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新浪微博負責人,針對微博在蔣某輿論事件中干擾網上傳播秩序,以及傳播違法違規信息等問題,責令其立即整改,暫停更新微博熱搜榜、話題榜一周,時間自6月10日15時至6月17日15時,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同時,要求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新浪微博依法從嚴予以罰款的行政處罰。
前世因,今世果。新浪微博的“過火”行為將自己推上了輿論的“熱搜”。事實上,新浪微博并不是第一次操縱輿論,但被網信部門點名后,作為公共社交平臺新浪微博會停止“輿論操控”嗎?其CEO王高飛又會如何抉擇?
蔣某是誰?
外界有聲音認為,根據網信部門的通報來看,蔣某無疑是天貓總裁蔣凡。新浪微博干擾傳播秩序,指的就是今年4月,天貓總裁蔣凡妻子董花花發微博喊話如涵CMO張大奕:不要招惹自己老公。
此事發跡于微博,最終不了了之。按常理,蔣凡、張大奕二人本身就是企業家,且張大奕還有網紅身份,輿論擴散后一定是會在微博引發探討的,但此次事件中,相關話題熱度始終不高,甚至最終直接在熱搜話題榜中消失。
此外,該事件發生后,蔣凡妻子微博被刪,引外界猜測不斷。目前,微博被刪原因是官方操作還是個人所為仍沒有準確答案。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截止2019年3月31日,阿里持股為30.2%,擁有15.8%的投票權,依然為新浪微博第二大股東。
所以為何在蔣某輿論事件中干擾網上傳播秩序,答案一目了然。
作何解釋?
針對網信部門約談,新浪微博回應稱:“將嚴格落實管理要求,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違法違規信息管控,健全完善內部審核處置流程,積極維護網上傳播秩序,構建微博社區的良好生態。”???
不過,類似事件恐怕并不是第一次發生。
“操控輿論”一直是新浪微博的拿手把戲,官方買榜以及第三方刷榜也都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如果說干涉“蔣某事件”是資本家的游戲,那新浪微博的熱搜生態其實更像一場交易。
2017年9月,李榮浩微博發文稱唱片公司為了讓更多朋友看見歌謠的MV,買了熱搜第五的位置;2018年1月3日,王思聰曾在微博發文,30歲生日被人買熱搜拿來擋子彈。
從新浪微博的角度而言,近年來,一直緊抓“熱搜榜”審核,但這些也僅僅是針對第三方機構的刷量行為,換言之,合作就應該找官方。
有何蹊蹺?
和訊科技了解到,目前新浪微博熱搜位3、6為廣告位,前者一般明碼標價,后者多為合作資源置換。
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想增加事件上熱搜的機率,除了第三方公司刷榜外,也需要在官方的賬號上進行一定程度的付費營銷,這樣會增加上榜機率,且新浪微博內部組別眾多,存在競爭機制,需要多方面“打點”。此外,熱搜除了機器選定外,還需人為判定,這也讓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新浪微博手中。
“目前市面上也有新浪微博的外包公司可以操作熱搜業務,也就是等于間接和官方合作”,上述知情人士說。
“換湯不換藥”的游戲背后,其實新浪微博給你看到的是“競價熱搜”。
有勇氣嗎?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業務局負責人強調,網站平臺應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健全管理制度,明確內部審核處置流程,既不得為違法違規信息提供傳播平臺,又不得隨意干預信息正常呈現、干擾網上傳播秩序。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將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管,督促相關網站平臺加強內部管理和自律,依法依規開展服務。
所以,擺在新浪微博眼前的最大問題是,熱搜的定位是什么?盈利產品還是基于大眾熱議的話題榜單?
截取時間:6月11日12:00分(左) 6月10日15:00(右)
起碼目前來看,更偏向于前者。根據上圖可以看出,在新浪微博熱搜榜被要求停更后,其廣告位仍有變動。也就是說,此前承接的廣告合作還在“滾動播出”。
從微博財報來看,2019年Q1至2020年Q1,新浪微博廣告與營銷收入分別為3.411億美元、3.707億美元、4.125億美元、4.059億美元、2.754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3%、0%、1%、-3%、-19%。
可以肯定,如果將熱搜去“商業化”勢必會讓新浪微博“雪上加霜”。對于平臺方引導輿論、干擾輿論一事,網信部門已經給出評判。而互聯網社交平臺依托于社會與用戶的信任,并不是企業本身的自留地與后花園。
如果未來新浪微博仍舊存在人為操控、明碼標價、外包合作等行為,勢必會讓熱搜的“權威性”再次下降。岔路口將至,如何邁步,王高飛需要仔細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