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商業數據派,作者丨舍兒,編輯丨王一粟
繼50億《哪吒》之后,《姜子牙》也在今年以3日9億票房的成績領跑國慶檔。與此同時,背后出品方光線傳媒與其投資了21家企業所打造的“動漫宇宙”,也再次浮出水面。
盡管豆瓣評分7.1,口碑不敵8.5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但這并不妨礙《姜子牙》成為國慶檔最叫座的電影之一,不僅以3.6億元的成績刷新了中國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單日記錄和2020年單片單日票房紀錄,排片率、上座率等成績都遙遙領先。
《姜子牙》的高期待值離不開《哪吒》50億的高票房戰績。在《哪吒》大火之后,同為光線傳媒出品的《姜子牙》迅速與之進行了一系列的宣發聯動。
“封神宇宙”打響后,光線傳媒的動漫產業也隨之更上了一層樓。
2019年,光線傳媒依靠《哪吒》獲得了超10億元的營收,幾乎占據了總營收的30%。而其在2020年上半年的總營收卻只有2.59億元。因此,許多從業者都盼望著《姜子牙》能夠重現《哪吒》盛世,一方面是拯救疫情后的電影票房市場,另一方面則是推動光線傳媒下半年的盈利額。
光線傳媒前后投資了21多家動漫產業鏈上的公司,因產業鏈的強聯動性,彼此之間命運息息相關。僅是《姜子牙》一部影片,就有旗下至少10家光線持股的企業參與,至少有8家動漫公司。在4家出品公司中,除光線影業及其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彩條屋影業之外,中傳合道文化、可可豆影視均于2016年獲得了光線傳媒的900萬元和400萬元融資。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彩條屋影業是光線傳媒旗下布局動漫產業的核心主體,自2016年成立之后,便頻繁通過投資、并購來構建二次元世界,勵志成為中國的迪士尼。意外交出《哪吒》這一張答卷之后,彩條屋的業務發展及IP孵化都得以實現一定加速,其投資效果也逐漸得到了顯現。
然而,連年子公司的虧損,IP孵化的薄弱,與衍生品鏈條、線下娛樂布局空缺,仍然是爆款作品的光環難以掩蓋的問題。
根據《姜子牙》片尾序幕信息來看,此次參與了電影出品及制作,并由光線傳媒持股的企業(包括光線100%控股企業)至少有8家動漫公司。其中,光線影業及彩條屋影業負責投資與發行,中傳合道與可可豆動畫負責電影制作,大千陽光、紅鯉動畫、紅鯨影視(紅鯉動畫子公司)、魅力文化四家企業負責電影的中后期加工。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彩條屋影業鋪設的動漫版圖,貫穿了《姜子牙》落地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其票房成績儼然和多家公司的命運緊密相連。爆款電影對一家影視公司的利好究竟有多顯著?可以通過去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來窺探一二。
根據光線傳媒近5個季度以來的成績來看,于2019年7月份上線的《哪吒》直接將光線2019年Q3季度的營收及凈利潤推至高點。即使排除今年的疫情影響,當季度的營收情況也明顯高于同年的Q2及Q4。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除此之外,在《大圣歸來》取得9.56億票房后,獲得光線傳媒2000萬元投資的動畫公司十月文化,在當時的估值為1億元。而在十月文化參與出品《哪吒》期間,光線傳媒又追加了1.98億的投資。根據出資金額折算,十月文化憑借《哪吒》的火爆,估值也一躍飆升到20億元。可想而知,《姜子牙》的票房成績將牽動著背后多個利益體。
其中,可可豆動畫是第二次與光線合作出品動畫電影。2016年,光線出資400萬元持有了可可豆30%的股份,雙方共同開啟《哪吒》的孵化。三年后,不僅是可可豆的原創IP提升了光線在動漫行業的影響力,可可豆的估值更是從當年1333萬元擴大到至少5倍以上。就《姜子牙》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可可豆動畫還將繼續升值。
中傳合道則是首次與光線傳媒聯合出品項目。中傳合道是光線傳媒在2016年大力擴展的文娛版圖中的一員,曾獲得光線900萬元的投資。但中傳合道為光線帶來的收益效果并不明朗,2017-2019年,中傳合道對光線造成的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損益均為負數。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2020上半年,中傳合道更是巨額虧損,期末未確認的損失為268.3萬元,至此累計未確認的損失就已達到669.58萬元。而作為出品方之一,《姜子牙》的最終票房也將有一部分計入到中傳合道今年的營收中。所以,中傳合道的盈利情況能否出現轉機,也要看《姜子牙》的票房表現。
對于大千陽光而言,中傳合道卻是其最大的客戶之一。2018年,中傳合道委托大千陽光提供三維動畫的中后期制作服務。在大千陽光2019年的財報中顯示,來自于中傳合道的營業收入為1456.39萬元,占40.91%的營收比例,主要是來自于《姜子牙》的制作。
大千陽光也是光線傳媒出品項目常使用的外包合作對象。除了《姜子牙》之外,大千陽光與可可豆合作的《哪吒》也帶來了169.8萬元的營收,與十月文化合作的待映動畫電影《深海》、《西游記之大圣鬧天宮》則貢獻營收283.4萬元。
另外一家參與了《姜子牙》三維制作的紅鯉動畫則是光線傳媒持股57%的控股企業,曾參與過《哪吒》、《精靈王國》等動畫電影的制作。但根據光線傳媒的財報顯示,近三年來,紅鯉動畫的營收雖保持在千萬元以上,凈利潤卻始終為負數,究其原因,也是前期投入成本過高。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通過《姜子牙》背后參與的公司情況來看,光線傳媒的動漫版圖已經初具規模。這樣的資本布局,有利于光線最大力度的整合資源,串聯起動畫電影項目從前期到后期的制作。光線傳媒的產業鏈條,將加快旗下公司的發展。不過在資源整合的同時,被投資公司的經營情況,也會影響光線傳媒的盈利能力。
光線傳媒的動漫版圖不止于此。根據其年報及“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信息顯示,光線傳媒投資的動漫企業至少有21家。通過《商業數據派》整理的光線傳媒動漫版圖(見上圖)來看,上至IP開發、下至衍生品業務,以及中間的制作、中后期加工等環節,均涵蓋在其動漫產業鏈條中。
中后期業務上,除前文提到的大千陽光、紅鯉動畫兩家擅長三維動畫技術的企業之外,光線傳媒還投資了二維動畫公司魅力動畫,以及以PV短片制作為主要業務的幻想師動畫等;衍生品方面則于2018年出資千萬元投資了末那工作室(末匠文化)。去年,末匠文化也被授權開發了一系列的《哪吒》衍生品。
當然,成立不過5年的彩條屋影業,大量的財力和精力都花費在了IP開發層面。一方面是從源頭上孵化原創IP,另一方面是通過投資來獲得IP資源。
但孵化原創IP業務于光線傳媒而言并不成熟。2015年,光線入股1000萬元與漫畫家顏開合資成立了漫言星空文化,主要是為了將顏開文化出品的漫畫IP孵化為影視作品,但目前為止尚未有明顯的動作。原有的旗下IP也并不具備增值能力,導致光線傳媒于2019年對漫言星空進行了637萬元的計提減值準備。
為改善這一狀況,在去年,光線傳媒推出了自己的“IP蓄水池”—一本漫畫APP,并已上線了《敖丙傳》、《妙先生之彼岸花》等動畫電影聯動漫畫,以及十幾部原創漫畫。若一本漫畫未來的用戶規模和行業影響力能夠與奧飛娛樂出資9.04億收購的漫畫平臺“有妖氣”持平,也將彌補光線原創IP較少的弱勢。
基于以上情況,現階段,光線傳媒主要靠投資業務獲得IP的發行權。除了已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昨日青空》等動畫影片分別來源于可可豆、青空繪彩之外,光線傳媒半年報中顯示的待映作品《大理寺日志》、《茶啊二中》等,也均是光線通過投資好傳動畫、凝羽動畫等企業獲得的IP。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2016年,光線傳媒投資凝羽動畫750萬元,又于2018和2019年追加了兩次642.5萬元的投資。這是因為凝羽動畫的《茶啊二中》連續4季的豆瓣評分都在8.7-9.2之間,而光線也有計劃將其開發為電影;好傳動畫今年憑借《大理寺日志》和《霧山五行》兩部高分番劇成為行業黑馬,曾與光線合作出品過《大護法》,并在2017年獲得了光線1050萬元的投資。
今年,光線傳媒出資2500萬元投資了出品過《秦時明月》、《斗羅大陸》等頭部動漫IP的玄機科技,后續可能將繼續擴大IP陣容。
不過,光線傳媒目前的動畫IP相對而言比較獨立,并沒有明顯的“彩條屋”特色。這可能也有其動畫項目均為不同的企業開發有關,無法像迪士尼、漫威那樣系列化。即使《哪吒之魔童降世》與《姜子牙》有一定的聯動宣發動作,并試圖打造出“封神宇宙”的概念。但事實上,兩部電影雖來源于同一個神話故事,但卻并不屬于同個世界觀。這也是光線傳媒未來需要完善的方向。
為了擴展業務條線,光線傳媒還開展了海外動畫IP的發行業務。2016年,光線傳媒出資1900萬元買斷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并獲得了5.75億元的票房。去年同樣協助推廣了《夏目友人帳》、《千與千尋》、《天氣之子》三部日本影片,分別收獲了1.15億元、4.86億元和2.89億元的票房。
前有50億票房的《哪吒》,后有國內年度票房“救星”《姜子牙》,彩條屋影業的品牌已經在業內打響。接下來,就要看光線傳媒的在動漫產業上的后續規劃,能夠擁有怎樣的市場競爭力。
光線傳媒的迪士尼夢靠譜嗎?從其文娛版圖上來看,光線傳媒的確具備一定的優勢。但其短板與潛在風險仍是不容忽視的。
目前,光線傳媒共具備四大主營版塊,一是包括電影、劇集在內的影視業務,也是光線的主要生產力。二是動漫業務,順應時代發展所需。三是關聯業務,如藝人經紀、文學等,完善閉環產業。四是投資業務,用于豐富內容產業線。此外,光線傳媒的IP儲備量、制作與發行的經驗,以及院線業務,均為其迪士尼夢打造了良好的根基。
橫向對比,在動畫電影的票房成績上,光線傳媒確實遙遙領先。僅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一部電影的票房,就超過了奧飛娛樂、華強方特的動畫電影總票房。這當然也有奧飛、方特的《喜羊羊》及《熊出沒》系列為少兒動畫,而光線出品的項目則為全年齡段動畫有一定關系。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但在動畫IP衍生品和線下娛樂布局的建設上,光線傳媒顯然是落后奧飛及華強方特的。
以迪士尼為參照,除了電影之外,其線下樂園業務占迪士尼總營收的40%左右,授權及零售業占 7%左右。僅是米奇的衍生品,一年便可達到30億美元以上的收入。
奧飛娛樂和華強方特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這一運作邏輯。華強方特的主題樂園為主營業務,占公司總營收的80%左右。奧飛娛樂則更擅長玩具銷售,上半年,奧飛娛樂的該業務取得3.91億元的營收,占總營收的35.92%。此外,奧飛娛樂也全力開展了室內樂園內業務,目前已有17家門店。
但光線傳媒在IP后續的開發能力上則顯弱勢。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已獲得20億票房后,光線傳媒才著手衍生品的開發,并選擇了通過摩點眾籌的形式。導致電影在上線3個月后,觀眾才能拿到衍生品。今年的《姜子牙》雖已在電影上映前發售了部分衍生品。但根據《姜子牙》的口碑與故事基調來看,觀眾的購買欲望并不會太強。
實景娛樂方面,光線傳媒在半年報中披露,投資百億的光線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已進入啟動階段。但在目前,光線傳媒的線下娛樂IP產業幾乎是空缺的。
這自然與IP的長尾效應有關。《喜羊羊》與《熊出沒》均為系列IP,更有利于實現IP+場景+購物的商業模式。而光線傳媒雖有50億《哪吒》傍身,但其生命力能延續多久仍是未知數。若后續的開發與孵化不能持續,《哪吒》將很快成為中國動畫電影的“歷史”。
除了動畫IP后期商業價值的開發有待完善之外,光線傳媒的投資業務也讓其前期承受著較大的損益風險。
誠然,為了豐富業務條線,實現在動漫行業的深耕,投資企業是最合理的戰略布局——快速規模化、強綁定。如同騰訊、B站兩大平臺,更是持股了數十家動畫企業的股份,才能夠實現大量頭部或S級番劇、動漫網大的出品。
根據光線傳媒近三年的財報來看,能夠為光線在財務上帶來正向盈利的被投企業并不多。除出品了可可豆動畫、出品了《大魚海棠》的彼岸天文化實現大額盈利,十月文化與幻想師動畫在去年獲得收益之外,其他被投企業的投資損益均為負數。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雖然光線傳媒的文娛投資版圖并不止于動漫領域,但根據2020年中報來看,光線傳媒投資的近50家企業中,共計造成了4807.70萬元的投資虧損。所以,光線的投資動作除了滿足現階段的業務版圖之外,從財務角度的長遠性來看,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但可以確認的是,隨著國漫崛起,光線傳媒的“動漫宇宙“也在逐漸形成,能否依靠二次元業務再造一個全新的“光線”,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