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資本偵探,作者丨馬秋雯,編輯丨呂玥
這是一份權衡再三的國慶檔名單。上映,面對的是仍然不足的上座率,疫情再次反復的高風險;不上,則面對資金難以回籠,等待漫無止境的不確定性。
最終,國慶檔定格了這樣的組合:
經歷了電影行業停工半年、電影院接連倒閉的“至暗時刻”,這個國慶檔被視為電影行業2020年的“新開始”。但這個開始,會是一個好開始嗎?
彰顯女排精神、講述國家故事的《奪冠》是許多觀眾計劃的國慶觀影第一站。
不過《奪冠》的上映之路可以說是命運多舛:歷經一次更名,又集齊定檔、撤檔、改檔,最后終于確定提檔925,搶跑國慶賽道。
幸而影片質量不負期待。影片主題聚焦中國女排三十余年的摸爬滾打,在導演兼監制陳可辛的剪輯中呈現了女排競技思想的轉變、隊員與隊伍的共同成長以及同行與對手身份間的微妙關系。
如果說宏大的主題是定基調,那么鞏俐、黃渤、吳剛等演技派的加持就是搭細節。早在預告片全網播放時,鞏俐飾演郎平的犀利表情、微駝姿態就被一眾網友直呼“神還原”。值得注意的是,領銜主演中還有親歷者——中國女子排球隊的身影。陳可辛在采訪中特別強調了影片的真實感,“我們不是一個模仿秀,他們都不是在演戲”、”情感是沒有特效的”。
資本市場也對《奪冠》充滿了信心:出品方包括嘉映春天、我們制作、歡喜傳媒、阿里影業、文控控股……十二家出品方,二十七家聯合出品方,總計三十九家影視公司。其中,嘉映春天“超級合伙人”、“我們制作”創立者、歡喜傳媒合伙人都共同指向了陳可辛。
順帶一提,除了《奪冠》,嘉映還出品了許宏宇導演的國慶檔《一點就到家》。這部影片是劉昊然、彭昱暢主演的一部農村劇情喜劇電影,同樣由陳可辛監制。
陳可辛是一個能夠平衡好內容與商業的大玩家。
他從香港電影界起家。處女作《 雙城故事》一舉奪得多個獎項,《甜蜜蜜》被譽為1997年十佳電影之一,好萊塢也曾請他去執導電影。
不過,從1997年開始,香港電影本土市場的票房開始走下坡路,港片產量減少,到1999年,本土票房最高的港片也不過3000萬左右,香港電影進入低迷期。為了生存,陳可辛一直想要轉型,但面對潛力巨大的內地市場又感到沒有把握。
因為2003年政策利好,陳可辛開始北上拍片之路。他的第一部古裝大片是和中影集團合作的《投名狀》,之后隨著內地對電影口味的轉變,他所擅長的現實主義、情感題材《中國合伙人》、《親愛的》替他奠定了良好口碑。
出于謹慎的性格,陳可辛最初的合作對象是中影、博納這樣的大公司,但內地拍片還是有些水土不服,他也一直在尋找默契的合作伙伴。
2009年,陳可辛和曾任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的黃建新創建了“我們制作”工作室。同年,“我們制作”和保利博納共同組成“人人電影”。博納還為人人電影注入5億拍攝流動資金,并宣布計劃在3年之內完成15部影片,預計國內票房達20億元人民幣。
然而,15部影片只完成了一部,20億元的目標止于2.2億票房。第一部合作影片《十月圍城》在拍攝過程中資金短缺、矛盾頻發,導致陳可辛最終提前結束了和博納、中影的合作。
“我其實拍的是商業片,但并不是那種利益最大化的商業片,我要有自己的表達。我不能夠有一個老板,因為在我覺得我已經很照顧市場的時候,老板覺得我還沒那么考慮市場,這樣我們的矛盾就很大。”陳可辛在失敗合作之后反思。
近年來,陳可辛先后與三家公司合作,且都由自己主導電影項目。
2016年,陳可辛成為嘉映影業的“超級合伙人”,具體模式是:嘉映影業參投陳可辛的項目,陳可辛與嘉映分享電影收益。嘉映是原星美影業實控人覃宏這幾年主做的一個廠牌,星美曾投資過陳可辛的《親愛的》、《中國合伙人》,雙方有長期合作關系。
2017年嘉映影業曾計劃赴港上市。據招股書顯示,嘉映影業控股股東嘉美環球轉讓28.5萬股給陳可辛,陳可辛的持股比例為3%。但最終嘉映的上市計劃失敗了。
同樣在2016年,陳可辛簽約了香港上市公司歡喜傳媒,和徐崢、寧浩、王家衛,以及后來的張一白、顧長衛,一起成了歡喜傳媒的明星股東。陳可辛持歡喜傳媒1.45億股,占公告之日總股本的6.26%。此外,歡喜傳媒還出資1億港元,投入陳可辛作品開發基金。
近年,陳可辛的電影公司計劃向國際市場輻射。
2018年末,“我們制作”簽約傳媒與娛樂平臺“CAA中國”,成為其全球客戶。CAA中國由世界級全能型娛樂與體育經紀公司CAA控股,在電影、電視、音樂、舞臺劇、游戲和互聯網領域為全球眾多一人代理經紀事務。
根據協議,CAA中國將圍繞影視投融資、商務合作、品牌建設與推廣等方面,為“我們制作”提供更多策略和資源服務。在國際層面,CAA中國將調動全球影視產業資源,為“我們制作"對接更多優質的國際內容,并幫助其作品完成在國際平臺的發行。
陳可辛導演的資本網絡已經基本織成,作為重視“自我表達”的創作者,他在商業模式上的探索值得作為范例研究。
2019年暑期檔的《哪吒》以50億票房一舉將“國漫崛起”話題推向熱潮,作為光線傳媒打造的“神話三部曲”第二部的《姜子牙》自然承受了愛屋及烏的期待。
8月16日,原定在今年春節檔上映的電影《姜子牙》在微博宣布定檔10月1日。消息曝出后,8月17日光線傳媒盤中一度觸及漲停價16.42元,截至收盤報15.26元,漲幅2.21%。并且,《姜子牙》團隊也沒停下授權鞋服、手辦、玩具、出版物等多種品類的衍生品開發,部分產品9月1日起已上線銷售。
光線傳媒可能是最緊張的一方。因為哪吒的爆紅,光線傳媒2019年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達到10億,同比大增463.33%,創下9年來的最高紀錄。而8月17日,光線傳媒公布了2020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指出,2020上半年,光線傳媒實現營業收入2.59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營收為11.71億元,同比減少77.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057.20萬元,同比下跌80.46%。
能否延續票房神話、炒起國漫熱度不負眾望,成敗在此一舉。
據媒體報道,《姜子牙》這部動畫電影已籌備5年時間,主創團隊也都來頭不小。導演程騰曾就職于美國夢工廠,導演李煒參與過近10部國產動畫電影的制作,聯合導演李夏是豆瓣評分7.5的動畫短片《紅領巾俠》導演之一,聯合導演兼藝術總監王昕曾就職于暴雪,擁有16年以上CG制作經驗。
為網羅這些國內優秀動畫制作人才和公司,光線傳媒從2014年就開始布局,在2015年正式成立彩條屋影業,并將目標明確定為要讓彩條屋占據國產動畫的半壁江山。
在此之后,光線傳媒對動漫公司的投資從未間斷,據其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光線已投資了20余家動漫產業鏈上下游公司,掌握充足的優質動漫IP資源,將有效融合產業鏈各環節,打造國內最有實力的動畫電影創作體系。
關于未來動畫電影的產出模式,光線傳媒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分析師會議上表示,未來將會采取與《哪吒》相似的模式,即光線主投、相關資源方的動畫公司聯合投資產出影片。包括《姜子牙》在內,目前還有15部左右的動畫電影已處于制作階段。未來哪吒、大圣、大魚海棠、姜子牙等IP都會做系列化籌備形成獨家品牌,最終還會有機會形成復聯形式的綜合品牌。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曾多次表示其夢想就是打造中國的迪士尼,從動漫領域的投資布局這一點來看,光線身上似乎是有迪士尼的影子。
當然要成為迪士尼,僅做動畫電影還遠遠不夠,為進一步拓展布局范圍,并讓動漫形象真正成為多領域可聯動的IP,今年1月光線正式宣布進軍漫畫領域,上線了原創漫畫APP“一本漫畫”。目前該平臺上已有21個作者、47部漫畫,《哪吒》的官方外傳漫畫《敖丙傳》也在APP內開始預約。在今年1月“一本漫畫”APP的發布會上,光線透露未來5年他們將推出10部漫改影視化作品,總投資將達10億。
而不光是內容,光線傳媒也是一名投資好手。除了比較有名的投資貓眼,光線傳媒還在游戲、實景娛樂、網紅經濟、VR/AR技術等多方面進行投資,布局圍繞泛娛樂內容展開。
籌備十年之久、全球取景大制作,《急先鋒》是一直致力于通過華語動作電影輸出中國文化的唐季禮導演和演員成龍的第九次合作。
主演陣容中還有人氣演員楊洋、開心麻花演員艾倫以及愛豆朱正廷。這同樣也是一部春節撤檔后改檔的影片,然而在春節檔六巨頭(《緊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奪冠》《急先鋒》《囧媽》)的競爭預售中,它的成績一度墊底。
令人驚奇的是,改檔后大家對它的期待反而拉高了。截至9月24日,預售票房超過了《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排名第一。
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急先鋒》及時調整、積極宣傳,且它是國慶檔唯一的超級動作大片。《急先鋒》一搖身,成了國慶檔票房奪冠的熱門。
從該片的出品方來看,今年《急先鋒》的投資方里沒有了耀萊的身影,而在此之前成龍所有電影幾乎都是由耀萊投資。
耀萊原本主營奢侈品相關業務,是什么契機使它進入投資影視行業的賽道呢?據成龍在自傳中的描述,他與耀萊的實控人綦建虹很早就已相識。
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成龍作為形象大使長住北京,在他倍感壓力的時候,綦建虹一直陪在其左右。因為這段交情,綦建虹成為了成龍在英屬維爾京群島上注冊的龍泉有限公司(Dragon Stream Limited)的股東之一,他隨后也將自己的事業拓展至影視領域。2010年,成龍與耀萊投資的影院開業。在華誼兄弟以及華誼一眾明星股東的資本運作下,綦建虹實現借殼上市。
綦建虹參加《功夫瑜伽》空中平臺飆車發布會
但在2018年后,耀萊屢次遭遇危機,由于卷入與廈門國際信托公司公證債權文書一案,耀萊影視持有的文投控股2.82億股限售流通股被輪候凍結,綦建虹在2018年兩次被下發限制消費令,其旗下多家公司股份被凍結,位于北京的7處房產被查封。2018年11月,綦建虹因未能執行給付義務,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沒有了耀萊,此次成龍電影背后的出品方變成了中影、騰訊影業和與導演唐季禮相關的公司上海禮想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后,成龍個人的公司就不再出現于成龍電影的出品方中。這與成龍對投資電影風險的謹慎考慮相關。曾經在導演爾冬升準備自己投資拍攝《我不是路人甲》時,成龍就勸他“千萬不要用自己的錢投”,甚至十分嚴肅地勸導了他一下午。
由此來看,成龍的投資理念似乎更偏向于“穩妥”,但他參與的領域其實也十分豐富。
據外媒報道,成龍擁有自己的服裝品牌、壽司連鎖店、咖啡館,因為對賽車運動感興趣還與亞洲勒芒系列賽冠軍鄭大中合作組建了一支賽車隊。在2002年至2003年期間,成龍還擔任香港成報傳媒集團(Sing Pao Media Group)的董事會成員,2000年至2004年期間也是英皇娛樂的董事會成員。除此以外,成龍還擁有6家離岸公司,曾經綦建虹參與的龍泉(Dragon Stream Limited)僅是其中之一。
同時,成龍也是經驗相當豐富的房地產投資者。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成龍于1998年以300萬港元在加利福尼亞州比佛利山莊購買了7638平方米的豪宅,并在八年后以630萬港元(80.6萬美元)的價格出售。據國內媒體報道,成龍還在北京購買了價值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豪華公寓。“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顯示,成龍目前依然是易房紫(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北京中泰龍威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的監事,而這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則是成龍的妻子林鳳嬌。
在系統風險較低的行業里“廣撒網”,大概是成龍分散風險、謹慎投資的資本觀體現。
繼去年國慶檔以單元劇形式串聯的拼盤式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票房沖進中國票房總榜前十,《我和我的XX》成了電影界講好中國故事的熱門IP。不同于《我和我的祖國》以主旋律敘事,《我和我的家鄉》走起了輕松的喜劇風。
導演和演員依舊是行業頂級配備的集合:張藝謀擔當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的團隊已經是票房保證,在此基礎上還請來了葛優、黃渤、 范偉 、 鄧超 、沈騰等群眾基礎超強的演員。
值得注意的是,曾因為參與發行《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而一度被稱為是爆款發掘機的北京文化也參與出品了該部電影。
但不幸的是,北京文化這些年,日子過得并不好。
Wind數據顯示,2019年,遭股東連續減持次數最多的上市公司中,北京文化以114次高居榜首,比第二名高出一倍。并且,一些股東不惜虧損,低于投資成本價也要減持。
股東減持自然引發了一場“北京文化”易主風波:華力控股被動減持了部分股份后,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15.6%的持股比例,成為北京文化第一大單一股東。
不過,由于華力控股與持股0.56%的“陜國投·聚寶盆98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為一致行動人,其合計持有北京文化15.72%的股份,仍為北京文化第一大股東。但目前華力控股與富德生命人壽持股差距較小,且華力控股被動減持風險仍然存在。
同時,據其今年4月發布的2019年年報,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1億元,同比下降1943.12%,基本每股收益-3.2209元。主要原因是全資子公司世紀伙伴和星河文化經營業績下滑,基于審慎原則,公司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和商譽減值準備所致。
巨虧也就罷了,畢竟2019年是電影圈心照不宣的寒冬。北京文化的又一“巨坑”在于公司內訌。
前腳剛發布經營虧損,后腳自稱為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化)原副董事長婁曉曦就在4月29日轉發微博稱:“本人實名舉報北京文化系統性財務造假!舉報高管宋歌、張云龍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欺詐發行債券罪,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職務侵占罪!舉報材料已獲證監會受理。”
北京文化對此給出回復,聲明婁曉曦因涉嫌挪用資金罪出逃海外且婁曉曦已被立案。真相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是吃瓜界懸案。
后來北京文化引來了救兵。今年2月11日晚間,北京文化公告稱,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擬轉讓北京文化總股本的15.16%,給文科投資牽頭搭建的投資并購平臺或指定的第三方。
文科投資是北京市文投集團旗下的投資平臺,背后的大股東其實是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北京市文資辦)。如果轉讓成功則意味著北京市的國資平臺將正式入股北京文化,而華力控股將不再是北京文化的第一大股東。
7月6日,北京文化今年以來第二次獲國資入股。公告稱,青島西海岸控股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公拍網司法拍賣平臺,分兩批以共計3.82億元競得北京文化逾5447萬股無限售流通股。青島西海岸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是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作為青島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的市直大型國有企業,也是青島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且其擁有影視產業園區的資源。
其實國資入股影視行業已經是一種趨勢。國資低價入股優秀影視公司標的,既能解決影視公司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也能達到維護當地資本市場、支持當地上市公司健康穩定及可持續經營的目的,可謂是一石二鳥。
過去一年間,從慈文傳媒開始,唐德影視、中南文化、當代東方、鹿港文化等7家上市公司都獲得了各地國有資本的注資。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國資能否順利入股,目前還需要收購方團隊盡職調查、獲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準以及辦理華力控股轉讓股份的解除凍結質押手續。
一看這個片名,還以為是要蹭《花木蘭》熱度的“假冒品”。但人家要對標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和《西游記之大圣歸來》。
這部影片的制作方“金川文化”在電影行業是個陌生的面孔,一上來就對標同樣投資CG(計算機技術進行的視覺設計和生產“Computer Graphics")動畫電影且已小有名氣的光線傳媒似乎有些張狂。
其實2012年底金川文化就已成立。它的前身是廣東雅信文化有限公司,雅信文化以投資電影電視劇為主,主要投資的電影有《十月圍城》、《一代宗師》等,電視劇方面投資了《山間鈴響馬幫來》《娘》等。
不過現在金川不再以投資為主,而是轉型成為以影視投資、制作為主的影視出品公司。
CG技術是金川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曾開發“世界經典童話”三維動畫系列電影,第一部《白雪公主之矮人力量》已于2014年8月21日在全國院線上映,并于2015年相繼推出《白雪公主之神秘爸爸》、《美人魚公主之海盜來襲》、《泰迪熊之飛行俠》。
白雪公主之矮人力量
雖然這幾部影片都沒有激起太大的反響,但這次木蘭的項目卻得到了資本和當地政府的支持。聯合出品方中有中影、大地影院、金逸影院等眾多國內頂尖團隊。同時,《木蘭:橫空出世》還獲得了廣州市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動漫項目“五個一”扶持。
綜合來看,這個國慶檔變數很多,老牌玩家蟄伏良久,年輕玩家躍躍欲試。誰能拿下票房冠軍,還真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冠軍是誰,這個國慶檔都會給中國電影產業堅強走下去以堅實的信心。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