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技術更迭正在改變各行各業,醫療行業更是直接受益者,新的模式正在影響和取代舊的傳統,作為醫務人員,及時知悉這些變化,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執業環境。
7月15日(今天),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療保障局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了互聯網醫療、探索多點執業、鼓勵在線購藥等多方面內容。 “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 近半年來,蔓延全球的疫情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技術更為重要的作用。《意見》提出,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以互聯網優化就醫體驗,打造健康消費新生態。 進一步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推進線上預約檢查檢驗。探索檢查結果、線上處方信息等互認制度,探索建立健全患者主導的醫療數據共享方式和制度。 探索完善線上醫療糾紛處理辦法。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推廣慢性病互聯網復診 《意見》提出,規范推廣慢性病互聯網復診、遠程醫療、互聯網健康咨詢等模式。支持平臺在就醫、健康管理、養老養生等領域協同發展,培養健康消費習慣。 同樣是今天,上海市發布《深化醫改重點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上海市要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探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打造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 看來,互聯網診療服務將成為基層日常診療模式之一,進入到醫護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繼續探索醫療多點執業 《意見》要求探索完善與個人職業發展相適應的醫療、教育等行業多點執業新模式。 強化靈活就業勞動權益保障,探索多點執業。探索適應跨平臺、多雇主間靈活就業的權益保障、社會保障等政策。 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保費繳納、薪酬等政策制度,明確平臺企業在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的相應責任,保障勞動者的基本報酬權、休息權和職業安全,明確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 大部分地方的醫療多點執業還處于探索階段,但多點執業的方向是確定,如今最緊要的是找到多點執業的具體落地配套措施,保障多方雇主和勞動者的權益,以及薪酬、時間上的合理性。 鼓勵在線購藥 《意見》鼓勵在線購藥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康養服務范圍向農村延伸,培育農村消費新業態。 疫情加速了在線購藥的發展,在不方便出門的日子,很多患者選擇在線購藥的方式,避免了交叉感染。 新的智能化診療模式、購藥模式、多點執業等都會越來越完善和成熟,方便著我們的生活,也改變著整個醫療行業和每一位醫務人員。 來源:基層醫師公社 整理:仲盈
2021-10-11 醫創社發布了 《最高降98%!零點開始》的文章
2021-10-09 醫創社發布了 《公立醫院市場,這40個藥賣得最好》的文章
2021-09-22 醫創社發布了 《醫創社祝中秋快樂》的文章
2021-09-02 醫創社發布了 《即日起,藥店恢復「四類」藥銷售》的文章
2021-09-01 醫創社發布了 《34個大品種集采,藥企報價開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