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珠江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2020年的4月注定不平靜。
當蔣凡陷入“網紅”風波的時候,掌閱科技也在四月發布了財報。
2020年4月11日,掌閱科技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全年營業收入為18.82億元,同比下滑1.09%;凈利潤為1.61億元,同比增長15.57%。
根據財報,掌閱科技迎來了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
或許這只是結果,在原因方面,當網絡文學進入全景時代的時候,頭頂“數字閱讀”光環的掌閱科技失去了先機——隨著網絡文學進入下半場,先有背靠騰訊的閱文集團脫穎而出,后又有做文娛不差錢的阿里文學紛紛崛起的免費文學,此時的掌閱科技卻在慢悠悠而又心不在焉的轉身,這讓人不禁對其捏了一把汗。
舍不掉數字閱讀這個金錢樹
眾所周知,掌閱科技依靠“數字閱讀”起家。
2019年年報顯示,掌閱科技數字閱讀業務營收為15.84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84.14%。
而且,縱觀掌閱科技2017年-2019年的年報數據顯示,“數字閱讀”業務分別占據全年營收的比重為94.07%,94.06%,84.14%,始終成為掌閱科技營收的大頭。
在過去多年當中,雖然掌閱科技一直在嘗試擺脫數字閱讀這個單一業務,然而始終沒有完全成功。
如果沒有新的發展,那么依靠數字閱讀的掌閱科技能否適應數字閱讀新時代呢?
據GPLP犀牛財經了解發現,近年,圍繞數字閱讀展開的IP全版權運營時代已經到。而對于各大數字閱讀平臺而言,未來,不僅要守住數字閱讀這一塊固有的江山,而且還要能夠在數字閱讀的基礎上發力,對每一個IP內容進行全版權產業鏈的運營,這個全版權產業鏈會涉及到音樂、游戲以及影視等衍生品。
這就意味著,依靠單一業務的掌閱科技與其他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相比,多少有點“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而且抗風險能力并不強,
而且,就在掌閱科技無法擺脫單一業務依賴的時候,作為核心業務的數字閱讀卻開始顯露疲態,不僅增速大幅下滑,而且毛利潤率逐年下滑。
據掌閱科技2016年至2018年的財報數據顯示,掌閱科技數字閱讀營收的同比增速逐年下降,分別為91.30%,39.21%,5.61%,到了2019年,同比增速更是為負,為-5.55%。
同時,掌閱科技2019年財報還顯示,硬件產品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0.02%,而且毛利率同比減少8.29個百分點;版權產品的營收同比增長91.17%,但是毛利率同比減少1.30個百分點;其他產品的營收同比增長876.22%,但是營業成本同比增長也高,為547.54%,而且營收僅占據總營收的0.55%。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掌閱科技的多元化業務基本上“微乎其微”。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其多元化業務“微乎其微”呢?
如果從成本分析上來看,掌閱科技的確“不夠重視”多元化發展。
2019年報告數據顯示,花費在數字閱讀平臺上面的成本占據總成本的比例為87.06%,硬件產品上的比例為1.93%,版權產品的成本比例為10.69%,其他上面成本幾乎忽略不計為0.32%。
昔日,張凌云甚至不惜虧損的風險,全力搭建了一個版權支撐系統,也因此,掌閱科技成名于“數字出版”。
然而今天,為何掌閱科技卻失去了進取的勇氣。
掌閱科技的進退失據
前有多元化失利,后有數字閱讀業務下滑,掌閱科技的處境可以說是進退失據。
根據比達咨詢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生態流量市場份額中,閱文集團、掌閱科技、書旗三大數字閱讀平臺分別占據市場的前三位。閱文以25.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掌閱、書旗分別以20.6%和20.4%的市場份額位列二、三位。
僅0.2%的差距顯示出二者之間的競爭有多激烈,也就是說,網絡文學中緊守“第二”的掌閱科技,隨時有可能被財大氣粗又兇猛進攻的阿里反超。
除此之外,伴隨免費文學的興起不僅搶占了付費閱讀的市場,接下來在數字閱讀時代,也有可能搶占掌閱科技的市場份額。
客觀而言,免費文學市場早就波濤洶涌。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趣頭條、阿里、字節跳動等公司就攜大量資本入局,企圖用最快的方式“砸錢”,砸出頭部平臺占據70%的份額之外的市場,甚至蠶食付費市場。
當然,大手筆投放已經開始顯現出了一定結果——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掌閱、QQ閱讀、起點讀書、多看閱讀等八大付費閱讀APP的月均活躍用戶數(MAU)合計值同比僅增長0.8%,遠低于行業整體增速,然而,與此同時,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MAU排名前20名的APP中,免費閱讀APP已經占據了11席。
整個付費閱讀市場都陷入都受到了沖擊,掌閱科技也同樣如此。
增速受到沖擊,此外,高昂的渠道成本卻也同時讓掌閱科技擔憂。
據其財報顯示,由于競爭壓力與搶奪市場的需求,從2015年起,掌閱科技在渠道方面的成本投入開始飛速增長,2015年下半年,手機廠商渠道推廣收入分成比例由50%漲至60%。
數據顯示,2017年渠道分銷成本為6.2億元,占總成本的52.52%;2018年渠道分銷成本同比增長17.14%,占總成本的53.69%。2019年這一成本同比下降21.81%,但仍然占總成本的47.96%。
而這一數據也同時折射出,掌閱科技必須依賴昂貴的“流量”來爭取用戶,因為沒得選。
內容的成本推廣消耗出去了,這就導致其難以投入到最賺錢的影視行業,而沒有高昂的利潤支撐,這導致掌閱科技整體增長乏力。
因此,找不到增長點的掌閱科技,股東開始套現離場,股價大幅腰斬。
百度來了之后 ??掌閱科技能否改變命運?
3月17日晚間,掌閱科技發布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計劃向為達孜縣百瑞翔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百瑞翔投資”)進行非公開發行,發行價格為 18.1元/股。
而GPLP犀牛財經查閱天眼查數據顯示,百瑞翔投資的母公司,即為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對外投資企業包括新潮傳媒、趣醫網、果殼網、梨視頻等公司,是百度戰投部的執行主體。
那么百度來了之后,這能夠改變掌閱科技的命運嗎?
這個答案值得探討的,因為,困擾掌閱科技的兩個現實問題百度都無能為力。
如上所知,圍繞在掌閱科技面前的兩個現實問題為高額的渠道費用和積弱的全IP運營。
從流量上來講,盡管備受爭議,但是不得不承認,百度在搜索引擎上的地位人依舊不可撼動。根據StatCounter Global Stats數據發布的《2019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占有率情況》,截至2019年7月份,中國搜索引擎三大市場(全平臺、PC、移動端)份額百度都穩居第一,在移動端市場的占有率中,百度份額高達87.63%。
當然,百度這個擁有巨額流量的平臺能為掌閱科技帶來不少流量,也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掌閱科技的渠道成本。
然而,百度旗下也有文學產品縱橫文學,因此,到底能分到多少流量給掌閱科技這很難講,畢竟對百度而言,縱橫文學才是親兒子,掌閱科技則不過是“養子”。天眼查顯示,縱橫文學由百度控股,占股53.56%,而第二大股東為完美世界。
如果流量上不能全力支持,那么百度與掌閱科技的合作方向是什么呢?
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掌閱科技意圖借助百度的全鏈條內容產業優勢,加速掌閱科技對優質數字閱讀內容衍生形態的拓展以及IP運營能力的提升。
也就是說說,掌閱科技將與百度合作開展全版權運營。
只是,二者合作能夠成功嗎?
曾經,背靠百度和完美世界兩個巨頭,縱橫文學一直難有起色。
如今,對于掌閱科技來講,這個未來發展如何很難預料。
曾經撲捉光亮的張凌云在負重前行的背景下,能否帶領掌閱科技繼續前進嗎?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