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經典諜戰片《暗算》把密碼的神奇世界帶入大眾視野,尤其是《聽風》描寫了一群“靠耳朵打江山”的人,憑借一雙特殊耳朵尋找一部特定電臺并獲取密文的故事。在很多人為密碼這個神奇事物驚嘆的同時,殊不知密碼學正是目前最火前沿技術區塊鏈的技術起源。
5月12日,火幣研究院推出“區塊鏈百家講壇”第七季課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斌以《區塊鏈與密碼學的故事》為主題,指出密碼學是構成區塊鏈的重要基石,并闡述了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的密碼學原理以及區塊鏈的應用場景。
目前,“區塊鏈百家講壇”第七季課程已同步騰訊視頻、愛奇藝、網易云課堂、優酷、喜馬拉雅、B站、知乎、巴比特等各大平臺,搜索“區塊鏈百家講壇”即可免費觀看。
其實,密碼學的歷史幾乎與人類使用文字的時間一樣長,那么誕生于數千年前的密碼學為什么可以成為區塊鏈的核心基石呢?
唐斌指出,區塊鏈采取了密碼學中對稱秘鑰、非對稱秘鑰、哈希算法三大重要算法,可以說是密碼學支撐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性、匿名性五大特性,才得以讓區塊鏈技術解決了人與人之間完全信任的問題。
在本期百家講壇課程中分別介紹了對稱密碼體制、非對稱加密算法、哈希算法以及應用。對稱密碼體制是一種傳統密碼體制,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鑰。日常生活中各種門禁卡、銀行卡、POS機刷卡消費都是使用對稱秘鑰,在區塊鏈中應用于非直接公開數據的加密、區塊鏈溯源數據加密等。
非對稱加密算法,包括公鑰和私鑰。公鑰與私鑰是一對,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兩個不同的密鑰,消除了用戶交換秘鑰的需求。中國10億人次銀行U盾、企業注冊U盾、警務系統身份認證、電子簽名、互聯網HTTPS安全網站、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都是常見應用,可應用于區塊鏈電子發票、加密幣電子簽名、匿名性中身份認證保證信任、私鑰錢包等等。
哈希算法,是把任意長度的輸入通過散列算法變換成固定長度的輸出,該輸出就是散列值或稱哈希值。在現實生活中,金融支付中電子簽名、網站登錄、數據庫密碼存儲均采用了哈希算法,而區塊鏈中哈希算法生成數字摘要(電子指紋)、防篡改、工作量證明,挖礦。
區塊鏈作為可信價值互聯網,將成為下一代互聯網應用的核心支柱。唐斌直言,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不僅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組織信息方式,還給密碼學帶來了全新的應用場景。 例如區塊鏈發展逐漸成熟,從金融領域逐漸擴展到供應鏈金融、供應鏈溯源等多個領域,不僅解決了多個行業痛點,還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當前,區塊鏈已成為中國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2019年中國頒布密碼法,攜帶中國密碼算法成為世界標準算法之一。對于未來,唐斌預測,在密碼法的保駕護航下,中國區塊鏈的發展之路必將更加穩健,為快速走向世界提供有力保障。
據了解,“區塊鏈百家講壇”是國內知名區塊鏈研究機構火幣研究院推出的在線免費精品課程。此課程分為科普認知和深度專題兩個系列,既是區塊鏈初學入門的第一堂課,也是深化進階、探索前沿的窗口。
2021-12-03 中國財經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歐科云鏈持續研發輸出創新成果》的文章
2021-11-18 中國財經發布了 《歐科云鏈:元宇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帶來新發展機會和希望》的文章
2021-11-15 中國財經發布了 《火鏈科技CEO袁煜明:用區塊鏈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