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的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在隨后的一年時間,眾望所歸的注冊制正式實施、刷新上市速度記錄的中芯國際掛牌……這一年來,從上市審核到發行承銷,從交易組織到持續監管,多項A股市場的“第一次”,在科創板誕生。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進程中值得被記住的歷史時刻。自2018年11月科創板被提上最高決策議程,隨后迅速成為整個資本市場矚目的焦點,但擔憂也同時并存——科創板如何與中小板、創業板區隔?科創板的定位究竟是什么?這在當時來說還是一個有待時間驗證的未知之數。
一年之后,科創板在上市企業選擇、發行制度、定價方法、估值模式上都擁有了全新的制度設計,這樣的改革力度,不僅完全打破了此前的擔憂,更是超出此前市場預期。
多年以來,A股市場在注冊制改革和定價機制改革上難以取得突破,在存量市場上的改革困難重重。這既有對各方利益考慮的掣肘,更有難以承受市場突變而至的責任和顧慮。而一年之后來看如今的科創板,在全新增量市場上的創設,有力地突破了此前的這些障礙。
更為重要的是,對于許多初創型科技公司來說,之前的融資渠道十分有限。科創板的設立不僅為科技創新型企業高效地對接資本市場提供便利,同時也有助于促進我國資本市場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服務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能力和效率。在當今世界面臨全球科技競爭的背景下,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允許虧損公司上市等等諸多的制度創新,能夠為本土科創企業打通融資渠道解除后顧之憂。
除了立足于上海的金融市場改革提速,在為科技企業提供助力的更多元層面,上海的諸多新舉措,也正在吸引全球創新公司目光。
2020年初,上海發布《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宣布將推出金融科技企業培育、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措施,在5年內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7月21日,上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一批創新應用首次公示亮相。在廣泛征集項目的基礎上,首批共包括8個創新應用,申請機構涉及多家銀行和科技公司。從首批公布的創新應用來看,4個為金融服務,4個為科技產品。金融監管的創新應用,進一步為開拓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營造守正、安全、普惠、開放的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環境。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盡管半年來遭遇了疫情的意外沖擊,但是當堪稱全球科技金融行業領軍者的螞蟻集團,也在這個夏天宣布將登陸科創板,它作為注冊地在上海的支付寶的母公司,完成了又一次與這座都市的相互成就。
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培育中國的硅谷,科創板一周年的背后是,上海的科技金融中心的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