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新商業要參(ID:xinshangye2016),作者丨黃曉軍
全球頂級金融服務機構瑞信(Credit Suisse?AG),近日發布研究報告顯示,鑒于中國5G的加速部署,其給予中國移動“跑贏大市”評級。
此外,另一家企業也成為了瑞信的首選,它不是中國電信,也并非中國聯通,而叫做中國鐵塔。
這是一家普通大眾鮮有人知的企業,但這不妨礙它成為一家堪稱“國之重器”的超級獨角獸。
無論是城市樓頂還是鄉村山間,當你每每看到一座座信號塔時,就一定有中國鐵塔的身影存在——盡管塔頂總是掛著移動、電信或是聯通的LOGO。
中國鐵塔的主營業務,就是給通信鐵塔等基站提供配套設施。截止2019年末,中國鐵塔擁有近200萬站址,在國內鐵塔市占率超97%,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鐵塔公司。
中國通信行業的發展,要從1949年11月1日郵電部成立說起。
當時,郵電部主管全國郵政和電信。直到1994年,郵電部成立郵政總局、電信總局,獨立核算,中國電信業迎來快速發展期。
接下來五年里,電信業進入政企分開、業務重組階段。這期間中國電信總局將旗下業務部署出去,比如尋呼業務給了聯通;衛星業務成為了中國衛通的雛形;移動業務成為中國移動的雛形。
位于北京長安街的原郵電部,圖/網絡
2000年之后,中國電信運營商迎來戰國七雄的時代:電信、移動、聯通、衛通、小網通、鐵通、吉通。
這個時候,通信鐵塔行業就開始慢慢形成。
各家運營商為了在全國覆蓋自己的信號網絡,開始在城市、鄉鎮、農村進行大量的通信鐵塔建設。
但當時,先頭部隊各自為戰,中國移動建設的鐵塔,中國電信無法共享使用,中國聯通、中國鐵通等則又會在相同的地方再建一座鐵塔。
這是整個行業的低效時期。
直到2005年,國家信息產業部發出通知,要求相關企業本著有效利用、節約資源、技術可行、合理負擔的原則,實現電信管道、電信桿路、通信鐵塔等電信設施的共用。
文件要求,已建成的電信管道、電信桿路、通信鐵塔等電信設施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將空余資源以出租、出售或資源互換等方式向有需求的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開放。
由此,通信鐵塔行業從自建轉型為共享。
但這種共享模式推行了很久。畢竟,當壟斷變成一種既得利益的時候,突然把基站建設和管網建設分出去,各家運營商都覺得好像被割了一塊肉似的。
直到中國進入4G時代,市場對于基站數量和密度不斷攀升,巨大的基礎設施投入資本快速攀升,運營商們開始各家融合。
2014年,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終于決定將鐵塔業務剝離,合資成立新公司,承接全部的鐵塔基建業務,自身則轉型為輕資產運作。
而這家承接相關重資產的新公司,后來就叫做中國鐵塔。
2015年,中國鐵塔以現金和增資方式與三大運營商進行存量鐵塔相關資產注入交易,注入存量鐵塔152萬座,交易總價值達到2314億元。
至此,“第四基礎運營商”中國鐵塔全面承接新建鐵塔、重點場所室內分布系統建設,全面開展商業運營。
這也是造就了全球最大的鐵塔公司。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中國鐵塔站址數達到187.2萬座,遠多于印度巴帝電信的16.2萬座和美國鐵塔公司的15萬座。
而到2019年末,中國鐵塔已經擁有近200萬站址資源,在國內鐵塔市占率超97%,占全球通信鐵塔總數的60%。
此前,中國鐵塔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公告。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鐵塔營收397.94億元,同比增長4.8%——相當于月入66億。
其中,其塔類業務實現收入人民幣363.71億元,同比增長1.6%。平均每個基站上半年收入1.8萬,一天賺100塊。
而比較全球各大鐵塔公司,中國鐵塔EBITDA利潤率達到58.8%,僅次于美國鐵塔公司的61.4%。但要知道,中國鐵塔的主要客戶是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而他們仨同樣也是前者的股東。
既是股東,又是客戶,這種關聯交易在我們常識當中應該就是“走內部價”。但中國鐵塔何以實現58.8%的利潤率?又如何實現月入66億的業績?
中國鐵塔股權架構,圖/公司招股書
其實,涉及到關聯交易的商業模式,一大核心問題就是企業對上下游的話語權。
2016-2019年,中國鐵塔應收賬款分別為108.52億元、109.26億元、135.34億元、212.89億元。此外,其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在60天左右,這一數字要遠大于歐美同行(普遍在30天以內)。
這就說明,中國鐵塔對于三大運營商而言,沒有多大話語權。但是,《商業模式事務所》曾發文表示,中國鐵塔也有3招“反制”措施,規避了商業模式上的短板。
第一招,向上傳導資金壓力。
簡單來說,就是三大運營商向中國鐵塔壓賬期,中國鐵塔就向上游的鐵塔施工單位壓賬期。
2016-2019年,中國鐵塔的應付賬款分別為398.40億元、319.06億元、305.91億元、293.13億元,最高時可以達到應收賬款3.7倍。
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中國鐵塔對于大股東的話語權薄弱,完全可以用對于上游供應鏈的話語權抵消。
第二招,引導下游運營商接受“共享”模式。
中國鐵塔存在的意義,就是實現單個鐵塔的多個運營商共用。只要在通信鐵塔上稍微增加一下相關配套,這個鐵塔上不只是中國移動的專屬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都可以使用。
這樣以來,單個基站服務的客戶數越多,中國鐵塔的盈利能力就越強,等于一個站址出租多次。
2015年,中國鐵塔的站均租戶數為1.28個,2019年則增長到1.62個。
第三招,費用透傳。
中國鐵塔的主要營收就是向運營商收取的服務費,其中包含“透傳費用”。
也就是說,中國鐵塔“釘”死了自己要求獲得的毛利率,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基站場地費、電費、油機發電費、代維費、稅率等費用,構成了面向運營商收取的服務費。
釘死毛利,費用透傳,確保了中國鐵塔的“旱澇保收”。比如,基站站址的業主要求上漲場地費,即便與業主溝通不成功,中國鐵塔也可以在保證自身毛利率不受損失的情況下,將租金費用上漲的壓力直接傳導給運營商。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鐵塔是“吃定”運營商的,只要一線運營成本上升,就可以把成本直接傳導到運營商的服務費里。
當然,運營商也不會白白承受成本上升的損失,可以通過成本加成率的談判維護自身利益。談判的結果不會影響中國鐵塔的費用透傳,只是會限制成本加成的范圍。
2016-2019年,中國鐵塔營收分別為559.97億元、686.65億元、718.19億元、764.28億元,凈利率逐年抬升。?
中國鐵塔當下存在最大的意義,或許就是5G。
特朗普就曾把5G之爭定義為“軍備競賽”。他認為,這是關乎到國家軍事安全的一項重大威脅,危害程度僅次于核武器。
原因是5G對情報機構和網絡攻擊者也非常有用,誰控制了網絡,誰就控制了信息流動。而這樣的觀點,也間接導致當時美國“拘留”孟晚舟并以23項罪名指控華為。
到而今,美國各種禁令的辦法,拒絕相關上下游公司與華為等中國企業合作,也都直接或間接地與5G競爭有關。
2019年4月初,美國和韓國上線全球首個5G商用服務。但是實際使用效果都遭到了當地媒體及用戶的“吐槽”。
到6月初,工信部也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當時,B站UP主何同學就在北京郵電大學做了一個5G測試。在5G試營業點的架構還不完善的情況下,何同學下載一個1.2G的《王者榮耀》幾秒鐘就搞定。
10月31日,三大運營商公布5G商用套餐,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線5G商用套餐。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時代。
但5G的全面覆蓋背后,需要的依舊是中國鐵塔的基站服務。
根據測算5G宏基站總量規模460萬站,如果假設2023年宏站單租戶租金下降15%,中國鐵塔宏站業務仍將穩健增長。
而隨著流量需求越來越大,基站密度不斷攀升,占地面積大的宏站越發不合時宜。因此,基站開始向微站發展,就是可以安裝在路燈、電線桿、公交站、居民樓里的基站,它將成為5G時代的主流。
有證券公司研究認為,通過1000萬級別的站址布局,中國鐵塔跨行業、微站業務成為5G流量和物聯網“關鍵入口”。
中國鐵塔基站業務,圖/公司招股書
屆時,這些微站不只服務于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等5G運營商。
以安裝于路燈桿的微站為例:首先,它具有城市照明與通信網絡提供的功能;桿的上部安裝一個傳感器,則增添環境監測的功能;桿的中部安裝一個攝像頭,則增添治安監控功能;桿的下部安裝一個燈箱,則增添廣告營銷功能;桿的底部安裝一個充電樁,則具備新能源汽車充電功能。
以上示例并非想象。2015年10月,中國鐵塔便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區試水了鐵塔+充電樁的模式,實現了通信網與電網的結合。
2018年7月,上市前夕,中國鐵塔與阿里巴巴對接,雙方將在云計算、數據智能、邊緣計算,以及物聯網等領域展開合作。
而就在2020年9月,順豐集團一項合作引發外界關注,其簽約對象正是中國鐵塔。據悉,后者將依托現有的換電網絡為順豐超過55萬快遞、同城配送騎手提供換電、充電服務。
據中國鐵塔2018年的招股書顯示,5G微站的大面積覆蓋,將使中國鐵塔所掌握的基站與站址,從原先的純粹成本、費用投入,變成既壟斷又稀缺的資源。
理論上講,中國鐵塔未來的業務可以覆蓋環保、地震、公安、氣象、軍隊、電力、海事、鐵路、民航、廣電網絡等十幾個方向,即所謂“12+N”的站址商業模式。
而今,中國鐵塔港股市值超過2300億,并獲得了全球第五大財團瑞信(Credit Suisse AG)的投資首選。
可以斷定,中國鐵塔已經成為中國5G事業幕后的基建落地者,是未來中國實現智能制造、科技強國的中堅力量。
參考資料:
1.唐亮.中國鐵塔:為中國5G撐腰[J].商界評論,2019,6:23.
2.瑞信中國.中國移動給予跑贏大市評級 同時看好中國鐵塔[EB/OL].新浪財經,2022-09-27.
3.見道網.為什么5G戰爭只存在于中美之間[EB/OL].搜狐新聞,2019-11-27.
4.中國鐵塔香港上市招股說明書(申請版本全文)[R]2018-05-14.
5.學在線.中國通信行業的合并重組發展史[EB/OL].搜狐新聞,2018-08-23.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