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辦醫療機構依法執業管理的通知》,提出將嚴厲打擊社會辦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買賣、轉讓、租借資質的行為。基層醫師公社獲悉,這是今年可查的第一次以省機關名義下發的文件,力度可想而知。隨之而來,可能是一場大規模的掛證整治風。無論是在藥店圈還是醫療圈,掛證行為依舊屢禁不止。有些第三方平臺甚至把掛證發展成為固定的產業鏈,藥師證、醫師證、工程師管理證等,一應俱全。去年3·15晚會,醫師、藥師掛證行為被再次曝光,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3月19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開展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掛證”行為整治工作的通知》,開啟為期半年的“掛證”行為整治。3月2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開展醫療亂象專項整治最新通知,打擊醫師出租、出借、轉讓《醫師執業證書》,醫藥領域掀起打擊醫師、藥師掛證的熱潮。國家層面的整治行為一直持續到今年2月,隨著疫情局勢好轉,新一輪的整治行動已經在地方吹起號角,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掛證對于部分醫務人員,尤其是后期短暫脫離工作崗位的醫師來說,似乎可以發揮一定剩余價值。按照國家要求,《執業醫師證》每兩年考核一次,如果只掛證不上班,超過兩年沒有執業,將失去執業醫師資格。除此之外,掛證診所出現醫療事故,掛證者也將承擔相應的責任。對于“借證”的醫療機構來說,這種行為本身就具有欺騙性。一旦出事,將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醫師如果需要多點執業,發揮自己的技術專長,建議走合理、正規的的途徑,向衛生健康部門提交申請,走流程即可。通過網絡搜索發現,市面上依舊存在個人執業醫師資格證,被診所非法或不合理拿去注冊的情況。
第一種,診所通過非法平臺購買醫師個人信息,用于診所注冊審批;
第二種,診所離職員工未辦理執業地點變更手續,診所繼續征用其資格證書作為年審資料。
無論哪種情況,對個人來說都存在極大的風險隱患。
一方面,我們呼吁大家不要因為短時間的利益主動選擇掛證,另一方面,如果發現自己的證書被第三方平臺掛網,第一時間向相關部門反映,別給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
來源?:基層醫師公社
作者 :羽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