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丁潔
杭州車主陳金的手機里裝著滴滴和嘀嗒兩個軟件,通常接單時,兩個APP一起打開。他表示,現在很多情況下接到的是嘀嗒的乘客。
10月9日早高峰期間,他收到了嘀嗒即將上市的消息,當天他正載著一位順風車的乘客穿越整個杭州城去上班。
其實前一天,嘀嗒出行就已正式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若成功上市,嘀嗒出行將成為“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
這是一家與滴滴同時代創業的公司。
論名氣與規模,嘀嗒都遠不及滴滴,但有一點至關重要:在移動出行市場,虧損是常態,成立于2014年的嘀嗒,自2019年起已實現盈利。
不過對嘀嗒而言,率先上市成為“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遠不是終局。要透視嘀嗒的未來,我們先得理清它的核心是什么,它為什么能盈利,它的瓶頸又在何處。
2019年實現盈利,順風車是絕對核心
嘀嗒的故事印證了兩個道理:第一,老二并不是“非死不可”;第二,切對賽道,小火慢燉,也能烹制一桌滿漢全席。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嘀嗒營收分別為0.49億元、1.18億元和5.81億元,三年增長近12倍。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嘀嗒經調整凈利分別為1.72億元及1.51億元。
順風車是嘀嗒絕對的核心業務。在滴滴順風車業務受到輿論和監管審視之際,嘀嗒悄然發力。
2019年,嘀嗒交易額為110億元,其中,順風車85億元,同比增長347.4%。
過去三年,嘀嗒順風車搭乘訂單分別達到2360萬份、4820萬份和1.79億份,其中2019年更是比上一年增長了上億份訂單。
根據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報告,2019年嘀嗒在順風車市場排名第一,市占率為66.5%,覆蓋366個城市。
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出行有約1920萬名注冊私家車主,包括約980萬名認證私家車主,注冊用戶超1.8億。
順風車的商業模式
移動出行領域幾乎都在虧損,為什么依靠順風車的嘀嗒能盈利?
招股書顯示,2019年,嘀嗒順風車業務毛利率高達83.1%。
按照嘀嗒的順風車模式,平臺不承擔任何用車費用,也不會向車主、乘客提供大量補貼。2019年,嘀嗒向順風車車主和出租車司機提供的補貼和激勵僅占總收入的4.6%,2020年上半年,這個比例更是下降到0.03%。
“輕資產、低變動成本”的商業模式,讓嘀嗒表現出了可持續的盈利能力。
網友“高爾夫”看好這一模式,他認為順風車與網約車有本質上的不同,網約車為運營性質,而順風車以平等互助、分攤成本的私家車合乘形態呈現,是共享經濟的真正體現,也更加具有社會公益價值。
順風車,是已經被印證的可盈利的模式。
2014年9月,嘀嗒順風車上線。次年6月,滴滴順風車上線。車主陳金表示,滴滴和嘀嗒平臺抽傭都很接近:“滴滴每單會多抽2-3塊錢。”
在2018年下線之前,順風車也是滴滴唯一規模盈利的業務線,2017年全年為滴滴貢獻了8億元的凈利潤。
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此前透露,滴滴順風車在下線前每天只有100萬-200萬單,占滴滴全天訂單的5%-10%。但利潤可觀,順風車凈利潤占據了滴滴總凈利潤的9成,成為滴滴的主利潤來源。
5個人的二次創業
嘀嗒的背后是五位兄弟,以創始人、CEO宋中杰為核心,外加朱敏、李金龍、李躍軍、段劍波四人。五人來自谷歌、惠普、寶潔、摩托羅拉等大型跨國企業。
據燃財經報道,有一天,四人收到一封來自朱敏的郵件,內容寫的是美國一家叫作Uber的公司和中國一家叫易到的公司都瞄準了出行行業。
當時,他們剛從“嘀嗒團”的失敗中回過神來,賬上還留著幾千萬現金,正在尋找下一個風口。
他們討論過P2P金融、在線教育、家政O2O、出行等領域。曾任谷歌中國銷售總監的宋中杰更看好在線教育項目,但進一步討論后,他們想找一個賽道更大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風口,共享出行成了選項。
然而2014年,滴滴、快的每天都在上演激烈的補貼大戲,海外獨角獸Uber也開始在國內攻城略地,現在進入,還有得玩嗎?
找對角度很重要,在當時,順風車賽道缺少玩家和對手,宋中杰一行人看到了機會。
經過幾輪推演,宋中杰和核心團隊成員決定上線一款拼車產品。時值移動出行大爆發,嘀嗒不到一年就占領了拼車市場。
嘀嗒的發展,也與資本的助推有關。
根據招股書,機構股東包括蔚來資本、IDG、崇德投資、易車、高瓴資本、京東、攜程等,其中蔚來在嘀嗒出行上市前持股比例為21.60%。
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在投資嘀嗒之前,已經將市面上所有順風車平臺都摸了個透。
宋中杰曾對媒體表示:“(李斌)最后選了我們,肯定還是看中我們的管理團隊。”
“小而美”的江山,能守住嗎?
對嘀嗒來說,2019年是個關鍵年份。這一年嘀嗒迎來了收入的快速增長,并首次實現盈利。一個大背景是,2019年,滴滴順風車下線近一年。
2018年5月和8月,滴滴出行順風業務相繼出現乘客被殺事件,導致滴滴順風車業務在全國范圍內下線并進行一年半之久的整改。
這給嘀嗒留出了一片廣大的市場。
車主陳金有明顯感知,滴滴順風車關停后,用戶一股腦兒都涌入嘀嗒里,嘀嗒單量爆發式增長。
陳金認為,在服務上,嘀嗒更“親”乘客而非司機。陳金曾接受過兩起來自嘀嗒順風車乘客“莫名其妙”的投訴,明明是乘客問題,最終平臺在不核實信息的情況下關停了他的賬號。而他在滴滴上從未“被差評”過。
宋中杰曾說,注冊嘀嗒的司機,認證通過率僅50%。
然而對順風車來說,安全問題常懸,過去未出現問題,并不意味著未來“安全”。
在招股書中表示,嘀嗒出行就表示,在中國順風車市場可能面臨其他出行選擇、相關監管規定及限制以及安全、隱私問題所帶來的挑戰。
嘀嗒出行能盈利的關鍵點在于以順風車為主,在“小而美”的賽道上一路走到底。
然而拋開安全問題,對嘀嗒而言,這一主賽道存在著兩大問題:天花板較低,增長較快見頂;入局者眾多,搶食激烈。
下線435天的滴滴順風車已經重新上線,多次迭代版本,在安全上大力投入。高德、哈啰、曹操專車等平臺也已進入順風車領域。
嘀嗒想要守住順風車的江山,還得看網約車巨頭們答不答應。
第二增長曲線尚未出現
其實嘀嗒也想過成為更大的平臺。
順風車業務發展到2017年時已經進入穩定狀態,當時的嘀嗒騰出手來,開始尋找一個新的業務方向。
團隊曾想過切入網約車,但很快否決,原因很簡單:沒必要跟滴滴硬碰硬。仔細琢磨后,他們決定上線出租車業務。
宋中杰認為,未來出行一定是揚招(揚手招車)和網招并存。
出租車業務是個費時費力的大工程,嘀嗒團隊通過地推吸引出租車師傅加入。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已在86個城市提供出租車網約服務,2019年度,其完成出租車搭乘網約訂單1.1億份。而截至目前,嘀嗒已與西安、沈陽、徐州、南京4個城市開展全面智慧出租車合作。
但目前,出租車業務尚在投入階段,依然要靠“順風車”養家。關鍵是,嘀嗒順風車占比已經近七成,往上很難,原有市場也可能被蠶食,業績存危。
資本市場向來看中優質資產和業績增長,從這一方面看,即便真成了“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過得也不輕松。
即將上市的嘀嗒,急需講好另一個增長故事,否則前方等待的,將是“上市即巔峰”的困境。
(文中陳金為化名)
編輯 徐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