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和一個朋友去玩玻璃棧道,在一百多米的高空我拉著她過橋。沒想到走了兩步她整個人就直接癱倒在地上。
好不容易給她拖下來,才承認自己有恐高癥,剛才不說是害怕被嫌矯情……
其他恐高癥患者,會不會一樣羞于提起自己的心理問題?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報告顯示46.2%的受訪者認為心理脆弱的人才會有心理問題,26%的受訪者認為心理“有病”才需要做心理咨詢。
數據顯示,心理疾病患者的病恥感要顯著地高于癌癥患者。聽起來有點玄幻,但是真的。
有心理疾病的人們似乎很容易被社會打上一個“變態、不正常”的烙印,然后被降格成低人一等的存在。生病的人又會因此產生一種極具破壞力的情感:羞恥感(shame)。人們認為自己得了病“很丟人”,于是不敢去看病,怕被熟人撞見,怕被同事、朋友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人”。
但如果不用去醫院,或者不用去心理機構面對面求助,還能接受專業心理治療嗎?
VRET - 虛擬現實暴露療法(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herapy ,VRET)似乎為懷有“羞恥感”的心理疾病治療提供了一些可能性。
虛擬現實暴露療法可能幫助緩解羞恥感?
虛擬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其實早已經開始了。
伊拉克戰爭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的退伍軍人,可以通過一套VR設備訪問伊拉克或阿富汗的虛擬居民;
酗酒者,可以坐在虛擬酒吧過酒癮但滴酒不沾;
一個急于飛行的人可以在VR里“體驗” 起飛和降落,同時堅守地面;
對高度感到恐懼的女性可以在經過3個小時的VR暴露療法后從容乘坐自動扶梯……
用機器來治療,聽起來好像就沒有那么尷尬。不用去醫院,不用害怕撞見熟人,不用擔心自己的情緒被外人看到被嘲笑,安全性和隱私度都更好一點。
而且VR設備整合了即時計算機圖形學、身體感覺傳感、視覺成像技術,給使用者提供近似真實的、交互、沉浸的虛擬環境,這些升級體驗是普通的視頻很難達到的。
虛擬現實暴露療法(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herapy ,VRET)就是將虛擬現實的特定應激場景與暴露療法相結合,是傳統的行為療法的一種轉換形式,也是經典的現實情境暴露療法的替代性治療形式。
和傳統的暴露療法(包括實景暴露、想象暴露)相比,虛擬現實暴露療法或許更適合那些羞恥感強的人。
1、和實景暴露相比(即直接把患者帶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經過重新實際體驗)那些可能不愿意到實景地點回憶的人,在VR里回憶過去可能對他們來說更輕松一些,把在虛擬環境先當成練習場。
(1)虛擬現實暴露療法可控性更高。強度和次數都可以預先設定,也可以隨時喊停。而且因為是純虛擬,不用擔心受傷。
(2)同一套VR程序可以反復使用,不用人為地重復。比如恐高癥患者不用反復坐電梯,也能在虛擬情景中練習乘電梯。
(3)更及時地獲取數據,用儀器監控心理和生理反應。一個想要練習駕駛飛機的人可以在原地開100次飛機而且每次都能得到精確的數據。
2、和想象暴露相比(即鼓勵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懼的場面,甚至不厭其煩地講述他最感害怕的情景中的細節)VR能夠呈現的大量超越語言的視覺畫面,對于羞于表達的人來說,體驗也更加豐滿了。
(1) VR浸潤式的體驗可以更豐富地刺激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而且患者在VR中看到的治療師也能看到。通過虛擬暴露,治療師能夠看到患者所看到的,更準確地識別出患者的焦慮來源。
(2)VR暴露療法可以更好輔助想象暴露。通過設備將想象中的場景展現在VR設備上,幫助想象力一般的患者進一步展開想象。
除此之外,虛擬現實暴露療法還有很多想不到的好處——
a、在未來,相比人類治療師的高收費,VR治療普及后或許會更便宜
(比如MindCotine公司的入門級VR戒煙工具包只要10美元);
b、VR設備批量生產后或許可以滿足大規模的治療需求;
c、緩解醫生、咨詢師地理分布不均勻的情況,增強資源對稱
……
虛擬現實暴露療法能治療的6種病
有心理困擾的患者之所以不太能夠積極尋求治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Ta們會盡力避免接觸到讓自己感到危險的因素。
VR恰好提供了一個可以讓患者不用置身于真實的危險場景,就能進行治療的私密空間。
1、 治療恐高癥
參與治療的費伊·紐金特(Fay Nugent)長期為受恐高癥困擾。“即使我知道自己絕對安全,我仍感到身體不適和驚慌。”
接下來幾年,她的恐高癥變得越來越嚴重,她甚至停止了日常工作。但經過VR暴露治療,她現在感覺相當不錯:“現在不用擔心高度了。最近我在赫爾辛基機場搭上了一個長30m 、的自動扶梯。”
《柳葉刀》精神病學雜志曾刊登過的一項實驗,研究顯示被試中大約70%的恐高癥患者通過VR暴露治療不再擔心恐高,而對照組仍然恐高。
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Daniel Freeman致力于將VR用于心理治療,讓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在咖啡館、電梯或商店環境中練習。Freeman認為:治療恐高癥的VR應用可以讓患者自主治療:
戴上頭顯,環顧四周。你將看到一個交互式三維環境的模擬。往下看,你能看到自己的鞋子,抬頭還能看到天空。
你可能會被要求沿著10層樓的建筑向上走,并完成引那些挺嚇人的任務,比如俯視高架并將球扔下。
2、 治療戒煙?
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亞的初創公司MindCotine就試圖采用VR技術來幫助煙民戒煙。來自阿根廷的三位合伙人在Kickstarter上發起眾籌項目——VR戒煙,引起不少媒體的注意。
方法很簡單,讓用戶觀看一系列的VR圖像,來忘記手中的香煙,從而達到戒煙的目的。只要每天只用使用20分鐘即可。
3、 治療減肥
假如你是一位選擇VR治療的肥胖患者,帶上VR眼鏡后,你可能會出現在一堆美食面前,至于是身處雜貨店、餐館、便利店還是超市,隨你選……
已經有餐廳這么做了:
2016年就有一家意大利餐館Carluccio為各位想減肥的吃貨朋友們推出了一項VR服務。在VR里看美食就行。
戴上VR眼鏡,你看到的是一片意大利美景,聽到小鳥的叫聲,慢慢忘了你是來吃東西的……這時給你端上來一盤意大利美食,你會感覺到很滿足。
研究者Gorini和同事證明了,虛擬現實療法可以幫助治療肥胖癥。在治療過度飲食的VR程序中,你可能剛和服務人員打過招呼,對方問你想要哪種食物。你可以通過操縱桿或游戲墊選擇食物,搭配氣味提示搭配食用。
這些細節由精確的VR程序組成,你選擇食物時的渴望、焦慮等情緒狀態,可以通過生物學數據體現出來。
而你所“吃”的食物可能會被臨床醫生觀察到,在你想要選擇高熱量食物的時候,醫生可能會教你一些認知策略來改變這種飲食習慣,從而減少你平時對高熱量食物的選擇。
4、 緩解抑郁癥
2016年英國倫敦大學有專家在為期一個月的抑郁癥治療中發現:
VR技術下參與實驗治療的15名患者,有4人抑郁癥狀明顯緩解, 另外9人也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緩解, 向全世界證明了VR技術在抑郁癥治療中的有效性。
對于傳統的醫學脫敏治療來說, 醫生往往需要對患者進行重復的引導來實現治療操作, 而VR可以進行無限次重復,有心理學家進行猜測:
VR的沉浸感特性,能夠讓抑郁者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更好地將視覺和聽覺進行代入, 并且VR技術突破了傳統治療下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抑郁治療中非常適用。
5、提升兒童自閉癥的治療
2018年華東師范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3dsmax 軟件制作模型、Unity3D軟件搭建場景,開發虛擬現實游戲——《海底世界》,并選取3名自閉癥兒童進行測試,測試環境為虛擬現實房間。
3名兒童分別進入測試房間進行960s的康復訓練,采用攝像機進行記錄,結果發現這款VR相對于傳統的康復訓練,其注意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6、 治療蜘蛛恐懼癥
用虛擬現實暴露療法治療蜘蛛恐懼癥會不會有點恐怖?不但讓你看,還得讓你摸……
你會摸到“活蜘蛛”,是因為增強的虛擬現實暴露療法還包含觸摸的部分(當然不是真的蜘蛛,是用毛織物提供像蜘蛛的感覺)。已有許多利用虛擬現實療法治療蜘蛛恐懼癥的案例。
在一項研究中,28名患有蜘蛛恐懼癥的成年人接受虛擬現實暴露療法的治療,并受到評估。治療的過程包括給被試進行標準化的問卷測量、情緒stroop測驗、行為回避測驗,以及測量參與者看到活著的多毛毒蜘蛛時心跳的頻率。
各測試結果均表明,虛擬現實暴露療法對蜘蛛恐懼癥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
總覺得VR還很遠,看新聞又驚訝它發展得真快
還記得那個與死去女兒的“重逢”的媽媽張智賢嗎?
節目《遇見你》中就說了這么一個故事:三年前,女兒娜妍因為血癌去世后,她始終生活在悲痛之中。陰郁的日子太長,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走出來。
這種延長哀傷障礙(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就是指一種由親近的人去世引發的病理性哀傷反應)深深地影響著張智賢的生活。“即便開車的時候看見天上的云,都覺得是娜妍在那里睡覺”。
VR給了她一個走出陰郁的機會:
利用女兒生前的聲音、動作、面容等影像資料,節目組用了近8個月時間制作了一個近似“娜妍”的虛擬形象。
母親帶上VR、觸覺反饋手套后可以與女兒“重逢”,還能讓母親“摸到”女兒。
在VR里,張智圣還與女兒一起吃了蛋糕。在娜妍最后的日子里,她曾說
“如果出院了,最想吃蜜糕,什么都想吃”。
而在這個故事里,張智圣需要與悲痛好好告別的。VR便是一個科技世界獨有的契機,來幫助她認真地、慎重地與悲痛告別。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和運氣,像張智圣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完結一段思念。
很多人即使有了心理問題、精神問題卻不知道如何處理。
據統計中國有90%的精神健康障礙患者未尋求過治療,對他們來說找到好的精神科醫生也是有困難的。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精神科醫生集中度比全球平均水平低四倍,每100,000人中只有2.2人(美國為10.5)。
但現在,一款VR游戲都可能有診斷功能。來自 Exeter 大學和歐盟資助中心的研究人員創建了一款以鏡像游戲為基礎的虛擬現實,要求病人模仿電腦化身的動作,通過洞察患者行為中出現的精神障礙跡象提供一個早期的診斷精神分裂癥的依據。
結果顯示該方法比臨床訪談的結果更準確,同時也不需要支付大腦掃描的昂貴價格。
盡管目前VR還只能用于治療,還不能替代診斷,而且VR對硬件設備要求高,對技術開發要求比較高,也有人認為VR會帶來現實和虛擬認知模糊問題等。
但它毫無疑問還是為心理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可能。
電科技專注于TMT領域報道,青云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021-12-16 電科技發布了 《羅永浩劃定重返科技界目標:AR/VR/MR,下一站元宇宙?》的文章
2021-11-17 電科技發布了 《愛奇藝2021Q3財報發布:總收入76億元 會員營收43億元》的文章
2021-11-05 電科技發布了 《將3A大作帶入大屏場景,樂播攜手天翼推出云游戲主機》的文章
2020-03-23 電科技獲得了沐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