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粉46303 贊賞了
中國的暗網,迷失的閑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近日國際電信聯盟(ITU)召開的ITU-R WP5D會議上,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帶蜂窩物聯網)獲得5G家族正式身份,其生命周期和其他5G技術同步,將在未來10-20年作為5G mMTC為海量物聯網接入服務。
所謂NB-IoT是由 3GPP 標準化組織定義的一種技術標準,是一種專為物聯網設計的可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的窄帶射頻技術,其使用License頻段,可采取帶內、保護帶或獨立載波等三種部署方式,與現有網絡共存。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底, 我國NB-IoT的接數已經突破了1億。
從市場規模來看,Berg Insight預測稱,2020年全球IoT設備出貨將超過16億臺,其中NB-IoT設備占比接近30%。預計到2023年,全球低功耗廣域網設備出貨量將超過20億臺,其中基于NB-IoT設備占比將超過一半。由此可見,NB-IoT未來市場前景廣闊和發展速度之快。
NB-IoT 發展歷程,來源:長城證券研究所
工信部在政策上也為NB-IoT產業注入了一劑強行針,5月7日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25號文)提出了目前的發展規劃:
到2020年底,NB-IoT網絡實現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普遍覆蓋,重點區域深度覆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2億;推動NB-IoT模組價格與2G模組趨同,推動存量 2G/3G 物聯網業務向 NB-IoT 等網絡遷移;打造一批NB-IoT應用標桿工程和NB-IoT百萬級連接規模應用場景。
自2016年NB-IoT標準確定以來,作為行業推動典范的華為海思、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等頭部芯片廠商集中發力布局NB-IoT。
雖然芯片是一個具有馬太效應的產業,但并不意味著創新者沒有入局的機會。近日,有一家專注于細分領域集成射頻PA NB-IoT芯片的新創“黑馬”從一眾新銳企業之間脫穎而出——芯翼信息科技。
公開資料顯示,芯翼信息科技由前Broadcom資深首席科學家肖建宏博士于2017年3月在上海創立。其核心技術研發團隊由15位海歸科學家組成,均來自美國博通、高通、英特爾、邁凌等全球知名芯片和通信公司,團隊發展至今共85位左右成員,團隊70%為技術人員。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僅成立三年的創業公司已完成4輪融資,其中6月完成最新一期2億人民幣A+輪融資,是目前NB-IoT領域最大額的單筆融資。此外,芯翼信息科技還獲得了國內兩大運營商的大額采購單。
這家初創企業究竟為何能具備這一市場競爭力?鈦媒體就此專訪了芯翼信息科技市場總監陳正磊。
芯翼信息科技市場總監陳正磊
“這次訂單和融資并非偶然,而是芯翼信息科技對于市場敏銳度的察覺以及在對的時間點切入市場必然結果。” 陳正磊向鈦媒體表示。
在陳正磊看來,目前NB-IoT產業已進入爆發前期,市場認知已成熟,生態鏈已完善,外加上政策的引導,企業對市場需求的不斷開發,已為NB-IoT的爆發夯實了基礎。
三大運營商尤其在NB-IoT基站建設上也投入了不小的力度。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9月,中國電信NB-IoT基站數已擴展到40萬。中國移動目前已實現約348個城市NB-IoT連續覆蓋和全面商用。2018年5月,中國聯通實現30萬NB-IoT基站商用。預計到2025年, 國內將建成超過300萬個NB-IoT基站,規模上位居世界領先地位,網絡基本可以實現全國覆蓋以及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的深度覆蓋。
近日,芯翼信息科技也拿下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兩大運營商的NB-IoT芯片采購訂單。
陳正磊透露,在多次與運營商溝通之中,運營商已經意識到,未來5年將有70%以上收入來自非手機業務,世界已步入物聯網時代,車聯網、智慧醫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物聯網應用產生的海量連接,遠遠超過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需求。
陳正磊表示,其實早在2019年,芯翼信息科技的XY1100芯片就通過了中國電信入庫測試認證以及中國移動芯片認證和GTI測試。今年4月9日,中國電信NB-IoT模組招標結果中,集成了芯翼信息科技XY1100芯片的高新興物聯NB-IoT模組成為該項目標包二的第一中標人,獨家占據中國電信標包二30%以上份額。
6月1日,中國移動旗下中移物聯網公司啟動集采了200片NB-IoT芯片XY1100項目,芯翼信息科技又是該項目的單一來源供應商。
也意味著市場已經完全認可并接受了芯翼信息科技XY1100作為新一代主流NB-IoT芯片平臺新選擇。
陳正磊表示,“對于芯片企業來說,要主動為細分市場創造更多價值,根據應用場景來定義芯片。剛需場景不會因為網絡性能的好壞改變聯網需求,因此芯片企業要提高產品性能,主動為終端和用戶減小網絡環境等外部因素可能造成的產品性能和網絡接入問題。”
應用場景方面,NB-IoT自身具備大連接、廣覆蓋、低成本、低功耗等特性,其特性也限制了它的使用場景。陳正磊認為,其主要應用于小數據、長待機和泛部署場景之中。
所謂“小數據”,是指不同于實時語音通話或者視頻、圖像應用所需要的數據傳輸需求,通常情況下,NB-IoT相關應用需要發送的數據不多。
“長待機”,是指采用電池供電的終端設備,工作時間長達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或電池不可充電,也不方便短時間內人工替換。
“泛部署”是指依托于第三方的部署網絡來服務、工作和支撐,如運營商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網絡覆蓋范圍。
陳正磊表示,芯翼信息科技在產品開發上從智能表計、智慧城市(如煙感、消防、路燈、環境等)這幾塊場景切入。以智能表計為例,通過與該行業頭部公司金卡智能合作,將 NB-IoT 芯片模塊植入燃氣表,從而解決傳統遠傳燃氣表傳輸慢、能耗高的問題。
目前,NB-IoT垂直應用行業主要集中在交通行業、物流行業、衛生醫療、商品零售行業、智能抄表、公共設施、智能家居、智能農業、工業制造、企業能耗管理、企業安全防護,這些需求都將成為NB-IoT未來增長的市場。
陳正磊表示,產品特性方面,芯翼信息科技自主研發推出的NB-IoT芯片XY1100具有集成度高、超低功耗、靈活性強、成本低四大核心優勢: XY1100芯片是全球首款集成射頻PA的NB-IoT芯片,其通過集成CMOS PA、射頻收發、電源管理、基帶、微處理器等,大幅降低了模塊的成本以及開發復雜度。同時提供了非常小的模組和方案體積,對于可穿戴等應用尤其有幫助。
2)超低功耗。對于一顆NB-IoT芯片來說,大部分時間是睡眠狀態,只有少量時間在工作,因此睡眠電流就決定了整個終端應用生命周期內耗電量的大小。XY1100芯片在深度睡眠狀態(PSM)和接收機狀態下電流可以做到0.7微安,僅為商用主流產品的1/5,從而具備更長的電池壽命和終端生命周期。
3)靈活性強。XY1100芯片采用軟件定義無線電(SDR)架構,可以靈活支持優化物理層接收機算法,能夠滿足標準升級以及碎片化的物聯網專網通訊需求。此外,該芯片還集成了多種外設接口,如UART、I2C、SPI、uSim和GPIO等。
4)成本極低。芯翼信息科技是首家提出NB-IoT單芯片集成射頻PA并實現商用量產的企業,這一創新大幅降低了下游模塊廠商的開發成本;同時,芯翼信息科技將外圍器件數量降至30顆料以內(僅需配置RF Switch, Xtal和阻容感),實現了最精簡外圍BOM方案;而且,芯翼信息科技還是業界唯一采用QFN封裝方式的NB-IoT芯片,進一步降低了芯片成本。除此之外,芯翼信息科技自研了片內集成的BEEHO IoT專用處理器,以系列化集成AP的形式,滿足不同細分應用對MCU的需求,進一步降低NB-IoT方案成本。
陳正磊表示,未來不會只滿足于做NB-IoT射頻芯片,芯翼信息科技最終定位是立足于全球做物聯網終端SoC芯片及解決方案供應商,所以未來依然會加大研發投入,探索細分市場行業需求,深耕射頻芯片領域。(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郭虹妘,編輯/蔡鵬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