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至8月10日,由《雕塑》雜志社、西安美術學院中國雕塑藝術研究所主辦的“無中生有——雕塑家四人VR創作營·2020”活動開營發布。該創作營旨在使每一位入營創作者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采用VR技術創作出5件風格不同的作品,同時思考與探索在VR環境中創作藝術品的無限可能性。
主辦單位:
《雕塑》雜志社
西安美術學院中國雕塑藝術研究所
創作營時間
2020年7月10日——2020年8月10日
展覽平臺
微信公號:“雕塑雜志”、“雕塑在線”、“碧派藝壇”等
應邀入營藝術家
王志剛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博導
方? 昕 陜西雕塑院雕塑家
趙? 勇 北京市人文空間雕塑研究所雕塑家
朱尚熹 《雕塑》雜志主編,四川美術學院教授
創作任務
入營的每位藝術家,在30天內創作5件新作,風格與語言不限。作品在反映藝術家自己一貫藝術堅持的同時,思考和嘗試在VR條件下的各種可能性。
創作營活動:
1、創作營期間,入營藝術家至少進行兩次網上聚會,談創作,談體會。
2、根據網絡技術與條件,擇機進行網絡連線創作。
3、創作營期間每位藝術家做好自己的資料準備:文字的,視頻的,圖片的。
七、創作營成果形式與內容
1、創作營期間的創作體會1000——2000字。
2、創作任務中每一件作品的照片3至5個角度。
3、創作任務中每一種作品的視頻1分鐘,配樂,配簡要字幕。
創作營資料搜集與料理:方昕 趙勇
VR指導:方昕
策劃:朱尚熹
王志剛
教授、博士生導師
西安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西安美術學院中國雕塑藝術研究所所長
西安美術學院王子云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當代藝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
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
1982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曾任蘭州雕塑院創作室主任,蘭州雕塑藝術研究所所長,甘肅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
主要作品有《沙器系列》《單身女子系列》《粉墨人生系列》《無為系列》《沙器系列》,大型公共藝術作品《綠色希望》《平沙落雁》和城市雕塑作品《西部揚帆》《牛》《啟蒙》《人類的朋友》等,分別建立于北京、西安、蘭州、福州、長春等地。
作者:王志剛
方昕
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
陜西省雕塑院職業雕塑家
作品創作方向為傳統文化在當下時代的解讀,以天地人的關系思考世界與人本的相互定位,用當代人的語境去表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力。
近期創作主題為“戰.國”。是借用中國自有文明史以來的第一次社會大轉型階段,描繪出與古希臘古羅馬同處于思想大討論,風云際匯,人才輩出時期的先秦風骨。亦是將區別于西方的中國原生思想的思辨,倫理、價值觀做為作品的內涵。表現中國古代權力游戲下的詩與遠方。
2018年作品《藏》參加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雕塑展,獲二等獎。
2018年作品《終南》參加2018南北雕塑家展。
2018年作品《西行》參加“高原,高原”第七屆中國西部美術展油畫雕塑年度展。
2019年作品《祁連山下遠方的家》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系列展“民族大團結--全國雕塑藝術作品展”。
2019作品《見山見水》參加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雕塑展。
2019作品《岸》參加2019南北雕塑家展。
作者:方昕
趙勇
2003年7月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雕塑學會會員。現工作生活于北京。
作品及展覽:
2019年7月 應邀參加第十六屆羅馬尼亞卡蘭塞貝什國際石雕創作營,即興創作石雕作品《第一個蘋果2》 (羅馬尼亞 卡蘭塞貝什Caransebesi)
2019年6月參加第十四屆morges國際雕塑創作營 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Sculpture in Morge 即興創作石灰巖石刻《第一個蘋果1》 (瑞士morges)
2019年2月 石刻作品《逾沙軼漠》參加”絲綢之路記憶—第六屆阿曼蘇哈爾國際雕塑家營地
“活動。(阿曼suhar)
2017年11月 混凝土雕塑《故鄉云》《伴我同行2》參加首屆北京低碳雕塑創作營(作品立于河南蘭考)
2017年9月 作為現場藝術總監參加中國綏德首屆石雕創作營現場組織協調工作(綏德 陜西)
2015年10月 浮雕作品《老北京漕運圖》建立在北京東便門明城墻遺址公園內。(北京)
2014年5月 為“鼎泰豐北京漁陽旗艦店” 設計并制作店慶十周年文化墻項目(北京)
2012年11月 石刻裝飾壁畫《綠水清風》建立在北京木樨地南側濱水綠廊兩側。(北京)
2012年10月 鑄銅雕塑《紙飛機》參加第二屆中國(銅陵)國際銅雕藝術展,雕塑建立在安徽省銅陵市。(銅陵)
2011年9月 參加法國Marc La Tour第七屆國際石刻雙年展,在法國 Marc la Tour建立室外花崗巖作品《小徑》。(法國 marc la tour)
2010年10月 設計并制作室外群雕《蹴鞠》,建立于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西安)《蹴鞠》獲得全國城雕建設指導委員會頒發的2010年度全國雕塑優秀獎。
2008年12月 與李亞洲合作影像裝置作品《我的桌子》參加“物界2”娑羅畫廊學術邀請展(北京娑羅畫廊)
2008年07月 裝置作品《洋火》參加第七屆《藍色空間-綠色我們的朋友主題雕塑展》。(北京門頭溝)
2005年09月 垃圾材質雕塑作品《發呆的熊》參加“第四屆《藍色空間 2005 關愛生態構建和諧社會雕塑展》”(北京海洋館)
作者:趙勇
朱尚熹
1991年7月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
1982年7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雕塑專業畢業;
1982年至1987年在四川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工藝美術師;
1991年9月——2013年,在北京建筑藝術雕塑工廠研究室工作,一級美術師,雕塑研究室主任;
2017年至今,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其間,2014年9月教育部授予朱尚熹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2007年——2012擔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主任。
現為: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雕塑》雜志主編。
數字雕塑簡歷
2013年,接觸Sketch up,創作抽象雕塑,接觸Sculptris 創作抽象與具象雕塑。
2014年2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首次發布系列數字雕塑作品,其中《莫言》于2018年參加了英國肖像雕塑家協會的年度展。
2015年,根據數字雕塑家張盛的視頻講座學習zbrush.
2015年5月,數字肖像雕塑《冼星海》和《雷宜鋅》參加英國肖像雕塑家協會舉辦的2015年度展。
2015年12月,數字雕塑作品《數維空間》系列(9件)參加2015太原國際雕塑雙年展。
2015年,在中國雕塑學會主辦的中國雕塑藝術論壇上作主題發言《數字網絡時代對雕塑家的影響》。
2016年,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首次使用Zbrush進行的人物寫生頭像
2018年12月,《數字人體寫生系列》(5件)參加“不同·2018中國大同雕塑雙年展”。
2019年7月,在《雕塑》雜志主辦的第21屆中國雕塑論壇做主題發言《雕塑與科技——5G條件下的雕塑前景》。
2019年11月,在河北曲陽的數字雕塑高級研修班,首次做數字雕塑的人體寫生教學。
2017——2020,在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的“雕塑本體課程”教學中,將動手實體操作與數字建模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2020年,在雕塑家方昕的建議與指導下,開始購置設備,學習使用VR進行雕塑創作。
作者:朱尚熹
電科技專注于TMT領域報道,青云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021-12-16 電科技發布了 《羅永浩劃定重返科技界目標:AR/VR/MR,下一站元宇宙?》的文章
2021-11-17 電科技發布了 《愛奇藝2021Q3財報發布:總收入76億元 會員營收43億元》的文章
2021-11-05 電科技發布了 《將3A大作帶入大屏場景,樂播攜手天翼推出云游戲主機》的文章
2020-03-23 電科技獲得了沐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