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甲子光年(公眾號ID:jazzyear)
作者 |?王與桐
以海內外展會為主營業務的保利國展,在疫情期間遭受了重大沖擊。
國內外疫情“接力”來襲,廣交會、漢諾威工業展等大型線下展會陸續取消,這使得保利國展的主營業務在上半年幾乎顆粒無收。
為了自救,他們很快開始了一系列敏捷的數字化動作:
這家規模在40人左右,90%以上都是展會業務人員的小型公司從今年3月起便開啟了“線上展會”新模式——參與線上“廣交會”、組織線上線下結合的“美好生活展銷會”、組織讓工業領域海外客戶與中國供應商對接的線上洽談會……
雖然對展會行業來說,線上動作只能做到止損,但相比其他公司業務全面停止甚至干脆轉行賣保險的做法,保利國展等努力“上線”的展會企業,已在為可能3年內都不能完全恢復的行業寒冬做好準備。
個例背后,一個正發生在中國各行各業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意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
這里的小微企業指0~100人規模的企業。按照這個標準,中國目前有3000萬以上的小微企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他們貢獻了60%的國民生產總值,申報了65%的專利,對國家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本文,甲子光年將梳理設計密集型、計算密集型等不同類型小企業進行數字化建設的背景、需求、常見難題和應對方式。
搞好數字化,不僅是小微企業生存的重要條件,更是其彎道超車的機會。
小微企業的數字化動力
為什么數字化建設對小微企業很重要?
首先,對部分小微企業來說,數字化建設是其業務運轉的必要條件,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
設計密集型小微企業是這類企業的代表之一。
以廣告文創、影視動漫、建筑設計為主要業務的設計密集型企業,多會長期維持小團隊的“工作室”模式。
他們的設計內容雖然千差萬別,但都要使用專業的設計軟件,這是這類企業數字化投入的重點之一。
這個看似需求分散的市場,滋養了如今的SaaS巨頭Adobe,這家旗下擁有Ps(圖像處理)、Pr(視頻處理)、Au(音頻處理)等多種設計軟件的公司,最新市值已超過1770億美元,比SaaS鼻祖Salesforce還高出近200億美元。
軟件之外,要保證專業設計工具跑得順暢,設計密集型企業還必須對硬件層的數字化做足投入。
一方面,他們要采購在色彩還原度、圖形運行流暢性和處理速度上能支撐專業軟件的產品;另一方面,專業設計軟件每12~24個月就會有重要版本升級,這使得設計類企業的硬件更新成本較高。
當數字化成為“快消品”,部分工作室會走“數字化彎路”,即自己攢機器以降低成本。但實際上,自己攢很容易在后續拓展上出現問題,還會產生卡頓甚至宕機的情況,整體成本其實更高。
因此,要同時滿足充分呈現設計細節,降低卡頓和宕機風險以最大化保證輸出的條件,該類企業需要更專業的設備,比如配備高端設計顯卡、具備強大處理能力和更大顯存的專業工作站。
只有完整的數字化裝備,才能避免“設計狗”最擔心的“辛辛苦苦熬幾夜,一宕回到解放前”情況的發生。
IDC數據表明,數字化程度高的設計密集型企業平均生命周期為9.6年,高于中國小微企業2.5年的平均生命周期(數據來源:《2011年中國企業長期激勵調研報告》)。
計算密集型小企業是另一類對數字化較為依賴的企業。
比如互聯網、SaaS、AI、大數據等能以精干團隊運行的小型科技企業,他們原生于數字化時代——沒有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就不會有他們的興起。
這類企業往往具有高成長性,在數字化建設時,不僅要考慮現在,還要為以后的發展留出擴展空間。
他們首先需要大量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的算力資源。
解決方案之一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云服務。
這對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計算密集型企業來說尤其如此,因為他們需要支持大量用戶的日常訪問,這就需要巨量且短時間內波動大的計算資源,此時,彈性的云服務可以滿足要求。
大量中小互聯網公司的涌現也正是中國云計算興起的重要原因——中國云計算最早的“天使客戶”就是廣大互聯網中小企業,比如2016年,正處于快速成長期的ofo、摩拜,在一年乃至數月內,用戶量和背后所使用的計算資源就經歷了暴增。
云服務讓他們不用自建數據中心,更好地聚焦本身的業務。
而對移動互聯網之后的下一批弄潮兒——AI、數據智能、物聯網、生物制藥等硬科技公司來說,云端和本地的數字化建設同樣重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在云之外,這類企業對本地高性能IT環境的依賴,首先是因為技術特性。
AI等任務需要跑在適合做并行計算的GPU上,而云端虛擬化的GPU性能尚不理想,整體性價比不高,所以在本地部署GPU,甚至是規模較大的GPU集群成為許多新興科技公司的標配。
部分科技公司還需要做仿真測試,這對計算資源、硬件設備又有更強的要求。
以自動駕駛公司為例——他們會用到機械動力學仿真軟件Adams、流體分析類軟件Fluent、整車性能分析軟件GT-Drive等測試類軟件。
某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總監告訴「甲子光年」,該公司之前在做仿真測試時,主要使用專門的工控機,現在也在考慮一些科技大公司提供的計算平臺服務。
算力資源有了,計算密集型公司還需要一定的本地存儲能力。
對于“數據就是一切”的計算密集型企業來說,云端存儲數據和代碼,便宜且安全,但不能因此忽略風險。
2018年7月,騰訊云因為操作不當,導致一家名叫“前沿數控”的初創公司托管的價值數千萬元的數據徹底丟失,其中包括用戶檔案數據和積累多年的其他內容。阿里云和華為云也分別在去年和今年發生宕機時間。 這提醒著計算密集型企業,在使用云端存儲服務的同時,也要做好核心代碼、敏感數據的本地存儲與備份
包括算力資源、存儲能力在內的數字化建設,是計算密集型企業的根基。
在保證基本的業務運轉之外,數字化還可以助力小微企業提升業績。這對那些看起來與“數字化”“高科技”不搭界的行業來說也是如此,而且提升作用可能更大。
全行業數字化的大背景是,中國乃至全球都處在經濟下行周期,對業務單一、抗風險能力差的小微企業來說,錢尤其難賺。
今年以來的疫情,更是讓很多原本以線下業務為主的小微企業無法正常經營。IDC統計,疫情之后,營收減少的小微企業占比為75%,現金流不足支撐3個月的小微企業占比為57%??膳碌臄底直澈?,是小微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不足,倒逼本來對數字化需求可能并不迫切的小微企業思考和選擇精細化運營手段。
重慶市智慧城市規劃設計院何野院長告訴「甲子光年」,在疫情之后,他以低于市場價、以舊換新、為部分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門店提供定制化服務等策略,給重慶的零售行業小店鋪推廣“數字化武器”:一套“智慧門店”的軟硬件系統,可以采集、分析顧客的購買行為,并通過微信小程序將分析結果同步給店主,一方面可以提升顧客的消費體驗,比如更精準地推薦貨物,另一方面可以幫店主更有效率地管理進銷存,提升銷售業績。
除了精細化運營,開拓線上新業務也成了小微企業抵消損失的方式。
本文開頭提到的,通過組織線上展會來減少損失的保利國展就是案例之一。
另一家名叫超級猩猩的連鎖健身機構,其線下業務因為疫情被迫暫停,于是開始嘗試線上直播的健身服務。1月30日,超級猩猩直播首日,推出了“超猩家里蹲”活動,當天在線觀看人數達到了17萬。
趁著直播熱度,超級猩猩又在2月10號推出了14天的線上“陪”訓營,每班上限30人,售價399元。開放報名的前40分鐘,第一期上線的22個班就已全部滿員,為公司帶來26萬的收入。在這個案例中,數字化不僅是自救方式,更是彎道超車的助推器。
要想富,要想活,必須數字化。
小微企業的數字化建設怎么搞?
在理解了小微企業數字化的重要性之后,下一個問題是:小微企業如何建設數字化?
其實對所有類型的企業來說,無非“內功”“外功”兩條線:
一要對內梳理好自己的需求并明確目前市場的供給狀態,以制定包括目標、手段和具體實施時間在內的數字化計劃。
二要善于利用外部資源,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和服務商,評估產品與需求匹配度、產品性能以及廠商的持續服務能力。
小微企業的數字化建設在兩方面都有不同于大企業的難點和需求,誰能滿足這些需求,誰就能吃下這巨大的市場。
在內功,也就是內部需求梳理和明確市場供給上,小微企業——尤其是數字化經驗不足的小微企業——的難點是對可選產品和服務不夠了解。
這里甲子光年梳理了一份以業務流程為線索的小微企業數字化建設指南。
先看離錢最近的營銷和交易環節。
隨著小微企業的發展,其業務種類不斷豐富、業務數量不斷增多、訂單數量不斷增加,訂單管理和銷售管理類的軟件可以有效幫助小微企業減少管理成本、縮短銷售周期和提升客戶留存率。
以某計算密集型企業為例,其業務是提供信息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系統集成等服務。通過某客戶關系管理軟件,不僅可以統一管理所有客戶需求,還能通過字段設置快速查找跟進記錄、相關介紹、合同金額、報價單等的客戶資料,并與財務、供應鏈、倉儲、項目管理等其他軟件打通。
服務客戶的效率和質量提高,企業的發展才可持續。
再看中后臺層面,數字化能解決的是溝通、協同、人事、財務等流程需求。
很多人認為,小微企業不需要內部數字化:吼一聲就是溝通協同,一個HR就能篩完100份簡歷,財務記得提醒老板審批即可。
但實際上,管理和溝通的問題并不會因為公司規模小就不存在。
以人事環節為例,越是初創企業,人員流動率越大、各部門職責劃分越不明確、管理體系越不完善、招聘難度越大。此時,數字化工具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比如,一個便利店到底需要雇傭多少個員工?假設工作量只需10人/天,如果憑店主的經驗,雇傭了11人/天,一年就無端增加了365*10%的人力成本;如果使用了智能排班系統,根據工作量精確安排員工的人數和工作時間,則不會產生該問題。
最后看開展新業務可能會用到的數字化手段,比如線上店鋪、線上直播等。
以大眾點評為例,某線下餐館如果入選大眾點評必吃榜,瀏覽曝光量同比增加681%,線上交易總額會平均增長51%(2018年數據)。
事實上,目前小微企業各層次的數字化需求,在市場上都能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
這就到了下一步——外部采購的選擇。
在這一環節上,很多小微企業遇到的一個問題是,第三方軟硬件廠商更偏好服務大企業,對于賺錢少的小微企業不關注。
「甲子光年」采訪的某零售行業數據服務商就直白地表示:“我們只做大企業,小微企業的溝通教育成本太高了,預算又低。”
即使愿意和小微企業做生意的廠商,可能也存在后續服務乏力的情況,導致小微企業買來了產品卻用不順、用不好。
因此,在選擇必須要外采的高端IT設備和復雜系統的供應商時,小微企業不僅要看產品與服務本身的性價比,還要注意供應商的配套服務能力——整體的咨詢規劃和持續的運維支持。
很多小微企業對數字化建設 “望而卻步”的原因是,公司內部缺乏專業人才,一不知何時買,二不知買什么,三不知如何部署,四不知出了問題怎么辦。
對他們來說,買服務和買產品同樣重要,他們對外部咨詢和運維支持分外渴求。
為了更好適應小微企業IT市場的特點,不少廠商也越發重視打造自己的服務能力。以老牌個人電腦和服務器廠商、全球服務器市場份額最高的戴爾為例,他們推出了“小企業顧問計劃”以及定制化的全面解決方案,同時配備7*24小時在線的小微企業服務團隊,助力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軟件層面同理,這也是國內的軟件、SaaS廠商都開始引入“客戶成功”這個概念的原因。
通過“客戶成功經理”——在產品之外向客戶提供的全程指導咨詢服務的顧問人員——SaaS廠商可以繼續服務已經實施交付的客戶,解決新需求、推動產品迭代,以促成客戶續約和增購,只有如此,才能打平獲客成本,并賺錢。
內功外功一起修煉,這樣小微企業的數字化建設才能避坑避險、順風順水。
你所在的公司,數字化程度到哪兒了?
當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大小企業的數字化都已刻不容緩。
對抗風險能力原本就更差、市場教育更不容易觸達、業務更單一的小微企業來說,再不武裝好自己,就有被淘汰的風險。
小微企業的企業主和員工,該如何知道自己所在的公司的數字化程度到底如何?哪方面繼續保持?哪方面更需要補足?
為幫助小微企業快速明確自身數字化發展水平及其未來數字化的發展方向,IDC和戴爾聯合發布了《2020年中國小企業數字初始化指數白皮書》,呈現了戴爾服務小企業所積累的行業洞察:
戴爾把小微企業分為設計密集型、計算密集型、起步型和成長型四類,并推出了面向不同類型小企業的多種數字化解決方案;戴爾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擁有專門服務百人以下小企業團隊的大型IT廠商,面向小微企業,戴爾推出了上萬種產品配置組合以及產品定制化交付服務;同時,有超過600位戴爾顧問和工程師會7*24小時不間斷地為小企業提供咨詢和運維支持等服務。
基于20多年來在中國市場服務小微企業數字化建設的經驗,戴爾第一個提出了“小企業數字初始化”概念,此次的白皮書中也專門展現了相應的“小企業數字初始化”指數——從數字化辦公、數字化管理、數字化運營、數據管理和新技術應用五個維度,測評小微企業的數字化發展水平。
2023-04-18 鉛筆道發布了 《又一波社區經濟興起:席卷100多個社區 訂單總數超100萬個》的文章
2023-04-07 鉛筆道發布了 《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北京跑出“第一棒”》的文章
2023-03-20 鉛筆道發布了 《制造強國征途,智能檢測裝備這個“扶車人”已開始率先發力》的文章
2022-11-11 鉛筆道發布了 《長期主義“陪跑”式服務,聲網如何構筑千億實時互動生態》的文章
2022-11-10 鉛筆道發布了 《首飛前夕,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重磅亮相珠海航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