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冰刃4 Plus
一直以來,“游戲本”的在大眾認知中的屬性,都有“因便攜而閹割性能”的印象,對于很多發燒級玩家而言,選擇游戲本也有很多無奈因素在里面,比如空間不夠還要多地遷徙的學生黨,或者想在外出旅途中能夠享受游戲的愛好者,而ROG 冰神4 Plus的推出,可以說徹底改變了筆者對于“游戲本”的傳統認知。
在其硬件參數中,既有著標壓版英特爾第10代酷睿處理器以及英偉達RTX 2080 Super這樣的頂級性能硬件,同時也擁有300Hz刷新率的頂級電競屏幕。即使放到專業電競領域,也很難找到能夠與之競爭的設備,這些“堆料”讓這款游戲本產品的表現,遠遠超越了“便攜玩游戲”的定位,反而更像一臺為專業電競設計的產品。
外包裝與主機
和前不久體驗的ROG 幻14產品一樣,ROG冰刃4 Plus的包裝采用了相同的設計風格,只不過由黑白風格變為了大家更熟悉的ROG黑紅風格。由于主機的尺寸達到了17.3英寸,因此將配件與筆記本進行了分包處理。
ROG標識
ROG冰刃4 Plus采用大量的金屬材質,A面采用不同的金屬拉絲工藝處理,ROG的“大眼睛”logo為金屬光澤,整體的材質處理非常好,配上灰色的底色,可以說低調中又透著一點高級的質感。
配件
配件包中除了可以看到常見的電源適配器以外,提供了很豐富的配件功能,由于其硬件配置對功率的需求非常高,所以電源適配器的體積與其他頂級游戲本基本相同,外出時需要一起攜帶。
獨立的攝像頭組件
ROG冰刃4 Plus采用了高屏占比設計,因此在結構上有所取舍,比如將攝像頭設置為獨立配件,不過其定位不會像商務本那樣對視頻通話有較高要求,同時對游戲主播等用戶群體,內置的攝像頭很難滿足高質量需求,所以這一點ROG考慮還是比較不錯的。
各類配件上都有ROG標識
在所有的配件上,無論自身體積大小,也都刻上了ROG的logo,一方面可以滿足高端玩家的需求,另一方面確實讓整個品牌的獨特風格融入到了玩家接觸的每一個小物件當中,這也是ROG能夠塑造出高端、發燒印象的一個小細節。
鍵盤設計
筆記本的C面采用了面向游戲用戶的鍵盤設計,整體鍵位更加靠下并且布局十分緊湊,觸控板位置也針對布局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整體來說其按鍵排布更加類似于常用的104鍵位鍵盤,這也是考慮到游戲玩家更多地接觸到標準鍵盤布局而進行的特殊設計。
大面積散熱孔以及可以發光的ROG標識
鍵盤上方有比較大面積的留空區域,除了中間的logo以外,其他區域均為散熱孔,這也是為了保證整機散熱性能的最大化,在稍后的散熱測試中,也可以看到頂部區域與底部鍵盤區域的溫度表現。
全RGB鍵盤
除了較為特殊鍵位設計以外,鍵盤還保留了獨立的音量滾輪按鍵與全RGB背光的設計,不僅使得產品更加酷炫,也讓低光環境下可以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
特殊的結構設計
另一個設計上比較特殊的點則是ROG冰刃4 Plus采用的翹腳設計,此前的幻14產品是通過屏幕底部結構支撐起筆記本D面,而ROG冰刃4 Plus則在背面設計了一塊柔性結構,當開啟筆記本時,散熱倉內的結構開啟,在正面頂開一道通風口,增大通風量。
左側與右側接口
接口方面,ROG冰刃4 Plus左側為AC電源接口、HDMI2.0接口、USB3.2 Gen2的Type-A接口、USB3.2 Gen2的Type-C接口,支持DisplayPort1.4、以及3.5mm音頻接口,右側則配備了安全鎖孔、USB3.2 Gen2的Type-C接口,支持雷電3技術,還有兩個USB3.2 Gen1的Type-A接口。
底部認證
在性能方面,從ROG冰刃4 Plus身上所貼的認證就可見一斑,除了第10代酷睿i7、英偉達RTX系列顯卡以外,ROG還為其搭載了一塊300Hz、3ms響應的1080P屏幕,此外該產品還支持Hi-res認證與Wi-Fi 6網絡,可以說在畫質、硬件與音效表現上全部都是頂級配置。
屏幕色彩
鈦媒體也用紅蜘蛛X校色儀對這塊屏幕的素質進行了測試,可以看到sRGB的覆蓋達到了100%,同時也達到了82%的P3色域以及79%的Adobe RGB色域,在筆記本產品中,不僅其刷新率和響應速度為頂級,在色彩上同樣具備頂級素質。
頂級硬件配置
驅動這臺發燒級游戲本的核心,是英特爾第10代酷睿i7 10875H,具備8核心/16線程的規格,單核心最高睿頻達到了5.1Ghz,顯卡則為英偉達RTX 2080 Super Max-Q,同時配置了32GB 3200MHz雙通道內存以及1TB NVMe PCIe SSD,可以說你能夠想到的在市面上最強的移動芯片,它都已經具備了。
3Dmark分數
在3Dmark的Time SPY測試環節中,整機的得分達到了9340分,即使放到桌面級平臺,這也是一個較為不錯的成績,游玩最新的3A大作完全沒有問題。
SSD性能測試
SSD對于日常體驗中的系統響應速度同樣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AS SSD軟件可以看到,硬盤的讀取速度超過了2800MB/s,寫入速度也超過了1300MB/s,硬盤最終得分達到了4324分,足以為發燒級玩家提供最快的游戲場景加載體驗。
靜音檔位與增強檔位性能測試
在ROG上的奧創智控中心中,也提供了多個性能檔位,這里鈦媒體分別用CPU-Z測試了靜音與增強檔位的CPU能力,在靜音檔位下,風扇以極低轉速就可以滿足散熱需求,即便如此,CPU的單核分數還是超過了400分,應付日常需求有很大的性能冗余空間。
而增強模式下,系統會自動超頻CPU,此時單核分數達到了513,多核則為5032,與桌面級的i7 10700相比,差距并不大,這也為游戲高幀率與各種圖片、視頻后期處理提供了強有力的算力支持。
CineBench R20分數
另一款CPU測試軟件CineBench R20中,ROG冰刃4 Plus單核的得分達到了452分,多核心則達到了4070分,多核心性能已經甩開了同為8核心16線程規格的桌面級處理器AMD R7 1700X。
《極限競速:地平線4》畫面
在游戲實測的環節當中,鈦媒體此次選擇了幾款發售時間較近的3A大作,包括《極限競速:地平線4》、《荒野大鏢客:救贖2》以及《F1 2019》,這些都是目前頂級畫質表現的游戲作品,對于顯卡、CPU的性能要求較高。
《極限競速:地平線4》測試結果
《極限競速:地平線4》采用默認的極高畫質運行,在整個測試環節中,比較簡單的光影場景可以維持在120~140FPS,而夜晚+雨水的復雜場景,幀數則會降低至100~110FPS,最終得到的平針幀率為114FPS。
《荒野大鏢客:救贖2》畫面
《荒野大鏢客:救贖2》的設置選項相對而言更加復雜,這里關閉了各向異性過濾和抗鋸齒相關選項,分辨率設置為1080P,其他畫質均調至最高。
最終測試結果與設置
最終的結果,該游戲達到了最高125FPS、平均80FPS的表現,流暢游玩完全沒有問題,即便是光影復雜的場景也可以維持在70FPS以上,ROG冰刃4 Plus絕對是不輸桌面級產品的游戲本。
《F1 2019》測試結果
《F1 2019》的游戲實測當中,同樣采用了默認的最高畫質、開啟抗鋸齒,關閉垂直同步,最終游戲的平均幀率達到了119FPS,最高幀率達到了136FPS。
《CS:GO》游戲表現
鈦媒體還對《CS:GO》這款網游進行了測試,這里幀率表現已經不是關鍵,因為該游戲都無法吃滿RTX 2080 Super Max-Q的全部性能,《CS:GO》在維持166FPS的平均幀率下,顯卡占用率為41%。
通過慢放可以看到FPS游戲對刷新率要求更高
對于FPS游戲而言,高刷新率屏幕十分重要,很多專業電競選手都會選擇240Hz的顯示器來達到最佳的游戲競技能力,ROG冰刃4 Plus的300Hz屏幕完全可以滿足專業電競選手的需求,高幀率可以讓頂尖選手在開槍瞬間取得先機,決出勝負。
散熱能力測試
在散熱與噪聲測試方面,通過運行AIDA64的壓力測試,勾選FPU與GPU選項,可以看到此時CPU與GPU均處于高負荷狀態,但是其溫度表現仍然十分不錯,這些都得益于冰川散熱架構以及機身內設置的6熱管系統。
furmark烤機測試
另外,鈦媒體也用furmark對GPU進行了30分鐘以上的測試,最終溫度穩定在70℃左右,對于一款筆記本來說,這個溫度可以使顯卡在最高負載下依然處于高頻狀態,不會降頻。
頂部溫度表現
觸感溫度表現上,頂部靠近出風口位置,還是可以比較明顯地感受到發熱的,溫度實測在45~52℃,這也說明了正面多出來的散熱孔并不是純粹的裝飾作用,而是實實在在的散熱輔助。
鍵盤溫度測試
而ROG的設計起到的作用就是避免了鍵盤區的高溫,整個鍵盤區的溫度表現控制的非常好,基本都在36℃,長時間以高壓力運行游戲,也不會感覺到鍵盤燙手。
噪聲表現
ROG冰刃4 Plus在開啟增強模式后的烤機中,近出風口位置的噪聲為60分貝,只要稍微離遠一些,風扇噪聲的感知度就會進一步降低,不過對于非常安靜的環境或者追求靜音的用戶而言,開啟靜音檔位更加合適,增強模式更適合高強度的游戲體驗。
ROG冰刃4 Plus絕對配得上“旗艦游戲本”這個稱號,同時它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強性能的移動游戲平臺之一,外觀設計上不僅兼顧了美觀與個性化的需求,同時在接口、屏幕、散熱、性能等方面,都沒有妥協。對于發燒游戲玩家,這就是一臺可以移動的專業電競產品。(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鄧劍云,編輯/鐘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