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廣州日報報道,廣州市正在全市實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職稱改革,且今年年底解決缺編問題。據悉,按照廣東省按8人/萬常住人口核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編制的標準,廣州僅達到7.46人/萬常住人口,而全國的平均水平達到11.3人/萬常住人口。廣州市市政協委員、天河區車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周鶯說,她們中心有61個編制,但是在編職工只有31人,空編率49.2%。廣州市市政協委員、海珠區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副主任劉芳芳認為,廣州現有的編制資源并沒有利用好,現在應該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入編率,加大基層醫務人員的公開招聘力度。針對上述情況,廣州市政協委員們就此展開了長達一個月的調研,并與政府部門展開協商,在協商中,記者了解到一個好消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一級調研員張勝年表示,“市區兩級編制、衛健、人社部門上個月專門開會研究人員缺編問題,廣州爭取在今年年底解決人員缺編問題。”接下來政協委員們將會同市衛健委一起指導各區啟動招聘工作,也會在市級層面組織衛生專業的優才計劃專場招聘。2019年,廣州市共有278名基層醫務人員辭職或自行離職。越秀區白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健英認為,“全科醫學是一門獨立二級學科,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的知識總量一樣,只是知識架構不同而已。在提供醫療服務方面,社區醫院是和三甲醫院同臺競技的,為什么大家的職數與收入不是同臺競技呢?”如何留住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除給編制外,廣州市還全面實行推廣績效、職稱改革。據廣州市衛健委副主任劉成勇介紹,廣州正在全市實施推廣“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讓基層醫療機構根據收支的結余,合理地核增績效工資。在改革推進下,基層醫務人員的收入有明顯的提高。廣州從2017年以來先后出臺改革完善職稱(評審)工作、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和使用激勵機制等一系列文件,同時也組建了基層衛生系列的副高、正高職稱評審委員會。“我們還將進一步地爭取出臺更多更好的政策”,劉成勇繼續講到。廣州市市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段詠慧表示,目前醫保政策在對基層診療門診和住院方面都設置了差異化的支付政策,普通門診最大的支付比例差可以拉高到40%。“針對老年人比較集中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了結算定額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老年人實際的占比數,給予一個更高系數的調整。”?段詠慧說。近年來,廣東省一直積極推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先行者”。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曾表示,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在基層衛生綜合改革方面帶了好頭、樹了標桿。各地都要學習借鑒廣東的經驗做法,結合實際完善基層運行新機制,只有這樣,基層衛生才能取得新發展。我們期待,今后將有越來越多的地方都能探索出一條具有特點且因地適宜的基層醫療衛生領域改革新路徑,切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服務水平、待遇及地位。
來源 :廣州日報
整理 :基層醫師公社 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