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月,編輯|龐宏波
疫情過后,影院盡管盼來了大片供應,但實際上一同帶來的則是“市場地位”的轉變。對于不少影院的從業者來說,這個階段影院變得極為“被動”。
今年的國慶檔,作為全球疫情過后第一個成型的大檔期,實際上擠入了諸多大片。但是除了完全錯峰的上映時間,片方在偷漏票房的整頓上力度極大,而且在點映上也進行了非常苛刻的條件篩選。
影院不知不覺中已經處于了一個“被選擇”的地位當中,在偷漏瞞報票房的問題上片方可以根據影院的“前科”停發密鑰,而在點映影院的條件上除了要看影院去年的貢獻還要求在黃金時間黃金場次開放大廳。
從《八佰》到《奪冠》再到《一點就到家》,上游較為強硬的"新政"的的確確引起了部分影院的不滿,不滿在于處于市場初期的影院終端依然面臨著不小的生存難題,而在這種被動的“市場凈化”當中影院已經失去了主控權。這和疫情之前實際上發生了很大的差別,疫情之前影院掌握著大片的“生死大權”,盡管頭部效應加劇后相對削弱了影院排片對大片的重要性,但在競爭激烈的黃金檔期內,大片對影院排片還是具有極強的依賴。
而如今,片方一系列的“組合拳”實際上是市場“保單片”的必然結果,本質上這是整個市場供需關系的對調。由于整個市場供不應求,影院悄然成為了市場被動的一方。
片方主動凈化市場。
早前,《八佰》在影片上映之前推出了新型發行方式,拒絕向之前被電影局處理過、有偷漏瞞報票房行為的影院提供影片的密鑰,將“偷漏瞞報”這一國內終端市場久治不愈的“頑疾”擺在了整個行業的面前。
從《八佰》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片方公開叫板偷漏瞞報票房行為,并采取停止密鑰發行等相應措施主動抵制和打擊這一問題。今年國慶檔,重點影片的片方也發通知向“偷漏瞞報”行為進行了宣戰。
其中,除了停止向部分有著偷漏瞞報票房的現象或可能性的影院發行密鑰這一懲罰措施,《奪冠》在分階段發放的密鑰有效期內對影院票房數據進行了監視。此外,片方還發起了觀眾有獎舉報影院偷漏瞞報票房的行動,公開呼吁觀眾的更多力量給予配合。
不難發現,從《八佰》到《奪冠》,如今的市場是片方開始主動采取一些應對動作來防御“偷票房”,而不是等待著終端市場進行自我“診治”。在這次片方和影院共同推動著整個行業良性運轉的過程中,片方選擇占據更多的主動性,這一點在今年國慶檔更加凸顯出來。
實際上,疫情的沖擊使得終端市場即將進行洗牌,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必然趨勢,關鍵在于這場洗牌將以怎樣的形式展開。但目前整個市場陷入了影片供不應求的困境,無“片”可依的終端市場失去了自我洗牌的最大原動力。
在這種大背景下,片方主動接過了市場監察員的重任,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打擊了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其實也在加速終端市場進行洗牌。只不過,影院的自我調整變成了被推動著向前進。
那么,為什么會是片方主動進行凈化市場的動作呢?之前市場經歷了野蠻式發展,泡沫開始消散后不少影院迎來了經營難題,一些從業者通過“偷票房”這種違規手段來增加營收,這一操作嚴重威脅到了片方的直接利益。因此,片方會主動采用一系列懲罰措施對“偷漏瞞報”進行抵制是肯定的。
尤其是,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并不局限于讓終端市場的弊端暴露得更加明顯,還在于內容制作層面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問題。“缺錢”的片方自然對“偷票房”這一問題更加敏感,片方尤其是定檔重點檔期的頭部大片片方,主動抵制偷漏瞞報行為會成為行業的一個長期趨勢。
黃金場次進行點映。
近日,國慶檔影片《一點就到家》已經在濟南等10個城市的部分影院完成了一輪點映。可以發現,《一點就到家》采取了一種對合作的影院更加有針對性的點映方式,影院成了被選擇的一方:這些參與了《一點就到家》一輪點映的影院,基本上滿足了2019年票房600萬以上、參考影片《喜歡你》或《快把我哥帶走》單片票房高于5萬等限制條件。
回看以往國慶檔,影片點映確實會根據城市或地區而進行,但片方、發行方會希望與更多的影院展開合作,從而覆蓋更廣的下沉市場,并沒有考慮過《一點就到家》這種“篩選更合適影院”的點映方式。
以去年國慶檔為例,《中國機長》等三部主力影片在公開上映的前幾天開啟了點映,目的是進行口碑發散,目的是帶動首日預售。但今年《一點就到家》的目的卻更類似于“虎口奪食”。電影選擇在10月1日-3日進行二輪點映,但國慶檔前三天恰恰是其余檔內影片競爭最為激烈的“黃金時間”,這無疑會給影院帶來一個選擇難題。
再加上,《一點就到家》的發行方在一輪點映時有著更具體的要求:點映密鑰的開放時間是周六下午2點-3點的黃金場次,且需要在120人左右的大廳進行點映。這也是極為不同的一點。
這其實,已經引起了影院的一些不滿。如果接下來的二輪點映有著同樣的限制條件,可能會有更多影院“選擇不進行點映”。原因在于,影院并不愿意將原本屬于熱度正高的影片的黃金場次和能夠容納更多觀眾的大廳分出去進行點映,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票房收益。
參加了一輪電影的某影院經理透露,“我們120人左右的大廳就2個,一個分給了《一點就到家》點映,比《八佰》賣得好不到哪去,正熱乎的《奪冠》只有一個大廳能排,肯定是有損失的”。另外一位影院負責人表示贊同,“同城也有做點映的影院,他們周圍有大學賣得不錯,我們分出一個大廳結果來不了多少人”。
影片供不應求的本質。
無論是從《八佰》到《奪冠》的片方主動抵制終端市場偷漏票房問題,還是《一點就到家》有較強針對性地選擇影院進行點映,都能看出整個行業發生了變化——以往片方對影院的依賴性更高,轉變為如今片方對于影院開始擁有了更多主動性。
究其原因來看,這一行業變化離不開疫情對影片上映的長期影響。市場還處于復蘇過程中,整個大盤并沒有恢復到原本的熱度,在這一階段選擇上映的影片數量明顯減少,行業趨勢由之前的影片供過于求變成當下的影片供不應求。
在這樣的市場大背景下,受到了疫情更直接沖擊的終端市場被“經營難”掐中了命脈,比任何時候都急需更多影片上映來激活整個市場的大盤熱度。對于片方來說,則希望盡可能發揮影片票房的最大化,這一點實際上也很容易理解。但雙方“訴求”的不同,決定了整個市場主動權的更迭。在影片無法“借勢”檔期熱度的時候,自然希望盡可能維護影片自身的票房利益。
從短期來看,片方擁有更多市場主動權,自行接過市場監督的擔子,這對保障單片利益的意義不必多說,也有利于行業的有序發展。但片方采取的停發密鑰等懲罰措施其實是放棄了一小部分市場,對于目前尚未徹底復蘇的行業來說,可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使得影院生存壓力更大的隱患。
這其實留給了現階段產業一個疑問,究竟應該“保單片”還是應該“保市場”。畢竟,整個行業將長期處于復蘇過程,迫切需要解決觀影信心不足、市場大盤不夠熱等問題,而片方突如其來的“強硬”,終端市場是否做好了接受這種變革的準備,在剛剛經歷了疫情“休克”之后面對上游戰略的調整,是否會加劇中小影院的經營難題,實際上給產業留下了一個疑問。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