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王安憶
9月9日,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獲獎名單公布,梁文華等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
這群平均年齡不足32歲的科研后浪,還收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鼓勵:“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得把握機遇?!?/span>
青橙獎是阿里巴巴達摩院于2018年發起的公益性評選,面向35歲及以下的中國青年學者,發掘和支持對科技進步有關鍵推動作用的人物。
青橙,寓意青年學者如成長中的橙子,只要給予適宜的成長環境,就能茁壯成長。
除了獎金,獲獎選手還將得到阿里提供的開放數據、應用場景等全方位科研支持。
青橙獎的評選不唯資歷、不唯履歷、不唯論文、不唯門第,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頂尖青年學者的申報。
今年“硬核10人”的科研領域腹地廣闊,既有芯片、工控軟件、人工智能、材料器件等應用科學,也有基礎數學,還有醫學大數據等交叉學科。
他們用大數據AI拯救生命
梁文華,是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臨床醫生,他的研究橫跨醫學、大數據兩大學科,在新冠疫情期間參與鐘南山團隊科研攻關,建立了新冠重癥預測模型。
梁文華團隊當時開展科研攻關,清洗和分析全國數據,基于深度學習方法建立了數學模型,有助于提前甄別出可能轉成重癥的病人。
梁文華,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臨床醫生
梁文華團隊還建立了AI圖像分析模型,可以鑒別新冠肺炎和普通病毒性肺炎,準確率高達99%。
這些技術之所以能夠快速研發部署,源于梁文華在醫學大數據領域持續實踐所積累的豐富經驗。
此前,梁文華團隊就建立了國內首個胸部腫瘤多中心數據庫,利用大數據分析、AI等技術,可以減少70%過度治療,提高肺癌患者20%生存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鄧岳同樣致力于用AI拯救生命,他的科研方向是AI與生命科學的交叉學科,“生命科學的‘無人區’很多,但能讓更多人受益,這很酷?!?/span>
鄧岳團隊針對癌癥的精準醫療系統,已在多家三甲醫院落地使用,通過對癌變組織切片測序,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幫病人分析基因靶點。
鄧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鄧岳的夢想是利用技術實現醫療資源公平化分配,可以把北京大醫院專家的醫療能力,通過電腦、云端投送到偏遠小山村之中,“在精準醫療領域,人工智能一定要走出象牙塔?!?/span>
坐得住冷板凳,跑得了馬拉松
科研從無坦途,但青年科學家有靜坐冷板凳的志趣。
在計算機領域,鄧岳原本一年發四五篇論文不在話下,換到交叉學科后,第一篇論文卻足足修改了四年才完成。
適應這樣的變化,是非常艱難的過程,但鄧岳堅持下來了,“不能急功近利,要坐得住冷板凳?!?/span>
在堅持的道路上,好消息總是姍姍來遲,自我質疑總是常態。
清華軟件學院副教授姜宇,通過模型驅動的開發與測試技術,推進了工業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與漏洞分析平臺的自主可控和效率提升。
姜宇,清華軟件學院副教授
但是姜宇回憶,自己第一篇A類期刊論文,從大改、拒稿重投、小改、拒稿重投、大改到接收,前后經歷了6個來回,每個來回都歷經了四五個月,共計兩年半。
這樣的磨練,造就了姜宇“萬難下仍心如止水”的心態,但是當論文最終被接收時,他還是流下了男兒淚。
做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沒有韌勁耐不住寂寞。
致力于人機交互研究的山東大學教授聶禮強,就對自己帶的博士生有一套“馬拉松”理論,“我的博士生畢業條件是:3篇CCF A一作長文+半程馬拉松+1年海外交流?!?/span>
這套理論,聶禮強師承自他的導師Tat-Seng Chua教授。
參加馬拉松的聶禮強
聶禮強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變成書呆子,他鼓勵學生學會做飯、開車,還要去談戀愛和結婚,“之前有個小伙想跟我,疫情期間從230多斤減到150斤了,不出意外我會收他,科研需要這種韌性?!?/span>
青年科學人才需要社會鼓勵支持
做科研不僅要耐得住寂寞,還要受得了誘惑。
有時候,姜宇也會在心里比較,自己做科研20年,每年工作365天,每天工作12小時,到頭來還不如老同學年薪一兩百萬,這樣的選擇值嗎?
但是姜宇每一次都能說服自己,這樣的堅持是有價值的,“搞科研就要耐住寂寞,這條路我不后悔,唯一遺憾的是頭發不知道怎么搞回來。”
相冊記錄了姜宇從本科到博士再到當教授后,發際線逐年下降的過程
而在聶禮強看來,學術道路和工業界道路,都能通向人生成功的巔峰,只是所處生活狀態不同罷了。
“錢多可能生活會自在一些,但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會是另一種愉悅?!甭櫠Y強說,“我的生活已經足夠好了。你每年再多給我二三十萬,我的生活質量不會有什么改變。”
聶禮強的代表性成果是多模態對話系統
何向南在新加坡攻讀博士期間,也曾前往谷歌實習了八個月,體驗過工業界的生活后,何向南還是選擇來到中科大任職。
何向南認為,企業有比較明確的業績指標,而回到高校,就有更多自由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沒有太多業績指標的束縛。
何向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何向南選擇高校的另一個理由,則是可以持之以恒地鉆研一個長遠的方向,追求一種長期的回報,“錢少一點沒關系,但我的研究可能孕育幾年做出比較成熟的東西,給社會和國家帶來一定的效益,就足夠了。”
何向南
“如果再給一次機會,學術道路和工業界怎么選?”幾乎每一位青年科學家的答案都一樣:我還是會教書育人,培養學生,這就是我的初衷。
“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得把握機遇,發揮你們的創造力?!辩娔仙交貞洠?5歲以前還在農村做鍋爐工,完全沒有機會搞科研。當代青年學者思想的活躍、知識的多元令他印象深刻,“青橙獎是很好的公益項目,我們需要社會鼓勵和支持年輕科技工作者?!?/span>
“我們很驕傲地看到,這些青年學者真正代表了時代的‘硬核要求’,他們堅定的科學信念、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和顯著的科研成就都是青橙獎鼓勵的。”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表示,達摩院支持青年科學人才不求回報,“你們的成長與進步是對社會最好的回饋,只有更多青年投入基礎科研,才能提升社會的原始創新能力?!?/span>
科研路上,愿你們無問西東。
附:2020年“青橙獎”完整獲獎名單:
姜宇(清華大學)
他通過模型驅動的開發與測試技術,推進了工業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與漏洞分析平臺的自主可控和效率提升。
鄧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他將智能感知技術與腦科學交叉融合,啟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
梁文華(國家呼吸醫學中心)
治病救人以外,他運用大數據分析,解決肺癌和新冠難題。
聶禮強(山東大學)
賦予對話機器人對多模態場景感知、理解與推理的能力,從而讓人機交互更自然。
冷靜文(上海交通大學)
他通過深度學習模型算法與系統結構的聯合優化,讓智能異構計算系統更高效、更可靠。
楊詩武(北京大學)
他發展了研究波方程的向量場方法,部分解決了帶電粒子漸近衰減這個古老的猜想。
杜子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他的架構深度學習處理器,能高效處理廣泛深度學習算法。
趙保丹(浙江大學)
她探索了鈣鈦礦材料中的能量損耗機理,實現了更加高效環保的新型光電器件。
何向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他聚焦個性化推薦,為信息過載精準施策。
黃高 (清華大學)
他發明了新型神經網絡架構,推動了深度學習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