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A輪資訊
作者 | 知家 ??
采訪編輯 | Mark高

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碩士、廈門大學理學學士。
曾參與創立原子創投,并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戰略管理咨詢服務。早期曾服務于多家歐美高科技企業,在歐洲意法半導體公司、美國美光應用材料公司擔任過亞太區管理職位,對高科技公司的研發,運營管理都非常熟悉,擁有豐富的海內外投資、咨詢、及運營管理經驗。他參與投資的早期公司有將近30家。
你可能想象不到,「澤厚資本」的名稱,竟來自一本文藝理論著作。
這本書是李澤厚的著作——《美的歷程》。
劉國煒說,他從這本書中,學習到了做早期投資的方式,并總結出獨有的投資邏輯。為紀念這獨有的啟蒙方式,因而,紀念性地將作者名作為機構名,「澤厚資本」由此誕生。
關于他從書中學到的投資邏輯,業內人士給出四字評價——「新穎獨到」,劉國煒的投資邏輯,到底有何不同之處?他對于投資又有什么樣的新穎見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
「大中見小」與「小中見大」預判方式
有人問過我:「投資的風險該如何把控?」
我用英特爾前任首席執行官格魯夫的話回答了他:
「如果你想知道未來10年科技會發生什么,只要回頭看看過去10年發生了什么就可以了。」
在我看來,投資是一件預判未來的事情,未來會產生的變化是如此廣泛,誰都沒有一雙可以預測未來的眼睛。但未來的果,是過去種下的因。所以,要預判未來的投資方向,可以從過去中找到一些啟示。只要發現事物的早期發展趨勢,就能把握事物,甚至可以大致判斷它的未來。
當然,一個事物的成長需要多方面的條件配合才能達成。就如同革命的成功一樣,需要徐徐圖之,不能一蹴而就。
作為投資人,如果我們能夠判斷出過去「革命」失敗的天花板在哪里,那么當天花板被打破的時候,「革命」的機會就來了。創業者永遠是充滿理想的革命者,而作為投資人看到「大革命」的時候,一定要做堅定的機會主義者。
通常來說,投資人觀察未來比較宏觀,因此,預測未來主要是利用「大中見小」的方式。而創業者對于未來的看法,往往是「小中見大」,他們專注于具體事實的變化。
宏觀的預測很少出錯,但是對趨勢發生的時間節點是很不準確的。預判未來,應該從具體微觀的變化著眼,對趨勢的到來要更加敏感,對項目爆發的時間點要有更深刻的感知。
所以,早期的投資人要用宏觀的思路判斷出大的行業和賽道,再通過和創業者的不斷溝通和交流,獲得更多基于事實的更具體的信息,才能夠洞見未來。
只要我們常常以「大中見小」和「小中見大」的不同視角,反復審視未來,或許能夠看見,未來正昂首闊步向我們走來。
如果我們事先看清了未來,我們就可以在其他的投資人或創業者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先下手為強」。
2
「蛻變式」投資邏輯
做投資已經有很長時間了,關于我的投資邏輯,可以用四個詞來形容——
第一個詞,「如洞之閑」。
這時,你對如何看人、看項目,如何判斷企業的成長,什么都不了解。這個時候,沒有辦法投資,會自己感覺腦子空空如也,沒有什么見解。
第二個詞,「如泥之黏」。
在看了很多項目之后,很多信息進了我的腦袋,當時的我,還沒有能力進行梳理,信息在腦子里漿糊一樣,非常黏稠。有很多信息,但沒有辦法幫助我做清晰的判斷。
第三個詞,「如土之淺」。
隨著看的項目越來越多,慢慢地,有了一定的判斷和見解,但和真正優秀的創業者比起來,還是非常膚淺。
和創業者交流時,覺得他有亮點,能超越我思考層次的話,我有可能會投。這個階段有時候比較痛苦,有時候又比較興奮,不知道自己多深多淺。
第四個詞,「如石之堅」。
最后,當我覺得對行業通透得了然的時候,會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見,就會很「不幸」地進入到這個層次,思維如石頭一般固執,沒有辦法再接受一些新的事物,新的機會。
3
「看人投早期,投人投過去」的投資方式
我覺得,做天使投資就像在森林里走夜路,摸索著走,每天的路都不同;又像「賭石」,投了錢,才能切開原石看里面,沒有人能賭十塊中十塊;還像小學班主任預測哪個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其實能把學生送到重點高中就很好,投出幾個完成B輪、C輪融資的項目就很成功。
做早期投資,最為重要的是,感受趨勢和抓住趨勢要「早」。
當一種商業模式和一個商業秘密能夠被清晰描述時,機會已不屬于早期投資,而屬于A輪及以后階段。我覺得A輪的投資人其實很幸運,因為天使投資人已經將風險都釋放了,估值卻差不了多少,且相對于B、C輪來講,它增長的空間還很大。
「早期項目靠投人,投人投的是過去。」在投天使輪的時候,創業者沒有成果給你看,你投的就是他的過去。對于A輪來說,我覺得投資的核心是看成長。
「成長」有很多方面:可以是創業者拿到天使輪以后幾個月內,對行業有了新的理解,這是成長;亦或者是他的執行力特別強,天使輪的時候有三家店,幾個月后開了五十家店了,這也是成長。
如果創業者拿了投資人的資金,過了一年,還在跟投資人講同樣的故事,這就沒法往下走了,因為沒有成長可以預見了。
投資,難就難在你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資本市場,找到有確定性的投資策略,這本身就是反人性的,這本身也是不容易的。
但同時,這也是最重要的。?
4
「賽道式」投資方向
互聯網泡沫后,迎來了互聯網真正的崛起,數據的價值多次被熱炒后,真正的價值已開始顯現,人工智能的多次熱潮及消退之后,或許我們已迎來人工智能的爆發。這些過去發生的、令人激動的顛覆性機會,一定會卷土重來。
就拿醫療健康來說,我認為,醫療健康是一個逆作期的投資賽道,如果你經濟好,你投資的醫療健康行業會很平穩,如果你經濟差,你投資的醫療健康行業也還是很平穩的。
醫療健康并不是個風口來了又去了的行業,不會有太大波動,比較穩固。
未來五年內,可能會有個爆發期,在我看來,有兩個機會:
第一種,是醫療行業本身的新技術、新產品帶來的機會,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產品可能會大量出現,現在我們也有看到一些圖像識別相關的智能產品。
第二種,是中國自己的醫療產業鏈的改革,這一方面主要看國家的政策。
關于人工智能的爆發,我覺得會與其他賽道有相似之處,因為在我看來,人工智能其實是一種能力。舉個例子:就像阿爾法狗,如果你訓練它跟柯潔下,它能贏柯潔,如果在它的訓練方式上稍作改動,讓它跟其他象棋大師去下,它可能也能贏象棋大師。所以說,人工智能是一個基礎的能力,它是基于算法的演變。
現在很多創業者認為,人工智能是一大風口,想要基于人工智能的熱點去創業。但我認為,人工智能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機會。為什么這么說呢?
第一,對于谷歌、百度這些巨頭來說,基礎的算法做好以后,開放就行了。而對于創業者來說,由于你的資金、你的團隊、你的技術的缺失,你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東西,跟這些巨頭做出來的東西無法相比。
第二,做AI主要的關鍵是數據,對于創業者來說,到哪里去拿數據?除非去找公開的數據源,但是我覺得,利用語音、圖像這些公開的數據,做出來的東西不會有什么創新,所有人做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多。
創業太艱難, 堅持走下去的創業者,才有成功的可能。有多少項目成功,就有百倍于他們的項目在默默死掉。
而且,創業殘酷的地方是:有時候就算你做對了所有的事情,可你仍然很難成功。
堅持很重要,創業者的韌性,是極其寶貴的品質。
最好的企業,一定是那些遇到困難不怕, 堅持不懈去做,像青銅器一樣堅定,經得起不斷熔煉的人。
「每代人都需要新的革命」
——托馬斯·杰弗遜
托馬斯·杰弗遜(Thomas Jefferson)曾說過——「每代人都需要新的革命」。
首先指的是,每代人里的每個人都需要完成對自己的革命,讓自己真正成為優秀的人。之后才是在他所屬的那個時代上,抓住時代的機遇,為國家和社會的進步、為他人的幸福作出努力。
在我看來,創業和投資,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