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管麗丹
“如果你看到你幫助了湖南省城步縣城步一中叫xx萍的人,請你聯系我。”
9月5日,北京,阿里巴巴95公益周論壇上,一位女孩公開喊話,微微顫抖的聲線透露出她的緊張。
女孩名叫羅玉萍,來自湖南省邵陽市城步縣,今年剛參加完高考。來北京上學一直是她的夢想,當考上對外經貿大學、實現夢想后,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做一件事。
“我想找到這些幫助過我的人,對你們說一聲,謝謝!”
飛不動的“超人”
2017年,湖南省西南邊陲,苗族姑娘羅玉萍剛剛升入邵陽市城步一中。
和中國千千萬萬個農民家庭一樣,羅玉萍的父母以種地、打工為生,膝下育有兩女,一個出生于1994年,一個出生于2002年,都是乖巧懂事的姑娘。
羅玉萍在田野里割草
由于學校離家遠,父母又經常外出務工,從學前班起羅玉萍就跟著姐姐到鎮上租房求學。那時還在念初中的姐姐白天上學,晚上接回妹妹,做飯打掃。兩人互相取暖,相伴著走過了近三年的時光。
在小小的羅玉萍看來,那時候的姐姐就像“超人”一樣,不僅在學業上很優秀,還做得一手好飯菜,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姐姐。
但“超人”很快飛不動了。
家里的財力實在有限,羅玉萍的姐姐在考上縣里當地最好的城步一中之后,因家中無力負擔學費,無奈選擇退學打工。
羅玉萍至今不能忘記那天的場景,“看著姐姐泣不成聲,我心里特別難過。”
姐姐輟學時,羅玉萍正在念小學二年級。姐姐外出打工后,羅玉萍沒人照顧,只能選擇寄宿。從小學到初中,她寄宿了整整7年。上了高中之后,新一輪的寄宿生活開始了。
在城步縣里,像羅玉萍姐妹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中不少人在念完初中之后就會輟學打工,即使上了高中,相當一部分孩子也會因成績不佳或者家境拮據而再次退學。據羅玉萍觀察,村里每十個學生中,有一個能考上大學就不錯了。
“公益寶貝”帶來的轉機
羅玉萍是走到最后的少數孩子中的一個。
盡管家庭貧困,但她堅信讀書才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徑。“升上鎮里的初中時,我的成績在300人中是倒數第16名,但到了初一結束,我的成績已經排到了年級第8,之后一直保持在前5、前10的水平,沒有退步過。”
憑借優異的成績,羅玉萍在升上城步一中時被分配到了最好的班級。在她升學那一年,家庭經濟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依然捉襟見肘,依然有壓力。
羅玉萍在家門口
轉機出現在羅玉萍高二那一年。
阿里巴巴公益和中國扶貧基金會,注意到許多鄉村孩子成績優異卻面臨經濟壓力的現象,發起了一項公益項目:新未來高中生助學計劃。通過淘寶公益寶貝,為大山里家庭困難卻又品學兼優的孩子提供支持,減少像羅玉萍姐姐一樣的失學少年數目。
在淘寶上,標有“公益寶貝”標志的愛心店主每筆訂單將捐出至少2分錢。盡管大部分時間里,急于下單的買家并不會特別注意購物時“公益寶貝”的標志,以及付款時跳出的“成交后買家將捐贈xx元”的提示語。但就是這樣的幾分錢和幾個提示,累積匯聚成了助學計劃的源泉。
2018年,經過首輪篩選,湖南省邵陽市城步一中成了這項計劃的對口受益學校。
老師們首先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們放進受助計劃里,面向品學兼優的學生發布助學信息,最終選定了包括羅玉萍在內、來自不同班級的50位學生,組成“新未來自強班”。
623分!全縣第四
在新未來高中生助學計劃的支持下,羅玉萍和同學們第一次用上了銀行卡和支付寶,自強班的班主任石老師會根據學習項目組提供的教程,為班里的學生們講解使用方法。
每學期伊始,羅玉萍都會通過支付寶“鏈上公益”收到一筆1500元的助學款。操作簡單,刷臉即可。從高二到高三,羅玉萍共計收到了4筆共計6000元的助學金。
羅玉萍的受助記錄
這筆錢意味著,父母幾乎不用再額外給她生活費。經濟重擔減輕了,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氣,羅玉萍更是將全部心思用在學習上。
“到北京去上學是我的夢想,從高二開始我就把人大的學校介紹貼在我的床頭。”羅玉萍說。
2020年高考,羅玉萍考出了623分、全縣第四的好成績,最終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專業錄取。她所在的 “新未來高中生班” 整體表現也很好,50個學生中,本科上線率達到98%,一本率76%,600分以上6人,是近年來成績最好的一次。
雖然最后沒進入中國人民大學,但羅玉萍依然很開心:“如果不是因為上大學,北京對我來說是從來沒有可能到的地方。”羅玉萍說,她人生最大的幸運之一,就是在最需要的時候遇到了“新未來高中生班”,順利完成了學業。
羅玉萍感謝網友善心
據中國扶貧基金會“新未來高中生助學計劃”項目負責人張云霞介紹,過去兩年,“新未來高中生助學計劃”已經支持四川、貴州、河北、甘肅、陜西等地1817名像羅玉萍一樣的學生考入大學,支撐起了1817個大山深處家庭的夢。
誰在幫助羅玉萍?
羅玉萍一直想知道幫助她的人是誰。
她聽老師和來學校探望的阿里巴巴工作人員說過,這是社會上很多有愛心的人,每個人捐出2分錢、1塊錢累積而成的。
在過去,確定捐助者的愿望很難達成。傳統的集體捐贈模式是,捐贈人先把錢捐到慈善機構中,慈善機構對資金池進行再分配,中間的操作,讓捐贈人不知道自己的錢被用了多少、用在何處,被捐助者也無法接觸到錢款背后一個個善意的笑容。
但如今,借助區塊鏈技術,公益變得透明,捐贈追溯變得簡單。阿里巴巴的“鏈上公益計劃”,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為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提系統化解決方案,實現善款可上鏈、過程可存證、信息可追溯、反饋可觸達、多端可參與。
愛心買家的每一次購買、捐贈,每一份愛心都可記錄、追溯。每個人都可以打開支付寶的“鏈上公益”,查看自己參與了多少項目,幫助了多少人。
而為保護受助者隱私,在支付寶的“鏈上公益”中,通常受助者的名字只會出現最后一個字,比如xx萍。
據悉,2020財年,阿里經濟體公益平臺上累計產生公益捐贈超100億筆,為公益機構籌款超22億元,超六成愛心捐贈被存證在鏈。
昨天,阿里巴巴發布了國內首個公益區塊鏈行業標準。在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看來,未來公益好項目必須100%上鏈。
去北京上學前,羅玉萍從中國扶貧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處了解到,原來高中時期支持著她上學的資金背后,一共有74538筆愛心訂單,來自74538個陌生人的公益購買和愛心捐贈。
懷著對陌生人的感謝,羅玉萍登上了9月5日支付寶95公益周的論壇,這也是她第一次登上這樣大的舞臺:“如果你們看到你幫助了湖南省城步縣城步一中叫xx萍的人,你們可以聯系我,我將給你們每個人發出一封電子賀卡,以感謝你們對我的幫助。”
或許,你就是那七萬分之一。
編輯 徐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