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11日,“天府健談·CHS 2020第五屆中國大健康產業升級峰會”正式召開,本次峰會由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和四川省衛生健康委指導,成都市衛生健康委支持,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全科醫學與健康管理工作委員會與億歐大健康聯合主辦。
中國大健康產業升級峰會已成功舉辦了4屆,本屆峰會以“分布式創新·重構健康生態”為主題,采取1場主會場+4場分論壇+若干配套活動的形式,聚焦創新藥、智慧醫療、非公醫療、健康管理、健康大數據應用等五個主題,聚集政、產、學、研、投各界上百位醫療行業大咖,共話大健康產業創新之道。
在10月11日的創新藥論壇上,亦諾微CEO兼首席科學家周國瑛發表了題為“溶瘤病毒研發的機會和挑戰”的演講,她的主要觀點如下:
1. 溶瘤病毒具有溶瘤和免疫的雙重作用。
2. 溶瘤病毒藥物的聯用成為熱門話題,溶瘤病毒好像成了“百搭”,和PD-1單抗等聯用能實現1+1>2的療效。
3. 溶瘤病毒的研發門檻很高,因為你必須對病毒有特別多的了解,才能知道怎樣去設計病毒。怎樣保證成藥是溶瘤病毒研發中很大的瓶頸。
以下為其演講全文(有刪減):
溶瘤病毒的發現是偶然的:當時一位身患宮頸癌的婦女被狗咬了,得了狂犬病后注射了狂犬疫苗,之后她的宮頸癌腫瘤明顯變小了。此后的很多年,溶瘤病毒的研究集中于改造基因從而讓它在腫瘤細胞而不是正常細胞里復制。
溶瘤病毒可能是天然的,但大部分都要經過基因工程的改造,使這些病毒只在腫瘤細胞里復制。當這些病毒進入腫瘤細胞后,經過復制它從一個細胞到周邊的細胞,原本被感染的細胞就發生了溶脹。
這個“溶”就是溶瘤病毒的“溶”,但溶瘤病毒的效果遠遠不止溶脹,其實更重要的是在復制后,這些腫瘤細胞中的一些細胞因子和相關抗原就會出來,它們可以刺激免疫,因此溶瘤病毒具有溶瘤和免疫的雙重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溶瘤病毒都是通過基因改造,那么什么樣的病毒可以做溶瘤病毒?
首先肯定是相對健康和安全的。候選的溶瘤病毒現在大概有十幾種,其中有小的RNA病毒、也有大的DNA病毒。關鍵是你是否很了解它們的特性并能控制它進行各種基因工程重組,從而使它們變成溶瘤病毒。
在考慮用哪些病毒做溶瘤病毒時,就要知道這個病毒的大小。通常來講,RNA的病毒比較小能比較容易地去控制和了解它的整個基因系統。但問題是當RNA病毒比較小的時候,從外面改造它的余地也會比較小。
從另一個角度講,病毒一進去,人體可能就引起免疫反應抗體,所以我們在用溶瘤病毒做藥的時候,通常要考慮的是免疫延續。通常我們希望這個病毒進入人體不要那么容易產生抗體,比如我們做現在最大的麥克森納瓦羅斯(痘苗病毒),它是最不容易產生抗體的,所以這個病毒研發出來就直接進行靜脈注射,但絕大部分溶瘤病毒都只能做瘤內注射,因為它的免疫原性比較高。免疫原性越高的病毒,它的抗腫瘤的效果就越好。
2010年開始,溶瘤病毒逐漸加入了GM-CSF(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等,這樣做都是為了提高溶瘤病毒單藥的療效。 2015年,FDA批準了首個溶瘤病毒藥物T-VEC(安進),該藥物就加上了GM-CSF,從此溶瘤病毒領域進入了火山爆發的階段。
現在大家都在講溶瘤病毒的聯合用藥,其實很多時候溶瘤病毒有比較“消極”的印象:外界普遍認為溶瘤病毒只能瘤內注射。那么瘤內注射的時候,要把溶瘤病毒打在哪里呢?其實它有一個特別好的特點就是遠端效應。
溶瘤病毒的第二個現象是能把“冷腫瘤”變成“熱腫瘤”,經過瘤內注射后,改變了之前PD-1甚至化療不能利用的腫瘤,病人在接受溶瘤病毒后對化療和免疫都有了很大的敏感性。
從去年開始,溶瘤病毒藥物的聯用成為很熱門的話題,好像成了“百搭”。比如,T-VEC的單藥療效大概25%左右,PD-1單藥的藥效也大約25%,但當這兩種藥聯合用藥時,整體療效達到了61.9%,完全是1+1>2的效果。
亦諾微的溶瘤病毒管線產品MVR-T3011同時具有PD-1抗體和白介素12(IL-12)的基因。IL-12本來就是一個抗腫瘤很強的細胞因子,但是因為它的毒性特別強,所以很多年以來它被認為是“雞肋”,但是最近有研究發現PD-1要發生作用需要?dendritic cell(樹突細胞)分泌IL-12, IL-12激活更多T細胞,這就使得PD-1和IL-12的聯合產生了正向的效應。同時,在臨床上PD-1和IL-12的聯合作用也是1+1>2。
MVR-T3011是國內首個獲得中、美、澳 臨床試驗許可的溶瘤病毒產品,這也是我們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產品。它是瘤內注射,我們進行了多個藥物聯用的臨床前動物模型研究。
溶瘤病毒的研發門檻很高,因為你必須對病毒有特別多的了解,才能知道怎樣去設計病毒——哪些基因要去掉、外源基因放多少放在哪里、基因之間的距離有多少。
另外是溶瘤病毒的CMC本身也是一個挑戰,要保證病毒的產量和活性和穩定性,本身也是研發中很大的瓶頸。
除此之外,溶瘤病毒還需要冷鏈運輸。它是水溶制劑,運輸過程需要維持在零下80度或者至少零下70度以下,這對我們的運輸和儲存都是巨大的挑戰。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