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未,兩則共享辦公消息攪動創投圈。
一是曾經被潘石屹寄予厚望的共享辦公項目SOHO 3Q易主;二是優客工場遞交招股書尋求上市。鮮為人知的是,這兩起轟動共享辦公領域的事件背后都浮現著同一個身影——筑夢之星,這家公司收購了SOHO 3Q 9個項目,同時其兄弟公司也準備投資優客工場300萬美元。
成立不到4年,這家迅速崛起的公司有何來頭?公開資料顯示,筑夢之星目前進駐全國20余座城市,運營面積達30萬+m2,60多個 高標準共享辦公社區,3000多家企業入駐……堅實的戰略布局背后,宏偉藍圖躍然紙上。
據悉,筑夢之星正籌備IPO事宜,計劃2020年下半年登陸美國資本市場。
揭秘筑夢之星版圖
坐擁60多個共享辦公社區
筑夢之星,堪稱圈內共享辦公領域最神秘低調的玩家之一。
2019年11月,曾經被潘石屹寄予厚望的共享辦公項目SOHO 3Q易主,旗下北京、上海兩地共計9個項目打包轉讓給筑夢之星。
當時外界十分好奇:如此大手筆接盤SOHO 3Q,這個突然跑出來的行業黑馬到底是什么來頭?
資料顯示,2016年1月18日,深圳市筑夢之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10580.625萬元人民幣。通過官網了解到,筑夢之星致力于搭建集孵化、創投、共享為一體的生態布局,主要關注生命科學與大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企業服務、大消費、互聯網+、科技創新、新經濟、獨角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
具體來看,筑夢之星旗下擁有筑夢之星加速器、獨角獸IPO加速器、未來空間、IDH·創展谷、藍海空間和東方盛鼎等5大品牌。
圖片源自筑夢之星官網
目前,筑夢之星已經進駐深圳、北京、上海等20余座城市。從布局邏輯來看,基本圍繞GDP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以一線城市為主,二線城市為輔。眼下,筑夢之星運營面積將達30萬+m2,擁有60多個高標準共享辦公社區,3000多家企業入駐,包括華為、滴滴出行、碧桂園、華興資本、西部證券、德邦證券、西部信托、金瑞期貨、華潤紡織、太平洋保險、猿輔導、學而思、作業盒子、易車、樂言科技、馭勢科技、OYO酒店、恒信電力、中蘊馬業、德威、美信聯邦、富士施樂、惠氏營養品、探探、覓房、第一路演、東方盛鼎創投、盛景基因等。
圖片源自筑夢之星官網
盡管2019年寒冬警報不絕于耳,筑夢之星仍舊逆勢而上。過去一年,筑夢之星進入全力加速期,新增多個項目基地,進一步鞏固了市場根基,邁進全新發展階段。
堅實的戰略布局背后,宏偉藍圖躍然紙上——2020年下半年,筑夢之星計劃登陸資本市場。除了穩定推進IPO計劃之外,筑夢之星還將通過合資、股權投資、共同經營等方式,達成更多的行業合作,抱團取暖。
背后掌舵人
創業18年,最困難的時候徹夜難眠
出乎意料,出手凌厲的筑夢之星身后,站著一位儒雅隨和的掌舵人。
李厚德,一位名副其實的創業老兵。自從2002創業以來,懷揣著一股拼勁兒,李厚德的創業之旅已經走過18載春秋。創業維艱,回望18年創業生涯,這位創業老兵深有感觸,他曾在微信朋友圈寫到,“創業之路如同長征,付出努力,方向感強,方能成功!”
2004年,彼時李厚德投身創業圈僅兩年,就已經嘗遍酸甜苦辣。“記得當時要從荊州去武漢,口袋里所剩無幾,差點連車票都買不起。”決心干出一番大事業的李厚德,賭上了全部身家,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如今,回憶起這段經歷,李厚德更多的是懷念,“盡管條件艱苦,但是日子很甜,感覺自己渾身都是動力,很過癮。”
創業路上荊棘叢生,跨過一道坎,還有一道坎。2013年,李厚德率領公司在深圳舉辦的第一場活動,邀請到時任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的柳青出席。然而,當時邀約了深圳998家擬上市企業,預計有300多個企業與會,結果卻只有十幾人參加,其中還有很多人都不是老板。
“這次事件對我打擊很大,甚至一度想要放棄。”盡管內心風起云涌,但是在員工面前依然表現得波瀾不驚。李厚德心里捏著個勁,暗自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把活動辦得有聲有色。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李厚德開始從源頭找問題,全方位分析,揪出癥結所在,越挫越勇。此后辦活動,再沒少過人。“我這個人喜歡攻山頭,認定的事情必須拿下。而且,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如今看來,李厚德已經攻下了這座山頭。
眼下,李厚德正率領筑夢之星攻占另一座山頭——共享辦公。2008年金融危機,如同一場海嘯席卷而來。李厚德回憶,2008年他的日常就是看樓,天天看樓。于是,這位喜歡研究房地產,并且對投資頗有興趣的創業老兵盯上了共享辦公行業。
“我們曾奔赴美國硅谷,考察企業家創業的模式。相對比中國創業者繁瑣且漫長的準備流程,硅谷創業者更加簡潔和高效。”李厚德深受啟發,與其將時間和精力放在找房子搞裝修上面,還不如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比如科技科研、品牌專利等與企業創意有關的事。
2016年初,筑夢之星應運而生,扎身共享辦公領域,不斷開疆拓土。李厚德笑談到,“希望以后投資的企業最好能在一起辦公,這樣才能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加速企業成長。”
李厚德是一個解鎖多重身份的跨界玩家——筑夢之星創始人、明德書院創始人、賦能式投資人,每一個標簽都舉足輕重。作為明德書院的院長,這位國學教育橫插進共享辦公領域的“斜杠中年”,顯露出儒雅的一面。
盡管身上疊加著多重身份,李厚德還是最樂于提起國學。社交媒體上多是分享國學動態,曾在微博寫到,“新時代,新儒商,新使命。”醉心國學數年,李厚德還拜“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成中英為師,繼續鉆研。“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已經邁入新時期,站在新起點。我們作為追夢人,腳步可以邁得更大一點。”
酷愛研究國學的李厚德認為,“國學即商道,商道即國學。人想要成功,思想要先行。”簡而言之,做企業講究的就是為人處事,修心就是最大的商道。正因為如此,在中國絕不能把國學經典踩在腳底下創業。“為人處事是一個企業家的起點,也是中國創業故事的核心。”
商海沉浮18載,儒商李厚德有一個情懷:未來著力孵化傳統文化項目,比如書法、陶瓷、少年國學等等;同時孵化科技企業,為科技創新添磚加瓦。傳統文化和科學技術,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李厚德暢想說,“到時候,畢業了,就回去種田,過另外一種田園生活。”
共享辦公洗牌潮
“在高位時離場,在低位時進場”
2019年10月6日,WeWork撤回IPO計劃,全球創投圈一片嘩然。
僅僅兩個月,這個超級獨角獸的估值就從470億美元,懸崖式下降至78億美元,業界涌現出一些看衰共享辦公的聲音。甚至有資深人士評論到:WeWork的IPO失敗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場對于高科技公司估值虛高的擠兌即將開始。
共享辦公,并非是美國的獨角戲,中國也有眾多先行者。面對大洋彼岸頗為蕭條的局面,李厚德坦言,WeWork近兩年擴充速度太快,再加上創始人的個人問題,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去年12月,李厚德完成長達12天的美國行,就WeWork一事咨詢了美國眾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美國目前還是比較認可共享辦公模式,而且WeWork也是在低迷期闖進行業,早期是賺錢的。”
不過,李厚德也直言,國內共享辦公行業正處于低谷期,面臨洗牌。“2014年,蜂擁而上的公司大部分都陣亡了。目前國內大規模的共享辦公、聯合辦公、孵化器品牌所剩不多。”李厚德回憶起行業瘋狂的一幕:租房子,完全不談價格,要多少就給多少,一天簽一個。“共享辦公行業發展太快、太瘋狂、太不理性。”
大浪淘金,行業洗牌也是一件好事。更何況,危機之中往往潛藏著生機。李厚德認為困境中要啟用逆向思維,“我們永遠相信一個邏輯,那就是在高位的時候離場,在低位的時候進場。”
“當大風刮完,表現優秀的依舊堅挺,表現欠佳的自然就成了落葉。”李厚德總結多年的創業經驗提醒到,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創業者應該步步為營:第一步,堅守初心活下來;第二步,深耕行業,把根實實在在地扎進土里;第三步,打通盈利模式;第四步,找準做大做強的路。
“投資投的是未來不是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寫字樓市場,全球最大的雙創市場,全球最大的股權投資市場之一。李厚德還分享了一組數據:辦公需求比酒店需求大五十倍以上,是一個十萬億級的市場。未來的共享辦公,跟酒店的運營模式異曲同工,市場潛力將不可估量。
這位創業老兵堅定地看好共享辦公的前景,李厚德提醒:“永遠記住低位進場,走輕資產與強強合作模式,下一個春天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