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十三先生/墨小俠
8.25日,“榕樹下”正式關閉服務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個承載過許多青年文學夢的平臺,曾經孕育出許多知名作家,如郭敬明、安妮寶貝、寧財神等等,可如今卻止步于它23歲之時。
許多網友得知此事,紛紛發微博感嘆:這莫非就是前浪死在沙灘上?
榕樹下作為網文網站的鼻祖,濃縮了一個時代的背影。而它的終結,某種程度上,是否象征著網文進入全面商業化的時代?
今日我們便順著榕樹下的故事,來一道聊聊網文的前世今生。
20世紀末,21世紀初,隨著互聯網逐漸覆蓋,網絡文學也悄悄地冒出了芽兒。而榕樹下,正是許多寫手心中的夢想之地。
在這夢想聚集之地的中央,有一顆最亮的明星,那便是創始人朱威廉的愿望——讓文學成為大眾的文學。
1997年,朱威廉創辦了它的個人主頁:“榕樹下”短短兩年時間內,就成長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原創文學網站。
2012年5月Orbis旗下基金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盛大文學1.875%的股份,該購買價格意味著盛大文學估值為8億美元。
彼時,當當網市值為4.2億美元,2012年,盛大文學估值接近當當市值的2倍。?

榕樹下發展得紅紅火火之時,也涌現過許多其他書站:紅袖添香、幻劍書盟、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城等都是在21世紀初成立的。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形容的便是此時的網文了。
在那個新舊更迭的時代,無數新思想與舊觀念產生碰撞。
和現在的網絡文學不同,那時的網文,仍在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中搖擺不定。
不論是被網友譽為“網絡文學三駕馬車”的寧財神、李尋歡、刑育森,還是當時的人氣作家安妮寶貝,他們所呈現的作品,更偏向于傳統出版風格。

當時榕樹下的作者們,更多是通過對于筆下人物的挖掘,來抒發內心所感。
一時間,榕樹下成了許多文藝青年流連忘返之處。文學愛好者們還自發成立起許多文學社團,來互相交流與督促。
當時的網文圈正處上升期,到處洋溢著熱情與活力。
可逐漸地,網絡文學的弊端也開始顯現——那時付費模式還未完善,網文基本上都處于免費閱讀模式,作者們很難為自己的文章找到靠譜的變現方式:最常見的就是出版。
后來紅遍大江南北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作者痞子蔡,小說在網絡上很火,但是在臺灣出版才讓他賺到一筆錢。
據痞子蔡的臺灣出版人說,當時她找到痞子蔡,想要出版更多在網絡上連載的作品,而當時一批作者做了在如今看來匪夷所思的決定:他們中的很多大神,認為在網絡上的寫作就是為了匿名抒發自己的心情,出版屬于公開自己的心跡,于是拒絕了出版,這在今天看來是難以想象的。
如果你能理解,在90年代末,家里有電腦能撥號上網的那群人,你也許能理解他們的決定: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年最早上網的一撥人,相對來說是經濟寬裕,不缺錢,他們因為熱愛文學而聚集在一起,更多的是熱愛和夢想,并不只是為了名利。
所以人們常常會懷念那個更為純粹的網絡環境,與今天不同,今天在網絡論壇上最活躍的一群人,往往是最閑的。
當然,隨著大量網絡用戶的涌入,服務器也是成本,不賺錢怎么生存發展?于是,有網站開始嘗試轉變。
2003年,起點中文網首次推出VIP付費制度,用戶捐款50元以上便可獲得會員資格,其中30元作為VIP第一年會費,剩下款項將兌換成等額起點幣,起點幣用來付費閱讀。

可看慣了免費章節的讀者卻不大買賬,再加之起點實行的是全額稿費制度,即用戶付費多少都會進入作者賬戶。最后起點落到起點口袋里,只是每人30元的會員費用,于網站而言,變現效果并不理想。
作者也要吃飯,不能光用愛發電,以熱愛呼吸。
于是,許多作者便借由網絡平臺為渠道和跳板,在網上成名后,紛紛轉行,進入傳統出版業,或編劇行業。
其實,若按照現在的網文標準來說,在榕樹下上發表的那些作品,許多算不上網文,僅是以網絡為媒介的傳統文學。
但它們確確實實地,為后人開創了新的思路,可以稱作是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的交界點。
起點的收費制度雖開啟了網文商業模式,但在那個沒有掃碼支付的年代,VIP充值制度顯得極為原始。
讀者通過銀行充值,并附上自己賬號ID,工作人員后臺查收后,手動為對應賬號添加權限,無論是讀者的付費體驗,還是工作流程,都極為繁碎。
但,有一家公司卻可以完美解決這一瓶頸,那便是——盛大網絡。
當時,盛大點卡線下支付系統已經十分成熟。同時,它也在旁伺機觀察許久,就等著如何從網文這塊大蛋糕中分上幾成。
許多95后或者00后,應該壓根就沒聽過「點卡充值」這種玩意。

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承諾,將用盛大資源和充值體系,幫助起點中文網繼續擴張。
雙方一拍即合,2004年,盛大網絡收購起點中文網,并將盛大游戲充值卡加入起點充值體系。
僅用了短短三個月時間,起點中文網內便涌入了大量讀者與作者,攻勢之猛,讓其他網站根本無法喘息!
當時流量大站幻劍書盟一瞧,心道:這還得了?
于是立刻高舉大旗,反對起點,揚言稱:“為了讓作者和讀者繼續擁有選擇的權力,保護不完全成熟的網絡幻想文學市場的公共利益”,并聯合其他網站組建“中國原創文學聯盟”,一同對抗起點。
而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卻不以為懼,他心中有著一個更大的夢:把盛大打造成一個互動娛樂媒體公司,就像迪斯尼那樣多元化的媒體帝國。
一切,才剛剛開始。
之后,盛大又陸續收購了紅袖添香網、言情小說吧、晉江文學城等幾家不同類型的原創文學網站,將原本市場上分足鼎立的局勢逐漸打破。

而我們開頭所提的榕樹下,則在此刻陷入了掙扎。
它既想保留原本的文學氛圍,又想嘗試商業化,最后兩頭落不到好,逐漸走向沒落,曾經的網文老大哥,已然風采不再。
邁入商業化階段的網文,風格也與早先截然不同。
網文不再是指“網絡上的文學作品”,它目的更多是在于盈利,而不只是單純的表達自我,那種傳統文學的特征,逐漸在市場需求中慢慢脫離。
網絡文學的特征也逐漸清晰,它是為滿足休閑娛樂的閱讀目的而創作,以網絡為載體的原創長篇小說。
2006年,榕樹下取消了網站上的散文、詩歌板塊。
同年,在論壇上連載網文也曾紅火一時。
天涯論壇上就出過許多優秀作品,如《明朝那些事兒》、《鬼吹燈》。
但,天涯并沒有留住那些作者,最終也僅是曇花一現。

網文的閱讀門檻低,再加之得益網絡媒介的傳播,幾乎人人都能看,一時間,網絡作家在網絡上寫書,能讓數萬、甚至數十萬、數百萬網友都能看到、訂閱打賞,即使一章訂閱往往只有幾毛錢,但基數龐大,網文作者涌現出一批月入過萬、月入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白金大神。
這就讓部分傳統作家看不過眼了,畢竟,傳統作家出版一本書,按照印刷量一萬冊起算,版稅在7~10個點,一本書煞費苦心寫了大半年甚至一兩年,收入卻只有網文大神一個月,而在傳統作家看來,網文作家的作品「毫無營養、是快餐化的消遣」,于是早些年,一些傳統作家在各種場合diss網文作家。
坊間傳聞,有些地方開會時,甚至出現傳統作家痛批網文作家,而網文作家不甘示弱的反駁,場面一度十分激烈的狀況。
不管旁人怎么說,資本的介入,確確實實的推動了網文商業化的進程,而網文正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盛大文學借著紅利期,占據了當時大部分的網絡文學市場。
但誰曾料到,2011年盛大文學內部的糾紛打破了平靜。由于盛大文學遲遲無法上市,給予起點中文網創始人吳文輝的利益始終不可兌現。
于是,彼時的起點中文網首席執行官吳文輝,便于次年攜核心團隊憤而出走。
受此影響,2013年,盛大文學估值從2012年的50億縮水至36億。

在旁蹲守許久的騰訊,正愁找不到方式切入這塊蛋糕,當機立斷便與吳文輝團隊聯手成立了騰訊文學,也就是閱文集團的前身。
2014年,一場轟轟烈烈的網文兼并戰打響了,巨頭公司們紛紛下海,網文市場來了次徹底的洗牌。
經過幾年的奮戰,閱文集團、阿里文學和百度文學三家在此戰中脫穎而出,成為網文界的三巨頭。
說來也有意思,吳文輝當初離開了自己所創建的起點中文網,轉而投奔騰訊。誰知他與起點的緣分未盡,在2015年騰訊全資收購盛大文學后,吳文輝又重掌起點中文網。
網友們笑說:吳文輝如今可算是大仇得報。
資本運作下的網文平臺,也逐漸開始趨于市場化與類型化。網絡文學有了自己細致的分類,從寫作題材到性別偏好,甚至是不同性向,讀者可根據自己喜好,去選擇不同類型的文章。

為了迎合讀者娛樂需求,各種套路也隨之產生。
例如女頻文中常用套路:霸道總裁愛上我,可愛嬌妻帶球跑,重生歸來復仇等等。
而男頻則喜歡用:扮豬吃老虎,屌絲逆襲,打怪升級等等。
每幾千字便有一個小情節,每兩大章便有一個小高潮,作者利用不斷反轉來刺激讀者觀看欲,讓讀者直呼過癮。
類型化的網文,催生出一大批如今的網文大神以及暢銷作品,例如唐家三少的《斗羅大陸》,例如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以及近幾年各種改編自女頻小說的網絡劇,尤其是不得不提的后宮爭斗劇《甄嬛傳》。
可,再好吃的東西,也總有吃膩的一天。
網絡文學發展至今,每日都有新作品源源不斷地涌入市場。
但讀者們的審美和口味,隨著閱讀量的提升,也變得愈發挑剔。
尤其是網文「老白讀者」,多年網文閱讀習慣培養下來,愛看書,卻不再滿足于網文套路,期待作者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劇情。
時常有讀者在網絡上感嘆“網文質量下滑。”,其實,對于網文作者們而言,如今他們也正處于一個尷尬階段。
由于網絡文學政策的不斷收緊,對于作者的創作思維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晉江文學城,在“掃黃打非”活動中被點名,被要求停更。而晉江為配合“掃黃”活動,更是大幅度地提高了網站的審核標準。

“掃黃打非”本是一件好事,一定程度上凈化網絡,剔除惡俗網絡作品。
但,晉江采取的一刀切模式,讓網友們都不由吐槽是“脖子以下都不能描述”。
快節奏的生活與信息碎片化趨勢,也讓眾多讀者更適應節奏快,且娛樂性強的小說。
飛盧風崛起,火遍網文圈,正是由于這類網絡小說不拖沓,在較短的字數內便可吸引讀者眼球,給出有趣的看點。
為迎合市場,許多作者不得不去模仿熱門榜單上網文寫法,而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不僅如此,由于移動互聯網紅利減弱,受大環境影響,網文巨頭閱文的新增流量也不復當初。

閱文集團便試圖推行“免費閱讀”來搶奪市場份額,并吸引流量,進而打造網文IP,從而使利益最大化。
可這一舉措,卻深深傷害了許多作者的心,畢竟,他們原本是靠VIP付費訂閱吃飯的。
在2020年5月5日,部分網文作者在網上發起“55斷更節”以抵制閱文霸權合同。還有不少作者逃離起點,轉而去尋求新的方向。
今天的網文,似乎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左顧右盼,不知何去何從。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同時也影響了人們的閱讀方式。
移動閱讀市場規模和用戶人數逐年提升,從目前移動閱讀的市場份額來看,閱文、掌閱、阿里三大巨頭,赫然已占領了網文市場半邊天。
此時,若再循著傳統路數去開拓疆土,肯定見效甚微。
于是,有公司另辟蹊徑。雖說自家平臺沒那么多出名作者,也沒有那么大讀者流量,但還可以試著打打價格戰呀?
2018年8月,由南京大眾書網圖書文化有限公司所開發的APP——連尚讀書上線。這類app的免費閱讀模式,嚴重沖擊了網文平臺付費閱讀的運轉模式。

根據網上數據顯示,數字閱讀在一二線城市滲透率最高。
故這種免費模式針對的,主要是三四五線城市和鄉鎮用戶,以及那些沒有付費閱讀習慣的用戶,試圖利用“免費”來打開下沉市場。
這類免費平臺,主要是通過在小說中投放廣告作為盈利模式。
連尚文學CEO王小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道:“我覺得現在對于在線閱讀行業,免費一定是偉大的進步?!?/p>

免費閱讀對行業而言,究竟是進步還是開倒車?目前看來還不能下結論。
但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連尚文學靠著免費閱讀在市場上迅速躥升,該公司旗下的連尚讀書與逐浪小說兩款APP,皆在2018年進入了獵豹大數據2018Q2中國APP榜TOP200。
無獨有偶,同樣主打“免費閱讀”的APP——米讀小說,在上線后用戶數也得到了迅速增長,成為網文市場上增速最快的APP之一。
傳統付費網文平臺心中再不樂意,也不得不承認,免費網文閱讀趨勢已成。
就連圖書類軟件下載排行榜前幾名,也多為免費閱讀APP。

以連尚讀書、七貓小說、米讀小說等為代表的免費閱讀APP的快速崛起,吸引了許多資本的目光。
各大新老互聯網公司紛紛開始布局免費閱讀。
百度瞧上了七貓小說,字節跳動推出了番茄小說,連閱文集團也在2019年上線了“飛讀小說”APP來進軍市場。
免費閱讀的快速崛起,其根本原因,還是緣于數字閱讀龐大的市場,以及資本的“有利可圖”。
畢竟,付費市場規模就那么大,而且還在被抖音短視頻等平臺不斷稀釋用戶,而免費閱讀,則將原本不看網文的一群人吸引過來。
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閱文自從推出了免費閱讀后,閱文集團2020 年中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在線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0.1%至24.95 億,自有平臺產品及自營渠道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MAU)同比增加7.5%至2.33 億。
尾聲
閱文集團的免費事件,也引得其他平臺蠢蠢欲動。
今年5月8日,“知乎鹽選會員”賬號公開向創作者們發出“知乎請你碼好文”的邀請,試圖利用優質故事內容來實現平臺商業化,拉動會員增長。
7月12日,,知乎與老牌網文公司「中文在線」聯合舉辦了「超級IP打造計劃」的第一季征文活動,一個強社區網站與一個老牌網文公司的戰略部署,將會帶來怎樣的生機,我們拭目以待。

縱橫中文網也試圖提升本站的福利,來吸引更多作者入駐。
還有以楊建東為首的幾位作者,更是一同創立了“大說網”,放言要制作一個“以作者為中心”的平臺。
頭條小說收購了鼎甜閱讀等多家網文公司,再加上頭條的視頻生態體系,頭條通過布局網文,進而拓展大文娛產業鏈的野心路人皆知,
網文依舊在資本的助推下飛速前進,似乎從未停下過腳步,而榕樹下的關閉,是市場做出的抉擇,也是商業化進程中必然會發生的結果。
其他平臺的加入也證明,網文仍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阿里文學的鍥而不舍,知乎、頭條等新資本的入局,究竟是否能讓網文市場掀起一片新天地?
近年來,政策上大力扶持網絡文學,官媒甚至宣稱「網絡文學出海,代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從這個角度而言,網絡文學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期待各家網絡文學公司能夠在資本的介入后,讓網絡文學真正走向世界,走得更遠。
(麻辣娛投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2021-08-11 麻辣娛投獲得了華鉅一站式的關注
2020-11-21 麻辣娛投發布了 《風犬少年口碑爆了,B站進軍影視這步棋,將走向何方?》的文章
2020-11-04 麻辣娛投發布了 《迷霧劇場火了,愛奇藝能撬動這塊大蛋糕嗎?》的文章
2020-10-22 麻辣娛投發布了 《閱文IP+新麗制作+騰訊平臺,三駕馬車能否給影視行業注入強心劑?》的文章
2020-09-08 麻辣娛投發布了 《從傳統文學diss到市值800億,網文江湖激蕩20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