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18日,“井岡山革命金融博物館成立兩周年暨第三屆井岡山革命金融年會”在井岡山舉行。大會就“數字經濟、數字貨幣以及區塊鏈”相關主題進行了分享,并邀請業內大咖共同探討熱點金融問題,探索行業發展趨勢。
會議現場,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研究員蔡曉鵬對熱點金融問題進行展望和分析;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江濤、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火鏈科技CEO袁煜明、中國國際商會區塊鏈委員會副秘書長龍白滔則對數字經濟、區塊鏈等進行重點解讀。吉安市人民政府原黨組成員劉志堅,井岡山管理局局長、市人民政府市長焦學軍等出席了年會。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致辭
吳曉靈在致辭中表示,井岡山革命金融博物館融匯紅色基因歷史歷程、金融普惠、金融安全、金融科技為一體,應與時俱進打造革命金融品牌。未來,數字資產以及連接平行宇宙的區塊鏈技術等,都將成為金融業無法回避的挑戰。
面對不確定的世界經濟復雜局面,數字經濟展現出頑強的韌性,特別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協同辦公等對促進各國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袁煜明在年會現場進行主題分享
袁煜明在《區塊鏈的應用與發展》為題的分享中表示,在數字經濟浪潮面前,實體資產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區塊鏈將成為把握數字時代機遇的重要抓手,加快區塊鏈應用場景是根本。
吳曉靈表示,當前在疫情的沖擊下,人類社會加快了數字化遷徙的進程,數字化不再是遙遠的預言,金融作為組合生產要素的工具和媒介,也必然面臨服務方式和經營業態的轉變。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20年)——大變局下的可持續發展新動能》顯示,全球數字經濟規模大、體量連年增長,總體規模再上新臺階,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8萬億美元。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持續提升,增速實現“逆勢上揚”,產業數字化成為驅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基石。”袁煜明在分享中表示,區塊鏈技術作為基礎設施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加快區塊鏈應用場景是根本。他指出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四大創新,分別是從單點復式記賬到多點分布式記賬、從傳統賬戶體系到公私鑰體系、從傳統數據庫存儲到鏈式存儲、從手動執行到智能合約。
朱嘉明在分享中表示,區塊鏈、數字經濟的發展現在還處于早期,但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主流。而對于區塊鏈應用現狀,袁煜明認為區塊鏈應用落地正在加快,但尚未規模化,從2018年到2019年,有不少上市公司在接觸區塊鏈,但真正形成落地業務的比例仍然不高。他表示,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數據共享、價值傳輸、通證激勵的四大作用將會對“區塊鏈+”的發展起到一個關鍵的推動作用。”
據了解,火鏈科技長期致力于區塊鏈創新應用實踐,用技術推動實體產業數字化和數字技術產業化。而火鏈科技發起的“火鏈中國行”活動,則希望通過海南、北京、重慶、深圳等核心城市,帶動“區塊鏈+”的全面發展。
2021-12-03 中國財經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歐科云鏈持續研發輸出創新成果》的文章
2021-11-18 中國財經發布了 《歐科云鏈:元宇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帶來新發展機會和希望》的文章
2021-11-15 中國財經發布了 《火鏈科技CEO袁煜明:用區塊鏈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