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房產巨頭萬科也做起了豬肉生意。
5月7日,萬科的一則招聘廣告在業內廣泛流傳。招聘需求顯示,目前萬科食品事業部共發布五個社招崗位,包括豬場拓展經理、開發報建專員(養豬場)、獸醫(豬場)、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預結算專業經理(養豬場),工作地點均在深圳,薪資信息則未透露。
招募令顯示,今年3月萬科已正式成立了食品事業部(BU)。萬科表示,在業務開展初期,事業部主要布局三大領域: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為了發展這個事業部,萬科特地調來了效力公司近二十年的集團合伙人譚華杰掛帥。
養豬還能比房地產更賺錢?2019年下半年以來,豬肉價格一路狂飆,引無數巨頭為此折腰,萬科想要分一杯羹也在情理之中。萬科董事會秘書朱旭對外表示,這并不足以為奇,“萬科的最終目標是成為美好生活的場景師,食品是美好生活最基本的場景之一。”
豬肉太貴了
萬科突然加入跨界養豬大軍
在跨界養豬這件事上,萬科雖然遲到,但還是沒有缺席。
其實在去年年底的一個活動上,王石就曾直白地向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討教,“今年養豬賺了多少錢?”當時,劉永好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低調地說,“今年效益不錯,比去年同期翻的比較多,請你吃飯一點問題都沒有,吃豬肉。”
沒想到,三個月后,萬科真的一腳踏進了養豬業。對于為何成立食品事業部,萬科在招聘信息中進行過解釋,2018年萬科將集團戰略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2019年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給萬科客戶購置食品帶來不便。
因此,萬科于今年3月正式成立了食品事業部(BU),業務開展初期,主要布局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等三大領域。
萬科的養豬大業并非心血來潮。早在2018年,就有媒體報道,萬科在將投資方向向農業領域拓展,謀劃了種養循環產業園項目,打造飼草種植、種豬繁育、商品豬育肥和屠宰、食品加工和冷鏈物流為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
而對于養豬,萬科在物流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9年萬科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萬緯物流進駐44個城市,獲取138個項目,其中高標庫123個(包括9個高標庫與冷庫一體化綜合物流園),冷庫15個,可租賃物業的建筑面積約1086萬平方米。
那么,萬科為何此時進軍養豬業呢?從2019年財報來看,萬科的表現有些差強人意,報告顯示,公司2019年取得營業收入3678.9億元,同比增長2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88.7億,同比增長僅15.1%,增速低于同行碧桂園28.2%以及融創的35.7%。顯然,不溫不火的萬科,急需一個新的增長點。
養豬比賣房還賺錢?
碧桂園恒大萬達早已殺入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眼下,養豬風口正演繹一個又一個造富神話。
萬物皆下跌,唯有肉價高。受“豬周期”下行、非洲豬瘟疫情沖擊等因素的影響,豬肉價格一飛沖天,中國政府網數據顯示,2019年生豬平均收購價由年初的14.1元/公斤漲至年末的33.69元/公斤。
受此影響,養豬大戶們業績“飛起”。新希望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820.51億元,同比增長18.8%;凈利潤50.42億元,同比增長195.78%。其中,豬養殖業務實現營收74.87億元,營收增幅位列該公司5大業務板塊之首。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的凈利和凈利增速均超過了約90%的A股房地產上市企業,營利能力之高令人咋舌。
新希望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生豬出欄數量穩步提升,且生豬銷售價格持續上漲,豬產業利潤得以實現大幅上漲。
中國豬企“老二”牧原股份市值同樣水漲船高,從市值不足千億到2700億,牧原股份只用了一年時間。這也為創始人秦英林家族帶來巨大收益,身家暴漲900多億,最終以1173.8億元位列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9名。
事實上,跨界養豬潮的興起早已不是一天兩天了。從阿里、網易、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到房企龍頭碧桂園、恒大等等,都已系數入局。
早在2004年,華爾街巨頭高盛就看好了養豬這門生意,曾斥資數億收購十幾家養豬廠;2009年,網易CEO丁磊也開啟了養豬之路;2018年,同為互聯網巨頭的阿里、京東也加入養豬大軍,主打 “人工智能領域養豬”,一個推出ET大腦,一個祭出“豬臉識別”;比起前面幾家公司,萬達、恒大的入局則是“醉翁之意不在豬”,旨在扶貧。
但是,養豬并非一本萬利,高大上的巨頭們做起接地氣的養豬生意也常有失手。高盛在華養豬“操盤手”艾菲格最終被天邦股份收購,只留下一句“我們確實高估了自己”。萬達掌門人王健林也曾透露跨界帶來的“水土不服”, “蓋個豬場要幾個億,我們蓋個五星級酒店才多少錢?” 2016年年初,萬達集團決定放棄在丹寨縣建立30萬頭養豬場的計劃。
如今,萬科殺入,這門豬肉生意更加熱鬧了。只是地產精英養豬,能否賺錢還是先打上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