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的通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以下簡稱《方案》)中,一些抗病毒藥物不再被推薦。《方案》對試用的抗病毒藥物做了簡要小結,某些藥物經臨床觀察研究顯示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仍未發現經嚴格“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證明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不推薦單獨使用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和利巴韋林,不推薦使用羥氯喹或聯合使用阿奇霉素。α-干擾素、利巴韋林(建議與干擾素或洛匹那韋/利托那韋聯合應用)、磷酸氯喹、阿比多爾可繼續試用,在臨床應用中進一步評價療效及不良反應、禁忌癥以及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等問題。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多次更新診療方案,中醫藥防治內容逐步增加,在這場疫情中其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本次《方案》中,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清肺排毒湯、寒濕疫方、宣肺敗毒方、化濕敗毒方、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方劑、中成藥或注射液仍位列其中,中醫藥防治部分未做改變。這場疫情是檢驗中醫藥的試金石,像清肺排毒湯是目前唯一的一個通治方劑,已經在全國28個省市廣泛使用,有效率高達97%以上,新冠肺炎患者無一例由輕癥轉為重癥或者危重癥。又如中成藥連花清瘟在全球疫情肆虐期間火遍海外,對治療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有確切的療效,康復率達到了91.5%。在疫情二次復發的地方也是明確要求中醫藥全面深度介入。事實證明,中醫藥防治具有治愈率高和幾乎沒有后遺癥的特點。在新冠疫情常態化下,下半年除做好秋冬疫情防控外,能否打上新冠疫苗也是大家所關心的。日前,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宣布,中國的新冠疫苗將在12月上市。根據國藥集團公布的現有數據來看,新冠疫苗保護率達到97%,兩針價格不到1000元。“我國14億人不是人人都有必要打,比如居住在人口密集城市的學生、上班族等是有必要的,而居住在人口稀少的農村地區的人們就可以不用打。”劉敬楨表示。8月17日,在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啟動儀式上,鐘南山對近期疫情作出最新判斷。他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是易感的,新冠肺炎并沒有因為夏天的緣故傳染性就減弱了。不是人人有必要打疫苗的情況下,防護顯得尤為重要。鐘南山講道,“大家要戴口罩,保持距離。北京新發地疫情之后,我們更強調洗手,接觸冷凍肉類、魚類要特別注意。”在試行第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同樣強調這一點,增加“預防”相關內容,提出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提高健康素養、保持室內通風良好、科學做好個人防護、及時就診等防控建議。應對下半年疫情,簡單概括成一句話,“嚴控不松懈,研發不停歇。面對疫情,中國始終堅持生命第一”。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修訂要點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后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對肺臟、脾臟、肺門淋巴結和骨髓、心臟和血管、肝臟和膽囊、腎臟、腦組織、食管、胃和腸黏膜、睪丸等器官和組織從大體解剖和鏡下表現分別進行了描述,并描述了組織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
增加“極少數兒童可有多系統炎癥綜合征(MIS-C)”,介紹了MIS-C的臨床表現。
增加“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IgG抗體在發病1周內陽性率較低”和可能導致假陽性的情形,以及何種情況下可通過抗體檢測進行診斷等內容。
將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陽性作為疑似病例診斷依據之一。
增加“兒童患者出現皮疹、黏膜損害時,需與川崎病鑒別”。
增加“對于確診病例應在發現后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對試用的抗病毒藥物做了簡要小結。某些藥物經臨床觀察研究顯示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仍未發現經嚴格“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證明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建議應在病程早期使用具有潛在抗病毒作用的藥物,并重點應用于有重癥高危因素及有重癥傾向的患者。
不推薦單獨使用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和利巴韋林,不推薦使用羥氯喹或聯合使用阿奇霉素。α-干擾素、利巴韋林(建議與干擾素或洛匹那韋/利托那韋聯合應用)、磷酸氯喹、阿比多爾可繼續試用,在臨床應用中進一步評價療效及不良反應、禁忌癥以及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等問題。不建議同時應用3種以上抗病毒藥物。
(二)補充了糖皮質激素治療適應證(氧合指標進行性惡化、影像學進展迅速、機體炎癥反應過度激活狀態的患者)、劑量及療程。
1.呼吸支持:根據PaO2/FiO2分級(200~300 mmHg、150~200 mmHg和<150 mmHg)分別采取不同的呼吸支持措施,如鼻導管或面罩吸氧、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機械通氣和有創機械通氣,強調要及時評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癥有無改善,如無改善,應及時更換呼吸支持措施。
接受氧療的患者,如無禁忌癥,建議同時實施俯臥位通氣,即清醒俯臥位通氣,俯臥位治療時間應大于12小時。
2.增加“氣道管理”相關內容,細化“體外膜肺氧合(ECMO)”的啟動時機、ECMO指征和ECMO模式選擇、推薦初始設置等。
3.增加預防性“抗凝治療”的適應證,如果發生血栓栓塞事件時,按照相應指南進行抗凝治療。
4.增加“兒童多系統炎癥綜合征”的治療原則,如靜脈用丙種球蛋白(IVIG)、糖皮質激素及口服阿司匹林等。
強調要“重視患者早期康復介入,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軀體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礙,積極開展康復訓練和干預,盡最大可能恢復體能、體質和免疫能力。”
根據患者病情,明確護理重點并做好基礎護理。強調對重癥/危重癥患者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意識狀態,重點監測血氧飽和度。”臥床患者要預防壓力性損傷。按護理規范做好各種有創治療、侵入性操作的護理。
對于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和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的患者,如核酸仍持續陽性超過4周者,建議“通過抗體檢測、病毒培養分離等方法對患者傳染性進行綜合評估后,判斷是否出院。”
提出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提高健康素養、保持室內通風良好、科學做好個人防護、及時就診等防控建議。來源?: 國家衛健委、基層醫師公社
編輯?: 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