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競核
時隔四年,街籃手游風潮再度掀起。
8月19日,巨人網絡旗下體育競技類手游《街籃2》全平臺首發,并于當日登頂App Store游戲免費榜體育類榜首。
一直以來,體育題材的實時競技手游都比較小眾。技術門檻高,吸金能力還比不過同題材的模擬經營產品,如《最佳陣容》等。
談及籃球競技手游品類爆發期,可追溯到2016年Q4季度前后。同一時期上線競爭的產品包括:騰訊《街頭籃球》、巨人網絡《街籃》、閑魚游戲《街球聯盟》等。
從產品表現和運營狀況來看,上述產品大多已沒落。而本期上線的《街籃2》正是《街籃》的延續之作。
但與四年前有所不同的是,當下的街籃手游格局已悄然發生變化。
游戲性和真實性,在產品設計時究竟要如何平衡,一直以來都是個爭議不絕的話題。
《文明6》設計師席德·梅爾曾說過一句話:“當真實性與游戲性發生沖突時,真實性應該讓位。”
這一論斷是大型客戶端網游的設計原則,但到了手游產品中,游戲性和真實性要如何平衡,值得沉思。
對位籃球題材實時競技手游,亦是如此。
2016年Q4前后,騰訊、巨人等知名游戲廠商,圍繞“街籃”命題,展開了街籃手游一代目之爭。
從時間線上來看,騰訊《街頭籃球》于2017年1月5日上線,略晚于巨人《街籃》(2016年11月)和閑魚游戲《街球聯盟》(2016年9月)。
就這樣,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發生在“街籃”身上。
回到正題,三款游戲到底有何異同?
先從產品入手,《街頭籃球》《街籃》《街球聯盟》,三款游戲的名字本身就十分相似。這主要是為了與傳統籃球競技游戲區別開,好在籃球品類中細分出街籃部分。
傳統籃球競技游戲以2K Games旗下「NBA 2K」系列端游最為知名,其主打真人模擬籃球競技,“真實性”為游戲核心。單說街籃端游,EA旗下《街頭籃球》系列更廣為人知。
而騰訊、巨人和閑魚游戲旗下三款街籃手游,則是在畫風、劇情等設定方面盡可能趨向真實場景,更多是整體內容基于現實世界進行改變和拓展。玩法層面的趣味性才是游戲核心所在,即主“游戲性”街籃競技產品。
對比來看,閑魚游戲《街球聯盟》以體育+卡牌為核心思路,是一款重數值導向輕策略布局的產品;巨人《街籃》則沿用了實時競技,比分定勝負的玩法,并采用了左搖桿右按鍵的設計,更注重玩家間的技術對抗。
騰訊《街頭籃球》與巨人《街籃》采用了風格類似的界面設計和玩法,略有差異。
總的來說,游戲玩法上,《街球聯盟》主以數值和血量定勝負,《街籃》和《街頭籃球》手游沿用了籃球比賽常規機制。
操作模式上,《街球聯盟》不屬于實時競技操作,但加入了QTE(快速反應事件)設計,《街籃》和《街頭籃球》手游中玩家需要實時操作角色動作。
也就是說,《街籃》和《街頭籃球》手游更貼近《街頭籃球》端游,《街球聯盟》則在玩法上創新性的融入了卡牌模式。
不過從結果來看,騰訊和巨人憑借發行優勢和鋪天蓋地的營銷策略,迅速抬高了產品市場熱度,囊括了大部分用戶。
整體上,騰訊《街頭籃球》取得了體量上的優勢,截至8月19日,該作位列App Store游戲暢銷榜體育類第9名,巨人《街籃》位列第21位,閑魚游戲《街球聯盟》則黯然消逝。
值得提出的是,巨人《街籃》雖在體量上略遜騰訊一籌,但游戲口碑向來不錯。目前該作TapTap評分約6分,騰訊《街頭籃球》TapTap評分跌至4.2分。
自騰訊、巨人之后,街籃手游能叫上名的產品還包括網易《潮人籃球》,心動網絡《青春籃球》等,但都無一例外的敗下陣來。
一言蔽之,“街籃”這一體育競技類手游中的細分品類,仍是小眾化產品。街籃手游一代目之爭,騰訊贏得了體量優勢,巨人賺了口碑。
巨人憑借《街籃2》能否再度掀起街籃手游風潮,我們還不得而知,但與四年前有所不同的是,當下的街籃手游格局已悄然發生變化。
從大盤來看,整體形式不容樂觀的體育類手游,競爭較為激烈。籃球手游更是被足球手游產品壓制。
七麥數據顯示,App Store游戲暢銷榜Top100中,僅6款球類手游,足球和籃球品類各占3款。其中,網易《實況足球2020》排名最高(Top30),望塵科技《NBA籃球大師》排在最后位(Top100)。
整體排名,籃球手游比足球手游偏后。DeNA旗下《灌籃高手》是籃球類手游排名最靠前的產品,位列暢銷榜第69位。
聚焦App Store游戲暢銷榜體育類Top10產品,只上線一天的巨人《街籃2》力壓騰訊《最強NBA》、望塵科技《NBA籃球大師》,排在第4位。
除了產品本身品質提升外,考慮到《街籃2》處于新品發力期,有此表現亦在情理之中。
值得提出的是,此前字節跳動旗下朝夕光年于3月12日推出《熱血街籃》,該作與巨人《街籃》系列和騰訊《街頭籃球》風格大致相同。但僅一個月,《熱血街籃》就失去了寵愛。
七麥數據顯示,《熱血街籃》自3月12日登上App Store游戲免費榜第二名后,便開始走下坡路。截至8月19日,該作在免費榜400名開外。
由此,字節中重度游戲開局即巔峰的不幸故事,也不脛而走。
除了游戲本身內容缺陷、遲緩的更新優化外,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相比其他優秀的發行商,字節跳動的發行表現得略有失職。
對比競爭對手望塵科技《NBA籃球大師》、DeNA《灌籃高手正版授權》至少3個月的持續高投放,《熱血街籃》在買量上泄氣較快。
根據bigbigads數據顯示,游戲30天階段投放素材僅53款,不難看出字節跳動對于這款首款中重度手游處于半放棄的狀態。
馬后炮一番,屆時的手游市場,買量+產品品質缺一不可。
熱云數據顯示,巨人《街籃2》自8月6日起開始進入買量階段。這或是該作能首日登頂App Store免費榜體育類榜首,除了產品品質外的重要利好因素之一。
值得提出的是,除了騰訊、網易、巨人等傳統廠商外,游戲新貴字節《熱血街籃》告負。但當中不乏將細分品類突圍到熱門品類的破局者——《灌籃高手》。
《灌籃高手》由先知者研發,東映動畫授權并全程監制。該作除了在國服占據籃球類手游暢銷榜首席外,在香港、臺灣地區表現更是亮眼。
七麥數據顯示,《灌籃高手》近三個月穩定在香港、臺灣App Store游戲暢銷榜Top3內,登頂次數分別為50+、40+。實屬當下巨人《街籃2》最強力的競爭對手。
可見,巨人《街籃2》的競爭壓力還是很大的。
細分品類街籃手游競爭固然激烈,可小眾品類實現大眾化,才是競爭背后的關鍵所在。
中信建投報告顯示,根據巨量引擎對字節系流量相對不同類型游戲愛好者的覆蓋規模數據,籃球類游戲僅覆蓋700萬人,在26個細分類型中倒數第6,且喜歡街籃游戲的玩家多有實際的籃球運動經驗。
圖片來源:中信建投
這也就意味著《街籃》《熱血街籃》《街頭籃球》等屬小眾的重度游戲。
近年來,為了將街籃市場炒熱,廠商們將大多精力都投入到營銷側。
例如,《街籃》上線前后,先選擇砸品牌和市場造勢,并且盯準了球迷群體。從邀請姚明參觀《街籃》運營總部,到宣布ALL STAR電競計劃,再先后簽約馬布里、郭艾倫入駐。
同一時期的閑魚游戲《街球聯盟》,則采用了粗獷的投放方式。
時任咸魚游戲CEO的衛東冬曾向媒體表示:“我認為移動時代要覆蓋到更多的廣義渠道,比如說斗魚,我們包攬了斗魚app開屏、banner、游戲中心等位置。”
正是靠營銷上的強力投入,街籃游戲在初期贏得了市場關注。
一招鮮,吃變天。當下部分廠商仍采取類似的策略,但略顯吃力。
競核在前文中提到,朝夕光年推出的《熱血街籃》憑借買量推廣,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該作在3月12號游戲開始加大投放力度,并且在當日就成功空降免費榜TOP2。
然而,產品本身內容缺陷、遲緩的更新優化,導致字節被迫放緩買量節奏,并最終將首款中重度手游置于半放棄狀態。截至8月19日,該作在免費榜400名開外。
時下,巨人《街籃2》除了買量投入,該作近期還與AND1(美國的籃球品牌)宣布聯動,同時得到了路人王(目前國內最火的籃球單挑賽事)授權。
這一營銷打法,的確讓《街籃2》熱度迅速提升,但后續如何,尚不可定論。值得肯定的是,《街籃2》在延續前作玩法的基礎上,對游戲畫質、操作手感等細節進行優化,整體游戲品質相較《街籃》有大幅度提升。
在競核看來,同類型、同IP產品環境下,游戲研發更應注重品質和用戶需求,才能讓更多玩家參與其中,將小眾品類大眾化。
總的來說,巨人在此階段推出《街籃2》,優勢在于避開了與騰訊、網易、字節等巨頭的直接競爭,憑借自身相比中小廠商更為成熟的發行機制,能獲取較大收益空間。
同時,巨人也面臨著與新晉游戲廠商之間,在產品品質和運營策略上的比拼。
誰能取得街籃手游二代目寶座,還有待時間檢驗。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