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張超
遇上“最難就業季”,90后的應屆畢業生蔣優,11天從零開始拿到Offer;80后的周飛,手握就業優先“特權”;70后的黃朝偉做回了農民,種柑橘年產量達到20萬斤。
96%的職場人都希望學習新職業實現擇業自由。新職業風口怎么抓?不妨聽聽過來人的經驗。
畢業季,她11天從零開始拿到Offer
21歲的蔣優,是湖南科技大學瀟湘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原本她應該在佛山或是杭州,成為一名培訓機構的教師。
但是,她現在卻留在了湘潭,成為了一名釘釘數字化管理師。
蔣優剛剛畢業就成了釘釘數字化管理師
6月11日,離校前夕,蔣優聽說學校招就處和當地人社局要組織一次數字化管理師培訓活動,馬上就報了名。
“對于畢業生來說,任何一次學習都可能是改變人生軌跡的機會。學文科的一聽‘數字化’可能就會有隔閡,但我不一樣,我認為學習是終身的事情,多掌握一項技能總是好事。”蔣優說。
蔣優剛剛畢業就成了釘釘數字化管理師
培訓在線下線上同時開展,一共要學滿70個課時,每個課時45分鐘,除了理論還有實操環節。
“理論主要是告訴你這個職業是什么,實操就是讓你知道做什么。老師布置了任務,比如完成一項電子化審批工作,就需要一步一步做完并截圖上傳。”
蔣優在工作
最終,蔣優在全班50人中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績,不但取得了數字化管理師資格證書,還被承辦方湘潭云帆職業培訓學校看中,邀請她入職。
云帆職業培訓學校的一項主要業務,就是幫助湘潭企業完成數字化部署,提高工作效率。
6月28日,蔣優正式到崗,擔任云帆職業培訓學校的釘釘數字化管理師。
蔣優在講解客戶案例
接觸到這份職業,蔣優發現自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從湘潭坐高鐵去長沙只需15分鐘,可是湘潭很多企業并沒有享受到大城市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優勢。
“我最近接觸到湘潭一家連鎖企業,企業規模不小,但還用著最傳統的打卡機,文件需要紙質審批,開視頻會議還要臨時買攝像頭。趨勢使然,也是自身迫切的想法,他們需要變革這種傳統辦公方式。”
蔣優的同事們
目前,蔣優正在協助同事,幫助這家企業建立線上OA系統,同時利用釘釘平臺進行辦公數字化搭建。
“我對這個職業很看好,爭取能在半年到一年內,拿到上萬的薪資。”蔣優說。
這些崗位優先考慮無人機駕駛員
今年30出頭的周飛,是在合肥的一名無人機駕駛員,平時也在積極向大眾普及無人機知識和技術。
周飛在測試無人機
2016年,周飛辭職進入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孵化的一家公司,從事無人機駕駛、普及、教學工作。
這家公司主要培訓無人機操控人員,研究和落地無人機在各個公共領域運用方案,摸索嘗試新領域的應用。
周飛的同事們在工作
周飛說,作為一項新職業和新技能,無人機和無人機駕駛員確實有效提高了多個行業的生產力。
“就拿測繪工作來說,過去一平方公里內的三維建模,需要幾個人干幾十天,扛著三腳架拍照、測量、記錄數據,后期建模,非常辛苦。現在有些固定翼無人機一天飛幾十個平方公里,一個小型城市的航測拍照一天就能干完,省去奔波之苦不說,成本也從每平方公里數十萬下降到一兩萬。”周飛說。
周飛和同事們在飛行
隨著無人機廣泛應用,無人機駕駛員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在合肥,無人機駕駛員的月收入在6000-10000元左右,兼職收入更高。
另外,當地招聘網站上,電力巡檢人員、測繪人員、攝影師等崗位都會加上一條“會操作無人機者優先”,用人方也愿意開出更高薪水。
2018年,民航局正式頒發無人機駕駛電子執照,周飛在第一時間考取了無人機駕駛電子執照。
周飛(右)給客戶介紹無人機產品
“其實就跟考駕照一樣,先學理論,再模擬訓練,然后實操飛行、地面站飛行,最后考核,不脫產的話,需要一個月時間。”
周飛提到,在他接觸到的學員中,一半都有本職工作,想通過無人機來提高工作效率;1/4是初入社會的學生或者在校學生,想多學一門技能傍身;還有1/4是想徹底告別過去,選擇無人機駕駛員作為新的職業起點。
周飛跟同行和愛好者交流技術
“這說明這個職業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作為無人機職業標準的起草牽頭單位,也在為降低入行門檻努力。比如通過和釘釘合作,在釘釘上開放在線學習、考試并頒發結業證書,讓想入行的人能更加方便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周飛說。
農業職業經理人并不是學種地的
2016年,黃朝偉在40歲這年當回了農民。
西南財經大學畢業后,黃朝偉在深圳一家投行從事并購業務,后來又跟朋友到湖北丹江口成立了一家民營天然氣企業,他一度做到了總經理,年收入接近40萬元。
黃朝偉
放棄總經理職位和豐厚年薪,黃朝偉二度轉行當農民種柑橘,其實是一次遵循內心回歸身份的選擇。
黃朝偉的老家在四川眉山,柑橘主要產地之一。
“我們那兒八九十年代家家戶戶就開始種柑橘了,那會兒的品種是溫州蜜桔,后來又是臍橙、血橙、耙耙柑……一直到現在的愛媛38號。我父母守著家里的10畝地種了一輩子柑橘,當地都是靠著種柑橘過上好日子的。”
丹江口也是柑橘主產地之一,但是當地有些農民甚至還在種植二三十年前流行的溫州蜜桔,收入很低。
2016年,丹江口當地領導去四川眉山考察,看到了丹江口和眉山農民的差距,迫切想要解決這一問題。
黃朝偉的柑橘種植基地
機緣巧合下,領導找到丹江口企業家代表又是眉山人的黃朝偉,想看看有沒有辦法幫助丹江口的橘農們致富。
沒想到,黃朝偉幫著幫著,卻親自下場了。
“我有資源、有人脈,最關鍵本身就是農民出生,所以先替丹江口的農民朋友們探探路,踩踩坑,帶領大伙一起干。”
2016年下半年,黃朝偉物色團隊并完成選址,2017年上半年,1400畝土地種上了6萬棵愛媛38號柑橘樹。
這6萬棵柑橘樹會在6年內逐漸成熟,產量也會逐年提高,去年柑橘產量達到3萬斤,今年產量預計達到20萬斤,而到2022年以后,產量會穩定在500萬斤以上。
基地里的柑橘樹
黃朝偉還帶動丹江口一大批橘農種植愛媛38號,老家眉山一畝地年收入兩三萬元的情景也會在丹江口復現。
黃朝偉感慨,現在當農民光靠一腔熱忱不夠,需要各方面的知識,需要不斷加強學習。
為此,黃朝偉專門考取了農業經理人證書,這相當于是新型農民的認證。
他說,農業經理人培訓,其實并不是學習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
“2017年,我去武漢東西湖區農廣校集中脫產培訓了十四天。一個班六七十個人,有養豬的、養魚的、種獼猴桃的,還有做觀光農家樂的……都是新型農民代表。”
還在生長的柑橘
學習內容包括專業管理、市場營銷甚至文學歷史,考試合格才能獲得農業經理人證書。
“當初還有點想不明白,后來大家一交流,發現確實有用。別看大家都是養殖種植高手,但沒有品牌意識,沒有營銷意識,農業發展到現在,需要有職業經理人把農業做大做精,這就需要管理學、營銷學甚至文學知識的補充。”
黃朝偉覺得農業經理人這個身份今后很重要,但也有問題,就是脫產學習有點吃力。
成熟收獲后的柑橘,黃朝偉還創立了新的品牌“武當愛媛”
“我們這樣的人,時間都卡得很死,三分之一在基地田間干活,三分之一外出跑項目,三分之一做企業管理,一下子空出這么長一段時間,非常難。”黃朝偉說到這里有點自嘲地說,“我是沒趕上好時候啊!我已經聽說現在都可以在釘釘上學習考試了,我覺得這樣很人性化,是真的為我們考慮,我回頭就讓公司財務和負責管理的大學生都去學習。”
學習新職業擺脫職業危機
7月23日,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聯合阿里巴巴釘釘發布《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報告顯示,96%以上的職場人都希望學習新職業,借此提升職業發展空間,讓自己掌握自主擇業的主動權,擺脫未來可能的職業危機。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正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
隨著各個行業為積極應對外部變化不斷謀求變革,近年來不斷有新職業涌現,目前僅人社部認定的新職業就有38種,包括數字化管理師、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互聯網營銷師等等。
在釘釘首頁搜索“新職業”,或通過釘釘學習中心、職場課堂進入平臺,即可學習人社部正式公布的新職業。
釘釘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上的部分培訓課程
目前,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正在快速推進新職業人才培養工作,立足培育新型技能人才,服務促就業穩就業,今年計劃培訓100萬新職業從業者。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表示,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為國民持續不斷終身學習需求,以及勞動者技能的提升和轉換提供了平臺和載體,將對國家促就業穩就業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