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未來的三到五年內,電商行業和傳統線下行業包括傳統外貿行業將會完成高度的資源整合,品牌和技術數據型公司合股、銷售型公司與具備創新能力的生產型企業深度捆綁、新品類聯合運作的案例會越來越普遍。”在貓寧商學院CEO肖偉看來,電商行業迎來更加黃金的發展機遇。
肖偉2008年通過校招進入到阿里巴巴ICBU國際事業部金華區域,2009年7月正式進入工作崗位,2013年7月以后選擇離職正式開始電商服務的創業項目。
肖偉談到,在4年半的阿里任職期間,接觸了大量的制造型工廠企業。永康市場的產業帶集中在家居日用、運動戶外、五金工具等品類,從市場的拓展性上來說,內銷和外貿都非常適合。早期當地市場大部分工廠的訂單主要來自于海外的OEM訂單,但隨著外貿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美國次貸危機的持續性影響以及跨境整體B2B到B2C模式的轉變)以及國內B2C電商(天貓、京東)的蓬勃發展,尤其在2008到2010年這個階段,涌現出了非常多優秀的淘品牌,他也發現國內電商市場的發展潛力,結合對服務中客戶的需求調研(自主品牌銷售渠道搭建以及國內市場的拓展),從阿里離職之后,選擇了電商服務這個領域。
據肖偉講,從2015年成立貓寧商學院開始,每一年都會堅持新的業務體系布局和嘗試。2016年成立電商視覺服務公司御兔品牌策劃;2017年成立電商運營公司古耐貿易;2018年成立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庫博網絡;2019年搭建自主品牌運作公司哈米電商;2020年成為阿里巴巴國際站武義市場ISV合作伙伴庫博科技。
從邏輯上來說,肖偉希望成為的是工廠型電商的整體解決方案最受信賴的綜合服務商,從國內B2C到跨境B2C以及后續的B2B國內外市場,貓寧商學院都將逐漸布局,幫助工廠型電商能夠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完成全面的電商化轉型。
在具體實操方面,貓寧商學院堅持本土化服務的策略,不斷圍繞客戶的階段性需求,匹配針對性的服務方案。目前貓寧商學院會員數過萬,2019年年底,僅貓寧商學院的銷售額就已經近10億,培養和服務的國內電商品牌接近萬個,目前工廠電商聯盟準入門檻為5億銷售額,一期聯盟銷售額逼近百億,而且他們堅信,未來這個數字將持續擴大。
一站式本土電商服務平臺這個概念是貓寧商學院在2016年提出來的,因為客戶階段性需求是不斷在發生變化的,肖偉覺得應該讓客戶更加有效率同時降低綜合成本的方式去建構自己的商業邏輯。
肖偉舉例說到,企業在培訓的過程中,實際上對于設計、視頻、MCN、直播、物流、ERP、智能機器人、團隊打造和薪酬績效等多方面的需求也是非常強烈的,按照以前的模式去運作,客戶需要跟不同的業務型公司或者不同的服務型機構打交道,但是因為貓寧商學院的服務模式是按照年度來交付的,因此實際上對于客戶階段性的需求的判斷會更加具備針對性,所以如果我們能夠代表廣大的客戶群體跟這些統一的第三方服務機構進行談判和篩選,構建自己的戰略合作第三方體系,按照客戶的層級和階段來匹配,就可以簡單高效的完成匹配跟對接。
在整體的運作過程中,肖偉總結出貓寧的創新點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堅持以產業帶為核心的本土化服務模式,因為在產業帶中心大家面臨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比如說產品同質化、人才匱乏、價格戰不斷等,我們扎根本土的優勢是可以相對有效的根據每家企業的特色參與到他們的電商化進程當中,并且能夠借助服務商身份整合資源,凈化市場環境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第二也是肖偉認為非常關鍵的點,就是從單純的服務商視角演變成了今天我們呈現出來的服務商視角和賣家視角兼具。當初在是否應該成立電商運營團隊的問題上其實有過非常多的糾結,但是恰恰是因為我們自身運營團隊的實際檢驗,讓我們更加堅信培訓和綜合服務能夠給商家帶來的價值。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夠更加接地氣和具備落地性的幫助企業去及解決企業電商化過程中實際遇見的一系列問題。
在肖偉看來,如果說2002年至2012年電商還算是新興行業的話,現在的電商其實與傳統線下的生意邊界已經越來越接近了。
一般我們會定義2012年為傳統企業進入電商的元年,事實上經過中間10年(2013年-2023年)的沉淀,得益于國內消費市場的不斷升級,以及技術的創新以及基礎設施(大數據、物聯網)的不斷升級,已經有很多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在下一個10年(2024年-2034年)的發展歷程中,電商有很大概率會成為整個消費環節的基礎設施,當然也會涌現出更多具備強大生命力和品牌力的國民品牌誕生。
從競爭的維度上來說,具備依托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而創新的“智造型”企業(關鍵詞:專利和知識產權)、具備持續強大的渠道滲透力的電商公司(關鍵詞:品類運營)、具備廣泛消費者基礎的品牌運作型公司(關鍵詞:私域流量)、具備售前或售后數據算法提煉的數字營銷型公司(關鍵詞:批量市調),會成為下一個階段引領的電商品牌。
值得探討的是,上述四種類型的企業其實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為本質上還是基于生產和創造真正優質的產品,依托渠道的銷售力提高市場占有率,最終形成合力。關于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以及供應鏈集群的應對措施,也應該是基于這四點來作為切入口而展開。
5G、VR等新技術的發展,必定會打破過去10年沉淀的電商格局,一方面,很多企業會有非常好的機會實現彎道超車,但同時另一方面,也會有很多的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肖偉覺得技術變革的背后不僅僅意味著消費升級,它帶來的是更多元化的場景式消費體驗:也就是電商從最開始簡單粗暴的產品上架、修圖就可以獲取流量的紅利期,邁入到需要綜合競爭力的比拼階段。
我們經常說,十年前的電商,推廣、視覺、產品、價格得其一者可得一席之地,但是今天的電商其實需要更多維度的考量,如果我們依舊是用原來老的思維來看待電商,接下去碰到的結果可能會非常糟糕。同時我們也會發現運營的門檻在不斷的打破邊界(以前傳統型的運營更多的是在店鋪流量端、推廣端、活動端發力;更重要匹配選貨,無論直播還是電商,供應鏈賦能最重要的就是選出爆品之貨,而如何挑選,如何拿捏就是核心,而目前供應鏈前沿的調研遠遠不夠,不夠的原因來源于選貨驗證的批量化工具并沒有產生。
肖偉認為直播電商是2020年非常火的關鍵詞,不管是平臺還是商家,還有門店和檔口都在大力布局和發展。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所有的認知背后應該要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做生意的方式會不停的變化,但是做生意的本質其實根本沒有發生變化。在面對新的變革面前永遠需要保持敬畏和學習之心,也同時需要明確的知道在整個越來越專業的社會化分工面前能夠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么,這就是我們通常跟企業提到的關于公司定位、品牌定位、生產定位的三要素。而在整個生產工廠里,售前的生產引導以及售后的產品升級才是賦能所有商業的基礎。
感謝中國(南京)軟件谷科技創新部;江蘇投資人中心為本次訪談提供的支持。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