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君
作為中國旅游經濟的風向標,海南旅游恢復得如何,不但關乎海南本地經濟發展,更關乎全國旅游業的復蘇信心。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消息一出,我身邊的人都和打了雞血一樣,聽說最近去工商局注冊公司都要排隊。” 海南金海洋國旅總經理楊宏告訴記者,新冠疫情以來,他的旅行社幾乎幾個月沒生意可做。
全球旅游復蘇看中國,中國旅游復蘇看海南。“自貿港”蓄勢待發,旅游業作為海南最大的招牌,占全省1/5的GDP,既是老海南的經濟支柱,又是新戰略的先導產業。從疫情谷底到自貿狂歡,過山車上的海南旅游業,即將迎來一次真金白銀的考試——近在眼前的飛豬618,能拿到什么成績單,或許會成為這座熱帶島嶼發展的關鍵時刻。
提前三個月備戰618
楊宏告訴記者,以前他們是不參加年中大促的,原因很簡單,守著資源得天獨厚的海南,暑期訂單根本接不完,哪里還需要大促。
如今情況變了。金海洋受疫情影響嚴重,為了疫情之后的第一堂“大考”,他們精心準備了個性化小團產品,從私人定制到別墅包租,“價格都非常優惠”,楊宏本人也會參加飛豬的BOSS直播,“這段時間正在拼命研究。”
和金海洋一樣,蜈支洲島作為海南旅游最大的名片之一,也在積極準備這次最重要的大促。蜈支洲島品牌官符蘇彬告訴記者:“目前蜈支洲島的接待量,僅恢復到了歷史同期的三成左右,今年618我們特意選了銷量最好的爆款產品來做促銷,力度非常大。”
根據飛豬平臺的統計,今年618,來自海南的旅游產品特別“瘋狂”,不僅數量創歷史新高,折扣力度也大。“應該是疫情和自貿港雙重影響的結果,”飛豬消費者營運部總經理趙磊說,“過去半年他們非常艱難,但現在每個人都斗志高昂,作為平臺我們也在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幫助。”
搶回失去的5個月
關于旅游發展的描述,密集出現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分析人士指出,旅游將在自貿港大計劃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吸引眼球、人才和資金。
疫情之前,海南旅游一直在高速增長。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海南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311.2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0%。
“大鱷”們也早已“聞雞起舞”。復星集團高調在海南布局旅游產業,截至目前已經登記注冊了海南復星旅游、亞特蘭蒂斯、酷怡國際旅行社等公司,還于今年4月新注冊了復星旅游文化投資公司,注冊資本10億人民幣。
而中國旅游集團也在2018年9月將總部正式遷冊到海南,截至2019年底,中國旅游集團在海南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63.6%,地方稅收(實繳)貢獻總額同比增長約64.5%,總營業收入在海南旅游經濟收入中的比重占到約16.7%。
但疫情中斷了這種勢頭,今年1月到4月,海南接待游客同比下降58.4%,旅游收入同比下降61.8%。
“確實很艱難,但這也是一個洗牌的過程。”楊宏說,“升級產品、培訓人員、維護設施、開拓線上渠道、整合優質資源…可做的事很多,我們普遍的共識是,需求只是被壓制和延遲,疫情期的缺口會在可安全出行后彌補回來。”
海南人不但樂觀,并非常具有行動力。4月16日,三亞旅文局調研員唐嗣銑登陸飛豬直播,為三亞旅游“打call”。直播地點選在三亞的標志性景點天涯海角,唐嗣銑身著島服華麗登場,還在直播間跳起了舞。當天,三亞即登上飛豬平臺城市熱度榜榜首。
到了五月,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在飛豬超級品牌日活動中,成交1.12億元,旗艦店認知人群增長了7倍,粉絲增長超過40%,這即便在疫情前也令人驚嘆。
飛豬消費者營運部總經理趙磊認為,與OTA不同的是,飛豬依托阿里生態的力量,能夠幫助旅游品牌不斷破圈,這對于打破旅游低頻消費的屬性十分重要,旅游商家得到的是訂單、粉絲會員、營銷的全方位復蘇。
互聯網已成旅游基礎設施
在很多海南本地旅企看來,互聯網已經成了海南旅游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楊宏認為,疫情加速了這種認知過程,“所以大家才這么看重今年的飛豬618”,他告訴記者,他們從2016年開始大力發展線上渠道,現在看來這顯然是一步眼光長遠的好棋。
蜈支洲島的符蘇彬也認為信息化是海南旅游極其重要的發展方向。“疫情影響了大家的出行方式,疫情之前線上渠道的銷售占總量大概40%,現在已經翻倍到80%,人們的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會改,所以這種狀況在疫情后也會保持。”
而互聯網不僅僅意味著流量,還有各種數字化賦能。比如大數據帶來的精準營銷、私域陣地的粉絲運營,都是旅企們面臨的熱門課題。
對于“自貿港”給海南旅游帶來的變化,符蘇彬認為,主要集中在國際化和旅客消費預期提高帶來的產品升級,更多的旅客、更多國際化對接、更多的中高端產品、更多的私人定制、更多的健康和體育產品、更強大的信息化,都會是看得見的變化。
而楊宏則表示:“對我們來說,不管是國際旅游島還是自貿港,旅游肯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對前景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