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汪帆
作為2020年全球唯一的A級車展,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再次讓人們確信,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催生的新一輪革命,將重新定義汽車的概念,并以史無前例的力度顛覆汽車產業的傳統玩法。
隨著5G進入商用、C-V2X 開始產業化、單車智能轉向協同智能……新技術正席卷而來。
《必然》作者凱文·凱利說過:這些力量并非命運,而是軌跡,它們提供的并不是我們將去往何方的預測,而是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向哪些方向,必然而然。
北京車展,一條新的軌跡已經清晰可見。2020年,可能是汽車真正邁入電動智能網聯時代的元年。
油老虎也要全面電動化
10月1日,特斯拉將國產Model 3起步價下調至24.99萬元,這或許是一種市場防守策略,因為隨著傳統汽車巨頭們全力沖刺電動化轉型,越來越多的新車型,將成為特斯拉的新對手。
北京車展上,電動版福特野馬、吉普牧馬人、奔馳大G紛紛亮相,Jeep甚至宣布,將在2023年前實現所有車型電動化。
傳統油老虎裝上電池電機,是為了表達廠商電動化轉型的決心,同樣基于這個目的,日產甚至為自家LOGO裝上了一對電池極耳,尷尬的是特斯拉剛剛推出無極耳電池,如果這一技術方案未來成為主流,日產的新LOGO可能用不了多久了。
然而,在電動化轉型方面,大眾無疑才是最兇猛的那家。
大眾早就高調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售出2200萬輛電動汽車,現在看來,中國將是達成這一目標的主戰場。
北京車展,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宣布和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江淮大眾這三家合資企業伙伴,于2020-2024年間在電動化和出行領域共同投資1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92.1億元),并于2025年前實現15款新能源車型的本土化生產,把電動車型在集團產品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
大眾MEB平臺下的純電動車型ID.3、ID.4將于今年10月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和上汽大眾安亭工廠正式投產,上述兩個工廠總年產能可達60萬輛。
此外,江淮大眾也將在2025年前推出5款純電動車型,同時在合肥建立、完善電動汽車工廠和研發中心。
為什么大眾ID.4值得期待
大眾如此高調,信心來自MEB平臺。
在汽車業,模塊化平臺不是什么新概念,但隨著電動汽車取消了發動機、變速箱和傳動軸,平臺設計自由度變得更高,也需要一種全新的開發思路。
大眾MQB造車平臺
開發全新平臺成本太高,因此大部分傳統車廠還是在汽油車平臺上造電車,而大眾卻早早另起爐灶,在2016年就怒砸330億歐元,推出了專為電動汽車設計的MEB平臺。
類似MEB這樣的模塊化電動車平臺,將成為傳統車企在電動汽車時代實施降維打擊的毀滅性武器。
MEB平臺
一來,平臺可以大幅縮減產品制造成本。
比如MEB平臺上誕生的第一款ID.3電動汽車,制造成本比MQB平臺衍生的高爾夫EV電動汽車低了足足40%。
大眾ID.3電動車
二來,平臺可以大幅縮短產品開發周期。
MEB平臺上可以生產不同尺寸的車型,甚至于不同車身結構的車也完全沒有問題,大眾計劃到2029年推出75款全電動車型,幾乎每六周就會推出一個新型號,這樣的產品迭代速度,別說造車新勢力,就連特斯拉也望塵莫及。
而對普通用戶來說,電動車專用平臺帶來的最大好處,是購車價格將進一步降低,還有越級的空間體驗,比如ID.3,車身尺寸與高爾夫相當,卻可以提供帕薩特的空間。
因此,北京車展上新車琳瑯滿目,最值得期待的還是大眾ID.4,因為這款車是第一款誕生于MEB平臺的國產大眾車型。
大眾ID.4電動車
國產品牌跟進電動車專用平臺
相比傳統模塊化平臺,MEB平臺的另一大區別在于采用了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比如入了豐富的車聯網功能,同時隨時可以將自動駕駛等技術應用在MEB車型上。
現在一提智能網聯汽車,必說軟件定義汽車,這句口號來自大眾,但最先將其付諸實踐的卻是特斯拉。
今年5月,特斯拉推出了加速提升包服務,通過OTA釋放雙電機冗余性能,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車型的百公里加速成績可以從4.6秒提升至4.1秒。
這種軟件驅動硬件迭代的整車OTA能力,正在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
本次北京車展上,中國廠商也大膽亮劍,吉利汽車就宣布推出首款電動車專用平臺——浩瀚SEA架構。
浩瀚架構的全稱是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智能、進化、體驗,每一個詞都踩在風口上,是因為該架構和MEB一樣,既包含了傳統汽車的模塊化造車平臺,也把電氣和智能設備考慮在內,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
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
在SEA架構下,純電動汽車制造被拆解為7個車型尺寸,6個軟硬件領域,4000個接口,以及相伴隨的網聯生態。
基于該架構的新車型,未來能在車輛全周期、全場景內,實現車輛性能、娛樂等層面的整車FOTA升級,同時根據官方規劃,在國密芯片5G T-box等的加持下,領克品牌產品在2021年將實現結構道路的高度自動駕駛水平(L3級),在2023年進階到開發道路高度自動駕駛水平(L4),整體的實力同樣可圈可點。
領克汽車
產業融合造就無限可能
除了大眾和吉利,本次北京車展的另一大明星是華為。
本次車展上,華為帶來了多合一動力域解決方案和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早在2019年5月,華為就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旨在做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云服務等領域為車企提供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
華為在北京車展展示的智能座艙
今年,華為將為該BU投入超過5億美元,根據計劃,華為的自動駕駛、智能座艙以及車載通信等解決方案,將于2022年初正式上車。
華為大舉殺入汽車產業,也說明智能電動汽車將是一條超級賽道,除了傳統汽車廠商力推的新平臺新架構和配套商的電池解決方案,還需要新的操作系統、新的汽車芯片、新的服務生態,傳統汽車行業將與芯片行業、軟件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在這條賽道上交織融合,生長出無限可能。
此時的智能電動汽車,一如彼時的iPhone,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而是開啟一個時代的全新概念。
槍聲已響,玩家入局,一個全新賽道正在加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