制,培育現代旅游產業體系
針對太行山旅游業發展存在的景區“孤島式開發”、產業集聚能力較弱、區域協調機制不完善等薄弱問題,《規劃》創新性提出以建立跨區域旅游協作機制為紐帶,加快現代旅游產業體系建設。鼓勵培育跨區域市場主體,建立旅游行業聯盟和跨區域旅游安全保障體系。構建現代山地旅游產業體系,實施“大景區”提升計劃,實現景區主導產業集聚;有序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搭建縣域旅游產業集聚大平臺;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標桿;規劃優化提升型、重點建設型、大力培育型三類旅游產業集聚區,分別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態旅游產業集聚區、全國重要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以及太行山區域旅游業發展新的增長極,實現沿線旅游收入不斷增長。
補齊旅游交通短板,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太行山東西向交通不暢,煤旅交通混雜,旅客換乘難等問題突出,《規劃》提出以改造提升旅游交通基礎設施為關鍵,提升旅游公共服務品質。加快推進跨越四省(市)的環太行山國家旅游風景道、跨省市東西向國家旅游風景道建設,加快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建設等;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至忻州高速鐵路;擴建、新建部分支線機場,鼓勵核心景區建設旅游通用機場;安全暢達旅游交通網絡全面形成。加強綜合客運樞紐到主要景區的銜接換乘,暢通游客“最后一公里”;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和游客有序分流。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規劃設立游客集散中心、分中心等,推動實施景區門票預約制度,規范跨區域旅游交通標識和提升標識系統識別度;推進“廁所革命”;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建立旅游市場監管機制和信用體系。
發展鄉村旅游和工業旅游,助推鄉村振興和城市轉型
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發展旅游是太行山區鄉村振興和資源型地區轉型的重要突破口。《規劃》提出以發展特色旅游為動力,實施鄉村旅游振興行動和助推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圍繞核心景區,積極開發配套產品,推動旅游與農業、林業、健康等多產業融合發展,培育鄉村旅游、山地避暑等新業態。以列入全國資源型地區名錄的縣(市、區)為重點,加大旅游推動工業遺址改造與更新的力度,鼓勵探索工業博物館、礦山公園等模式,發展工業遺產游、地質科普游等特色旅游,推動資源型地區綠色轉型。
強化要素資源保障,加大用地資金信息支持
《規劃》提出以用地、資金、信息等要素為保障,加快規劃落地。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要統籌考慮旅游業發展用地,保障旅游用地需求,落實支持用地政策,盤活閑置用地等發展旅游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國家經費支持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扶持太行精神文化、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產品開發,地方統籌資金支持旅游業發展;規范推廣運用PPP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旅游產業促進基金;推進國有旅游景區市場化改革,引導股權基金投資旅游項目。培育信息數據技術服務,建設旅游信息服務中心,提供一體化的信息咨詢服務;推廣“互聯網+”旅游服務,培育一批智慧景區、酒店、旅行社及智慧交通,強化旅游信息共享。
?
以上信息由經濟帶網—長江經濟帶(http://www.iic21.com/21cjjj/)小編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立即前往了解。
?
2021-04-30 經濟帶網發布了 《政策支持民宿經濟發展 專家給出四方面建議》的文章
2021-04-30 經濟帶網發布了 《多部門正密集謀劃 布局一批未來產業》的文章
2021-04-30 經濟帶網發布了 《鋼鐵行業再迎重磅政策 5月1日起146類產品取消出口退稅》的文章
2021-04-29 經濟帶網發布了 《農業農村部發布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 未來十五年路線圖定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