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有關情況。其中會議重點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基層醫療人才改革和發展的情況及方向。

執業醫師和全科醫生數量增長迅速
全科醫生是未來基層醫療的人才主力,一定程度上,全科醫生的的人才數量就代表著我國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發展水平。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于學軍介紹,從2015—2019年,每萬人全科醫生數從1.38人增長到2.61人,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5.11張增長到6.3張,執業(助理)醫師數從2.22人增長到2.77人,注冊護士數從2.37人增長到3.18人。
完善基層工作的薪酬、職稱等激勵機制
強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開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全面推進以質量為核心、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
完善醫務人員在基層工作的薪酬、職稱等激勵機制。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縣域綜合醫改,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為基層輸送人才
通過建立院校的教育、畢業后的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醫學教育體系,為基層輸送人才。
建立全國統一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培養同質化的合格臨床醫生,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培養了一大批本科定向生。
制定城鄉衛生機構對口支援、鼓勵畢業生基層就業、城市醫師晉升前下基層服務、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引導人才合理流動。近年來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的比例持續增加,結構進一步優化。
推進注冊醫師多點執業
在這期間修訂公布了《醫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建立醫師區域注冊制度,執業地點修改為“省級或者縣級行政區劃”,醫師“一次注冊、區域有效”,可以在多個機構執業。
除了主要的執業機構需要注冊外,醫師在其他機構執業,備案就可以了。目前全國有26萬名醫師多機構執業,有效緩解了基層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人才短缺的問題。
為基層培養人才
通過加強全國醫生隊伍建設為基層培養人才。推進全國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協同改革,組織研究制定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大綱,制定優惠政策,支持培訓對象參與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來自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的培訓對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收,保障培訓對象培訓期間待遇。
培訓考試合格后可以增加全科醫學專業執業范圍,目前全科醫生已轉崗培訓18萬人,每萬人全科醫師從2015年的1.38人增加到今年的2.61人。
提升基層人才能力
通過培訓專項提升基層人才的能力。
從2018年開始,實施基層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師、護士、管理人員、鄉村醫生等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截至2020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0.2億元,累計培訓基層衛生人員超過50萬人。
為人才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是我國衛生健康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這部法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原則,著力“保基本”,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可及,著力“強基層”,堅持以基層為重點,加強基層機構和人員建設,著力“促改革”,將醫改中行之有效的像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等這樣的經驗上升為法律。
同時以法律形式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根本宗旨,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發展醫療衛生技術,完善健康促進措施,完善藥品供應和資金保障,加強監督管理等作出了規定,為保障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基層醫療水平的提升歸根結底是人才隊伍的建設,輸送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基層在崗人員水平,加快優勝劣汰,才是基層醫療事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2021-10-11 醫創社發布了 《最高降98%!零點開始》的文章
2021-10-09 醫創社發布了 《公立醫院市場,這40個藥賣得最好》的文章
2021-09-22 醫創社發布了 《醫創社祝中秋快樂》的文章
2021-09-02 醫創社發布了 《即日起,藥店恢復「四類」藥銷售》的文章
2021-09-01 醫創社發布了 《34個大品種集采,藥企報價開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