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手機報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萬贏信采編:我們要把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宗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著力解決黨性不純、政績觀錯位的問題提到議事日程。這些要求旨在破除形式主義存在的思想土壤,促使每名黨員干部形成反對形式主義的自律自覺,如此才是最根本、最長遠的治本之道。


反浮夸自大是對“實事求是”的再呼喚
“杜絕浮夸、吹牛,堅持干事創業,關鍵在人;堅持實事求是,力戒形式主義、崇尚實干精神,同樣關鍵在人。”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解讀表明:形式主義歸根結底是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出現動搖,權力觀、政績觀嚴重扭曲所致。他說:“如果不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執掌公權為了誰、干事創業為什么的問題,無論是治標的措施還是治本的策略,最終都會淪為另一種形式主義,換個‘姿勢’繼續害人害己毀事業。”
我看了這篇報道的第一感覺是“心驚膽顫”,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們干部的隊伍里就出現了追求“學歷”的現象,很快就出現了大批的“大專”,有的原來是初中水平,上了半年黨校回來就成了“大專”。現在在北京有個區稅務局,一名局長,6名副局文化水平全成了“研究生”。“實在是讓人納悶,在我們的中國過去有經濟的大躍進,難道說現在的文化也有了大躍進。為了當官瞎報個學歷,是個人問題,如果為了炫耀改革成果,那可就是貽害國家,危害民族了。中國歷來有浮夸之風,我希望不要浮夸,多講點實事求是吧。”萬祥軍說。
萬祥軍指出,反浮夸自大是對“實事求是”的再呼喚。黨和干部一定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實干與實事求是的作風。正輿論監督的公正是社會進步和民主發展的體現。然而當前由于大規模的出現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求務實,浮夸泛濫,更有甚者,這些崇尚浮夸、吹牛的群體和一些不務實的媒體一旦結合,后果就來了~這些企圖利用新聞傳媒搞浮夸的還大有人在。他表明,這既有制約機制不力、干部任用制度不科學、監督機制不健全等方面的社會原因,也有新聞傳媒遏制不堅決,為浮夸風提供了市場,迎合了浮夸者嗜好的主觀因素。新聞媒體應首先鏟除浮夸土壤,讓好大喜功的浮夸者行為收斂,使自欺欺人的弄虛作假者銷聲匿跡。。
據悉,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觀點頻道發布《人民網三評浮夸自大文風之一:文章不會寫了嗎?》一文,認為“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歐洲后悔了”之類的文章,高喊《在這些領域,中國創下多個“世界第一”!無人表示不服》;鼓吹《別怕,中國科技實力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占據中心位置”、“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一經濟體”等聲音均屬浮夸自大。
而且,這些浮夸自大的“雄文”的共性是一無事實骨架,二無內容血肉,三無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殼,經不起一點風吹日曬。離真相卻越來越遠,容易造成公眾走進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狂妄誤區,導致社會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維程序化的認知閉環。成為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
之后,人民網又發布第二篇文章:《人民網三評浮夸自大文風之二:中國人不自信了嗎?》,旗幟鮮明的指出,“只有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精神才是中國人民應有的氣質和稟賦。”,我們所取得的不平凡成不是吹出來的,以偏概全、任意拔高、盲目樂觀的情緒和傾向值得反思。“天下第一”的錯覺助長了民粹主義情緒,有百害而無一利。中國的自信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助推,我們的底氣不需要如此“注水”,必須杜絕一切浮夸自大……
既然號稱“三評”,第三篇文章《文風是小事嗎?》很快就刊出了。文章中指出,文風不是小事,因為文風還連著黨風民風。語言漂浮、文風浮夸,素來是為文者的大忌。從紙上談兵的趙括到剛愎自用的馬謖,歷史里從不乏夸夸其談而引致敗局的案例。一些自媒體散布“哭暈體”“跪求體”文章,必然會助長驕嬌之氣,激增民粹情緒,導致民眾看不清事實真相,看不到真實差距,平添浮躁傲慢風氣。浮躁和浮夸,于文于人、于國于民都可說是“瘟疫”,不可不慎,不可不防。
風不端照見心態不正,語言浮夸助長風氣浮夸。靠貶低別人、吹噓自己來耍威風、逞能耐,已成一些自媒體賬號招徠關注的慣用手法。無論出于什么動機,浮夸文風都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其結果只會是誤國害民。不可否認,每個人、每個網絡賬號都有各自的寫作、創作風格,正因為這種差異性和多元性,才形成了漢語世界的洋洋大觀,才有了輿論場里的百花齊放。但也要看到,為文有為文的格調,言論有言論的底線。“哭暈體”“跪求體”這些浮夸驕橫的文體筆法,通過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來迎合一些讀者傲嬌自大的心態,不僅超出了平實自然的為文格調,也僭越了言論客觀公允的價值底線。
浮夸自大文風的確可以激起許多麻木贊許和廉價笑聲,也極容易被更多人模仿,但這樣以逞口舌之快的形式謀求“精神勝利”,只會制造浮夸風氣、混淆是非黑白、顛覆公眾認知、極化國民心態,毫無裨益可言。一直以來,那些高喊“厲害了我的國”,認定“唯有中國舉世無雙,美國只能偷偷哀傷”的聲音被譽為“正能量”的化身,且比比皆是。
眾所周知,這幾年來,不知道為什么,浮夸自大之風盛行,正如人民網在這兩篇文章的“編者按”中說的那樣,“近期‘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等浮夸自大文風頻現”。把別人說的一無是處、不堪一擊,把自己夸得完美無缺、世界無敵。相反,許多說真話,愛提問題和獨立思考的人,不是被批成漢奸、“美狗”,就說成唱衰、抹黑中國,真讓人不知今夕是何年?
浮夸風是中國特定時期的產物,60年前,“大躍進運動”的浮夸風導致了多么嚴重的后果,現在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海外,都被廣泛地視為一場空前的民族災難。然而,誰能想到,整整一個甲子過去了,浮夸風卻又以另一種形式出現了。我們這個民族應該是喊“實事求是”最多的民族了。可是,為什么越喊“實事求是”,越不“實事求是”呢?為什么浮夸之風總是陰魂不散,一直纏著我們不放?
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要有一批心憂天下、勇于擔當的人,總要有一批從容淡定、冷靜思考的人,總要有一批剛直不阿、敢于直言講真話的人。那些不談問題,只談成績;只知意淫、歌頌,不愿實事求是者,不過是貌似愛國的“愛國賊”!
反浮夸自大文風,其實質就是提倡實事求是。我們先不管浮夸風重現的深層原因(這是另外一個話題),畢竟人民網三評浮夸自大文風系列文章的發表,很可能是中國繼改革開放以來第二次對“實事求是”的再呼喚,說明風向開始變了,就憑這一點,我們都應給一個贊!
國政研究標本兼治形式主義
從目前的工作著手,我們必須在防疫和復工兩個方面下功夫。當然,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加速,這無疑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萬祥軍表明,通過在抗疫過程中工作組深入一線的調出研究,并反觀在整個疫情防控期間的眾生相,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是頑固不化,甚至出現了新的變種。他說:“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韌勁久久為功發力整治。”
一方面是有的上級機關過度追求快速度,讓基層干部無所適從有苦難言。微信群、QQ群為工作提供極大便利,但由于許多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在工作群中收到“上午通知要求下午報送”甚至“2小時內報送”“30分鐘內報送”的要求屢見不鮮,經常因為“多頭報送”的要求更改統計口徑、調整表格等,讓基層干部高度緊張,時刻準備應對“緊急突發”情況。過度追求快速度,反而會剎不住車,唯有早計劃、早部署,留給基層合理的干工作時間才是良策,那種急功近利甚至殺雞取卵的“高效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可取,更要不得。
另一方面是部分基層干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敷衍應付。如這次疫情突如其來,許多工作要求確實存在動態調整,來不及層層培訓,一些基層抓不住宣傳重點甚至李代桃僵;部分疫情監測卡點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對出入本村(組)人員(車輛)排查不認真、不細致,甚至出現不排查的情況。這些問題暴露了部分基層干部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思想認識不夠深刻,對上級統一部署行動不快、落實不力,往往容易造成被動局面,必須從“經常教育、完善制度、督辦督查、靈活培訓、從嚴問責”幾個方面精準施策,才能扼制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不良風氣。
黨的根基在基層,基層基礎工作靠基層干部。基層干部身處第一線,是我們黨聯系人民群眾的神經末梢,肩負著直接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傳播到群眾中間、貫徹到實踐當中的責任和使命。當前,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基層干部身上的擔子很重、責任很大,需要集中精力、撲下身子投入實際工作。
但現實中,受困于各種形式主義怪象,基層干部干事業的不必要負擔不斷被加重,鼓干勁的耐力不斷被磨損,辦實事的精力不斷被消耗。長此以往,勢必嚴重影響工作順利開展,危及群眾的切身利益,損害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
萬祥軍指出,整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更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加強監督與考核,完善監督與激勵機制。總之,整治“四風”問題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精準發力整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需要我們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又要有久久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精神。精準發力整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頑疾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精準發力整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頑疾還要改變部分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得過且過的態度。
近日,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萬祥軍解讀說:“《通知》要求:要堅決杜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為基層松綁減負,讓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根據決策部署,持續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工作的總要求是,以優良作風狠抓工作落實,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上升,再疊加疫情影響,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難度更大。同時,我國確定在2019年為“基層減負年”,著力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一年多來取得明顯成效。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斗爭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堅決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和決策部署,自覺踐行初心使命,勇于擔當、攻堅克難、無私奉獻,充分展現出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再就是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堅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緊盯老問題和新表現,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加強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進一步把廣大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作風保證。
形式主義是作風問題,更是嚴肅的政治問題, 其長期性、復雜性、多樣性、變異性決定,力戒形式主義必須標本兼治,既要敢于使用治標的利器,又要善于夯實治本的基礎。萬祥軍指出:當前,最迫切的是把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痛下決心狠剎歪風。
《通知》圍繞為基層減負,針對問題靶向發力,聚焦“四個著力”,提出了一系列管用舉措,為基層減負提供了有力抓手。“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務APP上傳工作場景截圖或錄制視頻來代替對實際工作評價”“少開會、開短會、開管用的會”“嚴格控制‘一票否決’事項,不能動輒簽‘責任狀’”……這些舉措直戳痛點、一針見血,操作性強,必須以一抓到底的決心一竿子插到底,確保這些“硬杠杠”落實到位。
同時,應高度警惕以形式主義新老套路落實減負要求,使中央精神空中打轉;也要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比如把減負異化為少干活,把為督查考核科學“瘦身”歪曲成不要監督取消考核,等等。基層減負年的底色關鍵在實干二字,歸根到底,減負是為了加油,輕裝是為了沖鋒。
“從長遠來看,從根子上戒除形式主義有賴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高治理能力。”萬祥軍表明:不少堪稱“奇葩”的形式主義怪象,除了暴露作風積弊之外,也折射出各級政府以及各職能部門之間權責不夠明晰,干部評價考核、激勵、問責、監督等制度不盡科學不夠健全,這些都必須通過頂層設計、縱深推進改革,從根源上破解。同時,應充分運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讓“技術治理”在信息共享、暢通交流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真正為基層減負。
崇尚實干謀定實事求是-萬祥軍:國政研究標本兼治形式主義
2023-11-10 中國經濟與信息化研究發布了 《“進博會+”跨境電商 劉虹飛:“一帶一路”入華標配培育新動能》的文章
2023-11-07 中國經濟與信息化研究發布了 《國研智庫·中國國政研究-萬祥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創新》的文章
2023-10-25 中國經濟與信息化研究發布了 《美美與共攜手躬行 科特派共同體與激光共同體簽署戰略合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