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to C不一樣,好的to B服務是需要客戶用買單來證明的,要從day1就開始賺錢,要想清楚收多少錢,怎么收錢。這是很多做to B的踩過的最大的坑。”
日前,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在 HICOOL 全球創業者峰會上,分享了關于“中國迎來 to?B 創業的黃金時代”的精彩演講。
他的演講中提到:
未來創新創業的機會在哪里?to B的機會有多大?為什么過去20年來中國沒有出SAP,IBM這樣的公司?
為什么說to B創業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商業的機會、to B的機會如此多,是什么驅動商業的創業?
世界頂級to B公司有什么特點?to B創業最重要的是什么?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有機會來跟大家分享,中國迎來TO B創業的黃金時代,過去這十幾年很多人說TO B的時代來了,TO B的時代來了,但是似乎一直沒有來,我們在創新工場的11年歷史中,從來沒有預測過TO B的時代來了,因為我們看到很多的挑戰。
但是今天我要開始做這樣一個大膽的預測,就像在五年前,我大膽地預測了AI的時代來了,就像在11年前,我大膽的預測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來了,所以我覺得今天應該是一個基本萬事俱備的機會,能夠讓我們充分的認為TO B的創業時代,真的要來臨到中國了。
我們都知道在過去這十五年,可以說是中國創業者的一個非常好的黃金時代,也看到了很多TO C的公司,所以我們從左邊可以看到,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無論是微信,抖音,拼多多,還是美團,滴滴,淘寶等等這些非常好的APP,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方便,這個TO C的奇跡應該說是同時幾件事情的發生,所造成的,第一個就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來到,而中國人當時是非常有很好的準備,每個人都已經會用手機,只是還不是智能手機。
那么智能手機尤其在中國的普及,加上人口的紅利,就創造了一個最快速增長的,但是又用手機習慣的一個市場,讓這些APP一個一個的出來,能夠快速指數地增加它們的用戶,增加它們的價值,然后再尋找到好的商業模式,然后落地。而今天我們在中國非常幸福的享受到的這些產品,其實都是全世界領先的,我個人認為每一個TO C的產品,都比美國相對應的產品更好用,所以這給我們帶了很大的幸福,也給我們投資人帶來了非常好的回報和機會。
我們都很感謝有機會能夠在中國TO C崛起的時候,在里面扮演了一個角色,幫助了一些創業公司,得到了很好的回報,幫我們LP掙錢了,這是TO C的業務,中國基本在全世界是跟美國各占了半壁江山。
但是如果我們看一看TO B這個領域呢,情況其實就完全不一樣了,TO B的領域我們還是很大的程度,并沒有一些頭部的企業能夠落地,美國的這些SAP也好, salesforce也好,在中國并沒有對應的公司,但是我們認為這個機會將要起來了,我們也認為如果十五年以后,我們回顧過去的30年,我們會覺得前15年是TO C為主的一些創業公司,顛覆了社交、媒體、電商、支付這些領域,那么在現在開始的這十五年,我們將會看到TO B為主的公司,在企業服務、工業、供應鏈、物流、醫療,帶來巨大的幫助和福利,帶來一個新的創業黃金時代。
但是如果我們回顧過去,其實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起來的是相當得慢的,如果我們對比一下美國的三大TO B公司,Salesforce,甲骨文、SAP,和中國的三大TO B公司,中國的三個公司只是美國三個公司的二十一分之一,這個跟我們去對比,比如說騰訊對比Facebook,或者阿里對比亞馬遜,都已經在接近或者趕超美國的過程,從二分之一追上一比一的過程,這二十一分之一實在是落后得很多。
其實過去沒有起來,應該是有幾個重大的原因,第一,在中小企業往往是推動TO B的第一環,但是中國的中小企業付費習慣尚未培養,而且企業內部用IT也沒有這樣一個慣性,另外我們跳到第三點可以看到,中小企業能夠進去,是需要有渠道體系的,這些也不存在。
可能有人說為什么不能去到大公司,那這就回答到了第二個理由,我們看到中國的TO B產品,其實是因為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一直很難走出第一步來,就發現如果要進比較大的公司,那么我們的產品至少在過去是沒有辦法達到這種大公司的需求,而且在過去還沒有到云時代的時候,大家用甲骨文,用SAP,其實中國的產品是遠遠不如這些TO B的產品。
因為大量的中小企業,甚至大公司都比較節省,不愿意去花很多錢來買軟件,即便花錢,也希望能看到立竿見影,賺錢省錢的結果,而不是僅僅提高了效率,或者是用戶滿意度,或者是員工的生產力,這些比較虛的理由,所以一直TO B的創業沒有起來。
但是今天我認為情況是不一樣了,這里面有四個重大的理由:第一,我們進入了云時代,云計算帶來了一個新的TO B的優勢,過去要做TO B,要做SAP,你得到每個公司去布置你的服務器,和你的軟件,和你的平臺,然后內部的IT工程師要有一定的水平,所以這些可能都還沒有能夠快速的在國內提升起來。
但是云計算的時代來了以后,整個部署就變得非常非常簡單,可以放在云上面,大家慢慢接受了在云上來做一個TO B,也是可以足夠安全的,而且是能夠更容易部署的,所以我們認為這個基礎設施,尤其是云計算,會帶來我們的一個后發者的優勢,因為現在我們并沒有部署那么多在我們企業里面TO B的軟件,云時代給直接跳到一個云+SaaS的模式了。
第二,TO B的業務今天很大程度,被我們的疫情所帶來了更快速的一個數字化,我們的工作、生活、教育、學習,都快速的上線了,那么一上線,我們就進入了數字時代,我們的工作流程每一個部分都被數字化,一旦數字化以后,再接受一個數字化的TO B軟件來對接,就更簡單輕易了。
第三,國內,也包括全世界,面臨了很多經營的壓力,因為在疫情和線下等等的影響,帶來了很多的挑戰,比如說人力成本在快速的往上升,過去五年我們的人力成本增加了50%,所以從藍領的角度來說,很多生產可能會開始往越南和其他的國家遷移,那要阻止這個,我們肯定要用TO B的方法,用技術的方法,來阻止這樣一個事情發生,讓中國能夠繼續的做世界的工廠。
除了藍領之外,其實白領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看到當經濟帶來的經營壓力的時候,很多公司就會考慮我們是不是要把一些工作,用AI或者技術來取代,比如說在后臺的BPO、客服等等重復性的勞動,也是可以考慮,用自動化加上企業的軟件來取代,來降低成本。
現在我們看到政策方面,有了新基建,硬科技,自主創新,我們各種的板塊上面SaaS的公司,是非常受追捧的,如果是SaaS加上技術,比如說人工智能,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硬科技,那就是雙重的加分,所以更多的這一類的公司,會開始在現在被創造出來。
未來這一類的TO B公司,它背后肯定還是一個技術驅動的,比如說人工智能,它所帶來的海量的數據,是需要SaaS和TO B的軟件來管理的,我們的企業需要收集大量的數據,才能夠做人工智能。然后人工智能是可以幫助去降本增效這些作用的,而且如果說我們很多的中小企業,甚至大公司,不太愿意購買一個只是能夠幫著提升這種工作體驗,或者是生產力,而是非常需要看到真金白銀,能夠降本增效,能夠省錢或者掙錢的軟件,才愿意掏腰包來付費。其實人工智能所做的正是這個,因為人工智能它的應用,一方面是取代人力,或者讓人能夠做擅長的事情,能夠把一項工作部分用AI和技術來取代。
另外,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在很多環節里面,能夠創造價值,比如說幫助一些金融行業,用了人工智能這一類的技術,讓他們的壞賬率降低,或者能夠找到一些風控的點,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所以這些其實都是人工智能特別適合這樣的一個TO B的機會,因為它能夠讓TO B的軟件直接創造價值,直接降低成本,或者增加收益。
而這一類的技術型TO B創業,我們也研究了在海外的各種創業方法,得到了幾個結論,雖然是技術創業,但是非常重要的還是需要創業團隊里面,有非常懂業務的,懂銷售的,懂企業的,這個跟過去TO C時代,創業是不一樣的。所以投資界的朋友如果我們尋找這些TO B的機會,我們要先確保他不只是一批技術人,他是要能夠把用戶當做上帝,能夠把公司運營的第一天,就要爭取利益,有業務經驗的人來做合伙人,甚至CEO,才是最佳的。因為往往新的這一類的TO B技術,還是要跨過死亡谷,那跨過死亡谷就必須要從一個初期,尋找一個切入點,能夠發揚光大。
著名的Steve Blank也告訴我們說,很多技術型創業的公司,它其實必須要擁有把技術能夠商業化的洞察和能力,所以我們認為這是TO B創業重要的一點。所以往往我們的投資的公司會希望看到它的CEO,是有點白頭發的,或者年紀略大的,或者是有經驗的,是懂企業經營的,是知道銷售的。最好是CEO是這樣的,因為賣TO B的軟件是必須要CEO才有可能去敲開客戶的門,大客戶要下大單的時候,一定要見CEO,所以可能我們的創始人是一個技術人,但是技術人還是該做技術的事情,這樣去能夠打單的,還是要有一個有銷售經驗的企業家,來負責更好。
如果只是一個技術團隊,我們也可以幫他試著去搭配一個很好的銷售人員,這就到了我們第一個例子,現在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公司是我們投資的創新奇智,創新奇智應該是全世界成長最快的AI公司之一,它用AI的技術做成了產品,幫助各種不同的領域,尤其是生產,還有制造、零售,也包括了一些金融業,幫助它去賦能它的技術和產品,能夠落地,幫助這些公司創造價值。那我們看到創新奇智啟動的時候,是我們幫著發起這個公司,也可以說是孵化這個公司。
當時已經看到了曠視、商湯這些很厲害的技術公司,我們認為我們比它晚創立了四五年,一定要能夠更快速的朝著用戶和市場去跑,所以我們創立的第一天,不只是說要累積上百個博士,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很強的銷售團隊,所以看到這個公司的CXO的六位大將里面,其實有四位都是有商業背景的,尤其是我們的CEO徐輝,是我們用獵頭去挖來的一個CEO,把他搭配到了我們的技術團隊,因為他有SAP、IBM、微軟的銷售經驗,而且正好是我們所重視的三個領域,在制造、零售和金融方面,然后他又把他的銷售團隊帶來,快速建了一個全國的銷售體系,然后達成了非常好的銷售結果。
第二個案例也是我們投資的獨角獸—第四范式,第四范式的創始人,兩位其實都是技術人,尤其是戴文淵,是一個金牌的得主,編程的金牌得主,然后在百度去領導了一個AI團隊,但是讓人跌破眼鏡的是,是他多年前大概十年前離開了百度,加入了一個金融軟件的部門,很多人覺得你在百度做鳳巢的首席科學家,是多光鮮的職位,但是為什么去做一個銀行軟件呢,就是因為他作為技術人,但是他看到了這個AI創造價值最大的機會,其實是在金融業,但是在百度當時并沒有很懂金融行業,所以他自己跳進了金融行業,學了兩年,金融軟件是怎么回事,金融創造價值是怎么回事,金融軟件怎么去賣的,他就把自己硬生生從一個技術人,變成了一個商業的領導,所以他就能夠做一個這樣的轉型,帶著第四范式切入了金融業,拿下了五大銀行,然后進入了保險和其他的行業,成為了一個在商業方面最領先的中國公司。
所以我們相信這兩組案例,一個是尋找業務型的CEO,第二個是技術人有真的決心轉型成為一個企業家,都是可行的,我相信在這四大因素之下,中國的TO B時代,真的該來臨了,我們也會看到很多中國的TO B方面的獨角獸。
謝謝大家!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