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圖源:豆瓣電影)
文 | 互聯網深讀(ID:internetshendu),作者 | 納豆燒酒
“2020年要不要辭職?”
“2020年疫情影響下,應該裸辭么?”
“2020年適合辭職嗎?”
“2020能辭職嗎?”
辭職,對于社會人來說,是一個總會在職業生涯的某一刻突然閃現的念頭。
只是在2020年,接踵而至的公司裁員、降薪、倒閉事件,讓很多人對辭職似乎稍顯遲疑。
在知乎搜索,“2020、辭職”的關鍵詞下,出現了文章開頭一連串相仿的問題,核心問題指向一個,對今年的就業形勢不看好。
不過,與很多人潛在的認知有些不同,經過對身邊近百位互聯網人的廣泛了解,我們發現,高流動性的互聯網人在今年依然沒有停下尋求變化的腳步。
辭職,依然是互聯網人的常規動作。
有人因為工資長期被拖欠憤而選擇裸辭;有人希望獲得職業發展而尋找更富挑戰性的工作;有人為了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愿意降薪轉行;有人害怕太過安定而選擇更換城市……
長假前后,我們找來多位身份不同的互聯網人,和他們做了深度的互動交流,認真聊了聊他們在2020年的職場變動和對大環境的思考。
我們最大程度保留了訪談者的講述內容、節奏、語氣,因此,你可以將本文看作一份互聯網人的辭職實錄。
(國產劇《三十而已》,圖源:豆瓣電影)
?菠蘿 | 男,26歲,前端開發
我剛提交了離職申請,還是裸辭,這個念頭是從公司拖欠幾個月工資開始的。
我所在的互聯網公司,在武漢,全公司只有20多個人,不怎么加班,但流程比較亂。公司沒有產品經理,項目經理也不懂技術,很多項目連原型圖都沒有,要開發人員自己設計。
邊想邊做,邊做邊改,不停地改,需求都沒搞清楚就開始做了,做完之后發現完全不對,又要推倒重來。
但到底在忙什么,我也說不上來,反正就是把別人寫的代碼拿過來,改一改直接用。這份工作跟在工地搬磚沒有本質差別,只不過我搬運的是代碼,完全找不到成就感。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公司的資金鏈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接的很多項目都是層層外包下來的,上游沒錢,公司就拿不到錢,工資也發不出來,一拖就是3-4個月,更談不上漲工資和福利了。
沒復工的時候發不出工資我們都還能理解,但復工這么久,工資反而越拖越多,就很不正常了,一定是公司戰略出了問題。
(日劇《下輩子我再好好過》,圖源:豆瓣電影)
這幾個月,公司同事都陸陸續續地離職了,員工流失率超過60%,核心員工基本上都走光了。
痛定思痛,我也提了離職,一方面是對公司的失望,另一方面也確實受到了周圍的影響。
看到別人辭職的時候,你也會想辭職;看到別的公司工資都能及時發放的時候,你的心里也會感到不平衡。只有經歷過幾個月不發工資的生活,才知道小公司的坑,永遠踩不完。
有時候我也會想,是不是選錯了行業。明明是985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卻因為實在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才決定去互聯網試試。結果在招聘網站投簡歷后,卻先接到很多培訓機構的電話。
他們有一套成熟的銷售流程,專門針對涉世未深的“小鎮做題家”,定向“職場PUA”。先忽悠你去面試,面了之后對你洗腦說你能力不行,建議參加他們的培訓,培訓之后就能拿高薪,就能擁有廣闊的職業前景。
我當時被洗腦得很徹底,一畢業就來到武漢上培訓,上了四個月課,在第二年春天才終于找到月薪5000元的工作,以1.8萬元的巨款培訓費敲開了互聯網的大門。
從前被培訓機構老師畫餅忽悠的時候,總覺得百萬年薪不是夢,現在看來,還是得看個人。我遇到很多互聯網人拿著四五千月薪依然在拼命加班,甚至覺得工資七千就已經很高了,一萬根本遙不可及。
最近身邊多出不少求穩定考公務員的朋友。但我還是相信,干任何一行,堅持最重要,相對其他行業,互聯網的整體工資水平還是高一些。
所以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在互聯網打拼,不過下一次,希望能找到一個穩定點的大公司,抗風險能力強,至少不拖欠工資。
我也沒談過戀愛,母胎solo 26年。剛畢業的時候還想著談戀愛,以為找對象很容易,上了幾年班之后發現,世界上最遙遠的路,就是通往婚姻殿堂的路。
現在想想,已經沒有了戀愛結婚的勇氣,因為生活壓力大、成本高,一般的家庭根本承受不起,低質量的婚姻不如低質量的獨處。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圖源:豆瓣電影)
何碧 | 女,27歲,公關
我剛從杭州來到北京工作,我總覺得,人生需要變化和流動。
其實我之前的工作挺好的。三年前,我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通過校招進入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做公關。其中也經歷過幾次業務更迭,但總體上還算順遂。
而順遂的反面也慢慢顯露出來。今年以來,我可能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在工作中負荷越來越重的同時,我也越來越感覺不到自身的成長。
我確認,我的內心序列里,最想要的是精神層面的流動性和成長性,而在這份工作中,我卻有些茫然。捫心自問,最開始我加入互聯網,是因為有一腔改變世界的熱血,雖然這顯然是少年人才會有的天真,但現在,我連些微的激情都找不到了。
我在杭州待了三年,當初和我一起來到這個城市的年輕人,很多人已經進入了買房買車安家落戶的狀態。杭州房市還是很熱的,每個人都在念叨買房,買哪里,買第二套房,甚至是催促我盡快買房……
這無可厚非。但當我每天都處在除了工作就是買房養娃的環境中,精神上汲取不到任何養分,這讓我無所適從。安定的生活不可怕,可怕的是安定之后走向庸俗和貧瘠。
我反復向自己確認,盡管這里熟悉、舒適,給予人經濟上的保障,但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何況,我總覺得背上房貸的那一刻起,你也陷入了另一種經濟上的枷鎖。或得或失,誰知道呢?
于是,我在今年選擇換工作,其實更想換一個生活環境。成年人換工作主要考量三件事:錢,成長和名聲,當然我還考慮更多精神層面的因素。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圖源:豆瓣電影)
想換工作時也征詢過很多身邊朋友的意見。很多人都說今年的環境不好,找工作很難,要不忍一忍,等一等,但我覺得這種一般性的結論沒有價值,還是要看到并抓住大趨勢中的小浪花。
決定后,我就著手找工作,最終換工作的時候也比較順利。大概一個月前,我來到北京,來到一個能給我更多養分的城市工作生活。
新工作是在北京的一家內容型互聯網公司做公關,錢更多,也有很多成長空間,這些都是非常實際和可量化的條件。
最重要的是,工作的變化和流動給我帶來了新的元素和視角,也讓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都有了極大變化,完全超出預期。
我以前特別宅,能休息的時候就在家里躺著,哪里也不想去,也沒什么朋友。
來北京后,我每周休息日都有安排,每周都能認識新朋友,無論是工作狀態、生活狀態還是精神狀態,都比以前要好得多。原先還擔心自己會不會太理想主義,結果發現擔心完全是多余的,我最近真的過得太開心了。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圖源:豆瓣電影)
伊薩卡 | 女,28歲,整合營銷
我決定主動尋找變化,是從今年年中開始的,鬼知道之前那段時間我經歷了什么。
那時,我跟前領導的關系從蜜月期進入了“相看兩相厭”的階段,隨后我就被調動到一個新部門工作。
新業務新壓力,異常忙碌,但漲薪幅度,實在是對我努力工作的侮辱。差不多同時,我還跟前男友分手了,生活上也一度失去重心。
這應該是我短短二十幾年中最沒信心的“至暗時刻”,甚至一度讓我懷疑這份工作的意義。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圖源:豆瓣電影)
我在互聯網做整合營銷有四年了,用大白話說就是“做大促”。
最開始做營銷也不是因為有多熱愛,主要是當時的領導因為組織架構變動,從內容運營轉向營銷,基于半年來我倆之間互相認可,我就跟她過去了;而且那時我就是個互聯網的新人,做啥都有很大的學習和成長空間,所以也沒想太多。
工作給我的回報,最大程度體現在物質生活上。我自詡收入尚可,不必為生活斤斤計較,看到喜歡的衣服包包都可以直接買下,拆快遞就是我的解壓一刻。
但這份工作也時常讓我感到困惑。
一是做大促永遠在跟時間賽跑,無論項目啟動時間有多早,最后一定還是踩著點上線。尤其是活動預熱和上線第一天,永遠要守夜,有時候修bug要修到凌晨三四點,任何環節出了問題都跟自己脫不了關系。而且每個月都要重復來一遍,周而復始。
二是時常懷疑自己的價值,大促做多了之后就會覺得自己只是搭頁面和投放頁面的工具人,這些熟能生巧的事情誰不能做呢。
三是營銷很難自證價值,大促基本上都要考核成交量,成交做不好鍋是我的,做得好大家又會覺得是業務本身給力,跟我沒多少關系。
可是我還是喜歡互聯網,要不然我也不會從朝九晚五的國企義無反顧跳槽到互聯網,與其每天被條條框框束縛著,不如每天迎接新的挑戰。
我清楚地知道我想要什么,留意機會、更新簡歷,辭職跳槽,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而已。
雖然媒體上經常有今年就業形勢不好的內容出現,但我身邊很多人都沒停下尋求更好機會的腳步,上個月團隊里還剛有兩個同事跳槽。大環境的變化并不會抵消大家改變現狀的欲望,但裸辭的勇氣的確因此大打折扣。
我喜歡觀察每個人的變化,并從中獲得啟發,但我本身并不會受到多大影響,該蟄伏時蟄伏,該變化時果斷利落,從不拖泥帶水。
(日劇《非自然死亡》,圖源:豆瓣電影)
從醞釀離職到付諸行動,我大概花了一季度,其中最主要的精力,都留在問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樣的生活。?
其實,剛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的日子很開心的,每天都有新成長,同事關系也簡單,跟學校里的氛圍差不了多少。而且大廠完善的福利體系,食堂、健身房、班車等等,確實能讓年輕人省去很多后顧之憂。
而年復一年,隨著職級薪資的上漲,承擔的期望和責任越重,個人生活的時間就越來越少。每天下班的時候永遠是夜幕深沉,零星幾次準時下班甚至有點罪惡感,而且下班并不代表不工作,只是離開公司換個地方繼續工作。
工作來了誰都擋不住,電腦必須隨身攜帶。餐廳、電影院、綜合體、家具城、售樓處、旅行中、地鐵站、大巴車、高鐵上、飛機里、旅行中……這些地方我都有過五花八門的加班經歷。
即使是婚房收房那天,當著爸媽公婆的面,我也只能在新房布滿灰塵的地板上鋪開一張報紙,坐下打開電腦處理問題,四個老人目瞪口呆。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圖源:豆瓣電影)
今年以來,因為負責產品發展很快,工作量和壓力成倍增加。有時,三五個項目同時進行,半夜在家噼噼啪啪打字到一半,莫名其妙突然起哭起來,過一會自己擦干眼淚再繼續干活,哭好像成了一種堅持下去的武器。太累了。
我還記得,提離職前一天結束工作的時候,是早上五點,天已經開始發亮。
工作以后經常會想,10年后的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我也隨口問過幾個朋友,他們說那些老板們就是你的職業參照系。我表面不置可否,但內心細想總覺得不對。到現在,已經找了6年,我始終找不到未來想成為的模樣。
倒不是說她們不優秀,相反,她們相當成功,其中不乏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但依然時刻保持著高壓狀態,信息秒回、話術迂回、立刻執行、全年無休,只要老板有需求,7x24小時待命中。那什么時候是屬于生活的呢?我是真的不喜歡這樣的日子。
30歲后,我會考慮更多,怎樣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承擔家庭責任,這是一個已婚女性必須回答的問題。
而我的身體好像也在做著固執的抵抗。每次熬完夜,都要三天才能恢復精神,完全沒有大學通宵復習的狀態。睡眠不足的時候,總覺得甲狀腺結節又有了新的病變,脖子又粗了一圈,心快要跳出胸口,手也會抖得格外厲害。
但沒辦法,項目還沒結束,我還得用顫抖的手去沖一杯咖啡,再回到電腦面前,稍稍轉動僵硬的脖子迎接新的一天。
離職的念頭,從以前的幾個月一次,變成一天好幾次。休息日看到新的需求彈出,我甚至會有一點生理性反胃。那就走吧,離開互聯網。
離開已經呆了這么久的地方,就像跟前男友分手一樣有很多不舍,好在是“和平分手”,更多的是感恩。也感謝這段經歷,讓我在找下一份工作時,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并沒有遭遇到所謂的最難就業季。
現在,我已經在一家傳統企業入職,朝九晚五,下班后再也不會被工作打擾,代價是收入也有相應下降。
有朋友為我惋惜,不過我沒有后悔,只要看到每天下班的時候天都還是亮的,我就覺得,這一次,值了。
(日劇《我,到點下班》,圖源:豆瓣電影)
換工作前我很篤定,但現在,我總有些后悔。
我前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南方的老牌互聯網大廠做“碼農”,從基層到帶團隊,一共做了7年。
7年不換工作,對于一個互聯網人來說十分難得。但體現在公司內部,除了公司股票一路上漲,實際業務層面的變化并不大。
無非是經歷了新產品從立項研發到放棄,重復循環,好些產品現在都已經找不到蹤跡,但我居然還在,這種感覺太奇妙了。
另一方面,作為老互聯網公司,該有的大公司病也多少有些。當業務發展不夠時,關系網之外的人想要向上發展,除了換公司之外,好像沒有更好的選擇。那時候,我腦子里一直有一個聲音說,該動一動了。
(日劇《半澤直樹2》,圖源:豆瓣電影)
耐不住自己想要出去看看的心情,今年跳到另一個大廠。
求新求變是我離開的本意,新公司沒讓我失望,新的業務領域,新的工作職責,新的公司文化……新的變化都有些多過了頭,每天上班最大的感覺就是“累”和“難”,經常需要不斷思考挑戰,時而覺得刺激,時而又想放棄。
尤其是疫情期間,經歷了一段非常抑郁的工作經歷。我終于開始能比較坦然地接受,自己不擅長某些事情,放棄這些未定的收益。
超長工作時間、隨時隨地處理工作,工作日沒有家庭生活,休息日又被家庭瑣事和見縫插針的工作全面占領,綜合體驗下來是很痛苦的。
公司估值的壓力、高層的焦慮心態,看似與你無關,其實會潛移默化傳導到員工身上,每個人都有無形的壓力感,這很玄,但確實存在。
最近也似乎看到了很多人匿名吐槽自己身體上的抑郁,大家都很難。這種折磨,沒體驗過互聯網大廠的人,都覺得看在錢的份上可以忍,親身經歷過都會覺得,不行,得再加點。所以,去大廠要趁早。
但互聯網依然充滿誘惑。在互聯網行業長期沒有新領域大變化的情況下,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赴后繼沖進來,必然導致行業“內卷”。
說到底,“996”是一個市場的供需關系的結果,現在看來,這種工作狀態至少還要延續至少好幾年吧。
對于換工作,我現在是有點后悔的。
換工作之前,因為熟悉的環境和人事關系,工作和生活還是能達到平衡的,但換了之后工作對生活的影響就非常明顯了。
如果有機會讓我重來一次,我可能會換個時間跳槽,因為留下來的問題是確認的,走出去的收益是未知的。
而我還是選擇堅持,大部分原因是對未知的恐懼;剩下的小部分,想想全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全行業都在拼命,基本沒有可選余地,有一份能跑贏通脹的收入,也就先這樣吧。
不過我對自己更寬容了些,也能接受自己偶爾想逃避的心態,實在不行,就逃走。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圖源:豆瓣電影)
事實上,在文中呈現的幾位人物之外,我們還找了更多經歷變動的互聯網人交流。
他們中,有人忙于應付新項目,瘋狂加班,永遠找不到時間;有人剛剛經歷辭職,情緒低落,對這段并不開心的回憶毫無傾訴欲;有人聊到興頭收不住話匣子,卻在結束后悄悄留言,“不好意思,我想了想還是不出現了,害怕被同事們發現”。
擁抱變化是互聯網人的天性。
即使今年的大環境,可能對他們辭職跳槽有一定影響:更慎重、更長的決策周期……但使他們作出決定的主要原因,始終還在于他們自身。
職業發展、加班太多、身體狀況、同事關系、家庭生活……辭職的原因各有不同,但金錢和成就感,永遠讓是互聯網人拼搏不止的最強動力。
很多人說,2020年,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的轉變之年;社會正在從類似日本高速發展的昭和時期,進入到低欲望的平成時期。
這句話,我們認同前面一半,卻并不太認同后面一半。至少從互聯網人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不管身在何處,他們仍然在一路奔跑,朝著自己的理想,或者欲望。(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菠蘿、何碧、伊薩卡、一葦、向南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