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藥店徹底無緣保健用藥、滋補用藥、避孕用藥等8類高毛利藥品。除此外,調出醫保的品類并不止這些,根據《辦法》中的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未來或將還有大批藥品被調出醫保。這樣一來,以保健品為主的預防性高毛利品種在藥店直接下架,留下的處方品種,集采擴圍背景下,毛利被擠壓,中小藥店的運營能力將面臨直接考驗。對此,有讀者留言表示:已經把店賣給連鎖了......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根據各地藥監官網數據顯示,不少中小藥店已經選擇主動注銷,退出行業。在醫保目錄不斷調整背景下,擺在醫保店面前的直接課題就是擁抱新零售,實現線上與線下實體藥店的融合。而這一點,正如業內人打趣一樣:美團外賣都這么普及了,賣藥也應該很普及才對,線上賣藥,實體送藥,或者直播講解用藥,或是未來藥店值得探索的方向,也是未來政策有望破冰突破的地方。這樣一來,藥店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力求做到精準備貨、推薦、銷售,緊扣客戶的客觀需求,擴大個人賬戶報銷范圍。根據相關數據,到2020年,中國處方外流市場規模,已超過4000億元。但對于處方外流,業內一直以來看法不一,不少藥店人認為:藥品低毛利背景下,行業形勢讓人擔憂,處方即便真的“外流”也并不讓人驚喜。對此,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毅認為:從2019年起,帶量采購對處方外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短期內看,處方外流對龍頭企業來說是有益的,龍頭企業享有降價和貨源的保障,客流優先流入。中期來說則是利空,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消費者教育基本完成,將拉低毛利率。但長期來看還是利好,處方快速流出,雖然拉低毛利率,但增加銷量和客流,補充毛利額。而在承接處方外流策略上,高毅認為零售藥店可從四個方面著手:自建互聯網醫院平臺,全面承接處方外流,增加醫患連接方式,上游連接實體醫院、互聯網醫院、社區醫療(連鎖便利診所),下游連接醫生,門店/員工,以及終端患者。而通過自建互聯網醫院平臺,或者承接醫生多點職業,通過互聯網醫院承接線上的各大互聯網醫院,同時連接這些公立醫院處方平臺,同時可以嘗試做便利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