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創業邦
市場的注意力總是有限的:
BAT之后的TMD,TMD后還有PBL的說法(雖然瑞幸已經成了笑話),時代似乎變了。
不說普通網民的感受如何,也不論是騙局還是金礦,近兩年資本市場頗有一種急切押注下一代互聯網公司的風潮。
我們在《B站會成為兩微一抖后的新一級嗎?》中提到:
理論上,任何一個聚攏了龐大用戶量的新媒體平臺都有可能成為新的公共傳播平臺。
然而,月活超過三億的快手、月活超過兩億五千萬的今日頭條,都沒有成為“兩微一端”中客戶端衰弱后的新一極,反而是抖音后來居上。
但實際上抖音在公共傳播的影響力上相較兩微還是差不少,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短視頻的內容形式,缺乏強連接、表達、互動的人際關系鏈條,從而無法產生公議空間(這點上快手也一樣)。
微博、微信依托社交網絡建立起的大眾傳播網絡長期看仍然還未有被取代的跡象。
據CNNIC數據制圖
CNNIC歷年的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出,微博的使用率依然是逐年緩慢提高的。
用戶數據層面也能看出端倪,微博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顯示,截止今年3月底,微博月活躍用戶達5.5億,日活躍用戶達2.41億,同比分別增長了8500萬和3800萬,均創下單季凈增長歷史新高。
但另一方面,營收的數據卻在下滑,財報顯示,微博一季度凈營收3.234億美元,同比下降19%;凈利潤為 5210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1.504億美元,同比下降65%。
這是微博首次單季營收環比下滑,也是連續第四個季度凈利潤下滑,考慮到疫情原因,這種來自廣告客戶減少的營收縮水還有長期不確定性。
冷落還是低估?
微博其實是B站的同年,甚至細算下來,B站還要比微博早上線兩個月。
但兩者的估值已然拉開大半個身位,一季度的財報發布后,B站目前市值是114.13億美元,微博市值是67.66億美元。(2020.05.25)
從當前營收與商業化的前景來看,B站的市值其實是有相當程度高估的,微博雖然利潤在下降,但根據在線廣告行情來看,基本上已經是處于底部了,隨著國內經濟逐漸正?;?,未來幾個季度的微博廣告業務優化調整的空間還有很多。
企業估值多是基于財務信息與市場不確定性的波動,但用戶層面來看,5.5億MAU的微博仍然是微信之外最大的公共流量池。
某些情況下,公共屬性是會擠壓商業空間的。
疫情期間除了廣告客戶的自然減少,出于“公共資源”調控的宏觀原因,稀釋廣告內容也是各個互聯網平臺的必然策略,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互聯網廣告在一季度尤其是疫情前兩個月的直接收入。
比如,電商直播的全網熱潮,也是三月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以及復工復產的前提下才被釋放的。
商業地段的消費空間還在有序復蘇,在線廣告的緩慢恢復也會跟上,尤其是社會化事件營銷,主場還是在微博。
再有,基于微博社交廣場的基本盤,微博其實在用戶層面從未被冷落。
微博熱搜依然是當前網絡公議最重要的尺度,即使熱搜本身存在很多問題,并且無法簡單評判熱搜的利弊。
對個人生活而言,還有一種說法“現代人都有兩張面孔,一張在微信,一張在微博?!边@種差異化的社交需求是一種表達需求。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和德國班貝格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信息系統雜志》上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面對這種壓力時,人們通常不是選擇停止或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而是會從社交媒體上的一個功能轉移到另外一個功能。
對普通用戶而言,短視頻、直播的表達門檻更高,并且其實更偏向表演,于是承接大部分表達需求的還是在微博。
圍觀與表達同在,是微博不變的基本盤。
微博的產品焦慮
非剛需的互聯網產品(剛需特指支付、即時通訊一類),都在于不斷對抗用戶習慣拋棄的過程中。
上文提到的微博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公共屬性,但從用戶層面而言,僅就社交功能而言,微博的可替代性也很強。
尤其是當“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變成了“隨時隨地發現糟心事”后,這種平臺氛圍的惡化帶來的挑戰是一種更長期的隱患。
去年微博上線了獨立App綠洲(實際上資源是與微博打通的),“中國版Instagram”的模樣又一次出現。
其實早在2015年,微博就測試過一款名為“換換”的圖片社交應用,主打以圖換圖,同時提供標簽、貼紙、濾鏡等功能。
“換換”App,2015年
或許是由于投資的一下科技推出的“小咖秀”大火的原因,微博并未對“換換”這款產品投入多少資源,到了2018年,快手抖音的短視頻格局已經落定。
到2019年9月正式上線的綠洲,其實可以看做從微博切分出的圖片社交產品,達人、內容、社交關系都有微博資源的直接接入。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綠洲月活躍用戶規模超過1000萬,坦白講,在微博強資源的導入下,這個成績并不算出色,甚至可以說挺糟糕的。
“中國版的 Instagram”這個概念或者說愿景,自從2012年 Instagram 被 Facebook 被收購,并且長時間保持良性增長的情況下,始終在被不斷的提及。
這個問題的產生,很大原因在于國內用戶對于“圖片+社交”的需求實際上早已被諸多細分應用切分:
工具類的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等解決了用戶的P圖、美化需求;VSCO、NOMO、MIX 等濾鏡調色工具;LOFTER、美圖社區這樣的社區化產品,小紅書、nice、in 這樣的生活方式分享產品;甚至還有諸如換臉相機、最美證件照等更加細分的產品。
另一邊,微博、QQ空間、朋友圈等本來就兼具“圖片+社交”功能的產品,才是圖片社交的主陣地。
由此造成了一個現象是:用戶往往在別的工具軟件將圖片調整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后,再分享至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圈中。
這就導致了所謂圖片社交的一個基本特征,工具性和社交性難以兼得。
再與 Instagram 的成功做對比,還有一個原因值得注意,Instagram 成立于2010年,兩年后被 Facebook 收購,幾乎是與移動互聯網發端的脈絡相承。
簡單來說,彼時做圖片社交的需求缺口和市場空間都很大,且有 Facebook 的流量扶持, Instagram 才得以在未來幾年吊打競品Snapchat。
僅從產品形態與功能上看,綠洲成為微博業務突破點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對很多需要微博的社交廣場或follow名人明星,又不喜微博產品形態的用戶或許有一定吸引力的。
綠洲其實反應了微博的產品焦慮,由于流量過度商業化的弊病,以及短視頻等不同樣態競品的崛起,如今的微博在商業化上面臨著各種擠壓。
對既有微博產品的優化是一方面,一款產品的出位也能帶來突破,趁它還未被真正冷落前。
或許,近兩三年我們還能看到微博或者說新浪在新產品上的更多試水。
2023-04-18 鉛筆道發布了 《又一波社區經濟興起:席卷100多個社區 訂單總數超100萬個》的文章
2023-04-07 鉛筆道發布了 《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北京跑出“第一棒”》的文章
2023-03-20 鉛筆道發布了 《制造強國征途,智能檢測裝備這個“扶車人”已開始率先發力》的文章
2022-11-11 鉛筆道發布了 《長期主義“陪跑”式服務,聲網如何構筑千億實時互動生態》的文章
2022-11-10 鉛筆道發布了 《首飛前夕,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重磅亮相珠海航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