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前財政部長樓繼偉潑的一盆冷水,大家可能還會沉浸在5G社會已經來臨的美好幻覺中。
2020年9月15日,樓繼偉在經濟50人論壇研討會上發言稱,“現有5G技術很不成熟,數千億級的投資已經布下,而且運營成本極高,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難題。”
此前,媒體上鋪天蓋地的都是“戰績式匯報”:全國已開通5G基站13萬個,5G商用全面提速;5G用戶不斷增長,累計終端連接數已超過1億;三大運營商聯合發布5G消息……第一個5G基站在廣州建成;廣州出現全國首條5G步行街;深圳提出打造5G之城……
故而,樓繼偉的言論一出,立馬引發熱議。鑒于他的身份,絕無可能妄自菲薄,只能側面佐證中國5G并非表面那般“繁榮”。
5G究竟發展到了什么階段?5G社會還需多久能來臨?現在是時候撥開迷霧,看清5G當下的真面目了。
1
回答上述問題前,我們先來搞清楚,5G是啥。
5G 是第五代無線技術通信技術。相對于 4G 而言,它最核心的技術指標聚焦在:高速率(eMBB,極致移動帶寬)、低時延(uRLLC,超低延遲通信)、大連接(mMTC,海量機器互聯)三個主要應用場景方向上。
但是截至目前,5G 標準尚未制定完畢。
5G標準共包括R15、R16、R17三個版本。從R15開始,5G標準凍結就頻頻延期。
概而言之,R15 版本確定了 5G 的基礎架構,主要支持三大場景中的 eMBB 業務;R16 補齊了 uRLLC、mMTC 兩大場景能力;R17之后,mMTC才能應用。故有人將當前的5G比喻為只是個實現了獨立組網SA的eMBB+URLLC功能的“殘次”5G網絡。
因此,即便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了5G牌照,實際上我們還處于5G商業化應用初期,需要運營商“輸血”建基站的階段,目前只有eMBB標準制定完畢,并開始大規模商用。
2
大規模商用離不開大規模投資。
現在看起來,三大運營商好像都缺錢了。
根據三大運營商的2020年5G部署計劃,中國移動計劃2020年建設25萬個5G基站,5G相關投資約1000億元;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同樣計劃2020年共建25萬個5G基站,5G投資分別約為453億元和350億元。
按照這個計劃估算,我國三大運營商平均每個5G基站的部署成本在32萬元至40萬元之間。
2019年,三大運營商一共掙了多少錢呢?1500億元。
當前,我國5G基站建設超50萬個,投入上千億元,卻未達成目標的十分之一。
看來,5G商用之途依舊漫漫。
3
即使運營商解決了5G建設資金之困,但這筆錢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才能回籠。這個周期有多長?未知,它取決于用戶的接受度有多高。
目前,5G的文章主要還是圍繞手機來做。
與此同時,5G套餐費用也有所下降。2019年10月31日,三大運營商正式發布5G套餐收費詳情,資費128元起,最高869元。之后,三大運營商又紛紛推出5G套餐補貼。
但5G應用方面卻難見創新。相較于4G,用戶對5G網速更快、不卡頓的體感并不強。比如,由于移動端設備的分辨率支持是有上限的,在手機端看不出4K和2K的區別。
就連智能手機的開創者蘋果在5G領域也是踉踉蹌蹌,遲遲不見官宣。
總體而言,5G手機現在對用戶的吸引力不足。自然,用戶愿意花在流量上的錢就相當有限。
因此,有觀點認為,可能今天的5G手機不是5G終端設備的最終形態,亦或,手機就不是5G終端設備的最終形態。
4
“5G 要贏得 C端用戶,更大的機會在AR/VR領域,在互動和沉浸式體驗。”張銘說。
他是阿里達摩院XG實驗室負責人,今年3月,阿里達摩院宣布正式成立XG實驗室,該實驗室致力于推動下一代網絡通信技術的研究,現階段主要聚焦5G技術和應用的協同研發。這也預示著阿里正式進軍5G網絡研究。
當前,除蘋果外,Facebook、微軟(HoloLens)、谷歌(VR眼睛)等巨頭都在AR/VR有所布局。
比如,2014年,Facebook豪擲20億美元買下VR技術公司Oculus,之后推出多款VR頭顯設備/頭盔。
Facebook還發布了一個更高級的AR計劃——Project Aria。今年8月,Facebook還整合了旗下所有的AR/VR團隊,統一命名為Facebook Reality Labs(FRL)。
微軟在2015年推出混合現實設備HoloLens(頭顯);谷歌推出VR眼鏡Cardboard和增強VR平臺Daydream。
但之前囿于VR/AR的技術難度,還沒有代表性企業或代表性產品出現。
5G將加速AR/VR的發展。張銘解釋,以前做AR/VR設備主要的限制是所有的計算集中在設備上做,導致設備很重,價格很貴,散熱、舒適度成問題。5G解決了低延遲的問題(否則會產生眩暈感),可以把計算放到云端,“瘦終端”便誕生了。
所謂“瘦終端”,本質上是一種具有輸入、輸出設備接口及網絡通信等能力的接入設備,其主要的處理基于數據中心或云計算中心,本地主要負責顯示和數據的傳輸,它基本上沒有可移除的部件,沒有硬盤、光驅等機械部件,可實現更低能耗、更少熱排放、更輕的噪音。比如,前不久阿里推出的首款云電腦“無影”。
張銘認為,AR的實現難度會更高,但想象空間也比VR大。“VR主要是玩游戲或者看電影。AR的想象空間就很大,比如,體驗式教育,戴上眼鏡就可以直接到博物館去,也可以購物,開視頻會議。”
而且,AR/VR設備360度沉浸式體驗的特性,更能催發用戶的興趣,對5G更有強勁需求,也能讓單位流量創造更高的價值。
一旦C端市場出現殺手級應用,就會刺激消費者升級成5G套餐業務,運營商長期投入的資金才能加速回籠。對運營商而言,也是更可靠的商業模式。
5
"5G在C端的商業化,除了要解決網絡的問題(5G),5G終端設備(硬件)及其上的軟件應用(內容)應該同時發力。"張銘說。
三大運營商在內容側并不占優勢,于是紛紛在5G應用上“下注”。
中國聯通則在今年9月宣布將設立一只由聯通主導、首期規模100億的5G創新母基金用于5G應用投資,此外,還成立了5G直播合作賦能聯盟,并開通了全球首個5G直播孵化基地。
有消息稱,中國電信也正在籌備類似的5G產業基金,目標也是100億。
不同于移動、聯通、電信,去年新獲5G商用牌照的中國廣電則是內容生產者。
中國廣電,全稱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2014年4月正式注冊成立,是我國有線電視網絡的市場主體,公司于今年9月改制,定位為中央大型文化企業,注冊資本過千億,共同探索5G技術與應用的融合方式,即創造用戶需求。
有專家認為,嘗試和推廣更多的應用,正是廣電入局對5G產業最大的貢獻,包括直播電商等內容都有長足的進步空間。如果中國廣電能夠抓住5G這一波紅利,將有助于讓“有商業模式的5G時代”提前到來,高清互動視頻內容的創新將迎來一波新機遇。
那5G社會究竟何時能夠到來呢?
“我們應該對5G持謹慎的樂觀態度。”張銘說。5G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實現萬物互聯,若實現這一點,將會給社會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5G前景是非常吸引人的,但實現它是個漸進的過程。”
一切還是要交給時間。
2021-12-16 電科技發布了 《羅永浩劃定重返科技界目標:AR/VR/MR,下一站元宇宙?》的文章
2021-11-17 電科技發布了 《愛奇藝2021Q3財報發布:總收入76億元 會員營收43億元》的文章
2021-11-05 電科技發布了 《將3A大作帶入大屏場景,樂播攜手天翼推出云游戲主機》的文章
2020-03-23 電科技獲得了沐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