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一點財經編輯部,作者 |?韓東,編輯 |?劉 煜
龍頭房企萬科似乎陷入了多事之秋。
先是2019年財報發布表現不及預期,引發股價下挫創下近一年新低,甚至引發資本市場擔憂帶動整個地產板塊的股價下跌。而后又是涉及高管層、最高權力中心的人事變動,引發了企業震蕩和行業矚目。
不同尋常的財報表現和人事動蕩背后,一場萬科對內對外的 “戰爭”正在打響。
由萬科大江大海計劃引發的滔天巨浪正在襲卷萬科內部每一個階層。
4月7日,萬科再發人事變動,調任原中西部區首、現年42歲的王海武至總部,任公司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COO)。此前,這一職位的擔任者是現年57歲的張旭。另據媒體報道,伴隨著王海武的人事變動,萬科中西部區首將由現年41歲的原杭州公司總經理李嵬接任。
這已經是萬科今年以來發布的第二則重大人事變動。此前的3月17日,于萬科財報發布的同時,萬科宣布:執行董事王文金不再兼任公司執行副總裁、財務負責人;執行董事張旭不再兼任公司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自發請愿去負責萬科物流業務;另,聘任82年女將韓慧華為公司執行副總裁、財務負責人,補缺王文金。
萬科4月7日發布的人事調整實際上是對3月17日人事調整的補充。兩次重大調整過后,兩個萬科總部高管層曾經的“舊人”,一個將離開總部去往業務一線,另一個雖仍留在總部,但也僅余執董職務,負責“牽頭集團總部管理中心”。
萬科將上述人事變動歸結為大江大海計劃的進一步深化。2019年2月,郁亮首次對外透露,將在萬科內部啟動“大江大海”計劃。在3月舉行的2018年度業績會上,郁亮表示,。要把公司內部變成大江大海,適應戰略要求和變化,實施組織重建和人事匹配。
萬科是業內起名的高手,曾經的“海盜計劃”、“八爪魚”戰略、“熱帶雨林”戰略等,其形象生動程度都一度讓業內拍案叫絕。這一次的“大江大海”計劃同樣不會例外。在郁亮公開表態之后,萬科內部迅速變成大江大海,人員調令迭出,流動速度加快,整個集團明流、暗流涌動。
先是2019年5月,萬科高級副總裁張紀文卸任南方區首,調任集團梅沙教育事業部首席執行官;原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孫嘉接任,調離總部到了一線。
重新調整區首后的萬科四大區域事業集團于5月迅速成立“大江大海工作委員會”,各區首為第一負責人,在轄區內迅速落實大江大海行動。
2019年6月,在萬科舉行的股東大會上,郁亮進一步補充,“大江大海”更多是強調內部的流動,過去兩個多月以來,萬科發布了14條職位比較高的任命,大多數是內部調配,跨區域流動。“一個組織一定時間成熟之后就有必要跨區域流動,否則會固守一方,難免會產生一些懈怠的心態,所以大江大海是活水計劃,讓水活起來。未來大多數人才還會從內部產生。”
概念舞動的背后是萬科正在進行的史上最大規模、最高頻次的城市總經理換防。據一點財經不完全統計,2019年,萬科先后發布超過三十余次人事換防,涉及超三十多個城市總經理的調整和流動,廣度覆蓋南方、北方、上海等區域。
步入2020年,萬科的人事動蕩仍在持續和擴大,不僅最高權力中心進行了重組,涉及到王文金、張旭兩大老將,更新調任了原中西部區域區首王海武成為公司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進入萬科總部核心管理層,連財務負責人也換成了80后女將韓慧華。
與此同時,王海武的調動同樣涉及到萬科四大區域中的中西部區域。在2019年,萬科中西部的人員調動是相對較少的。但伴隨著王海武的調動,李嵬從杭州公司總經理位置調任中西部區首,與2019年南方區首變動所導致的南方區域劇烈人事動蕩類似,中西部區首的變動同樣或將導致系列連鎖反應。
業內預計,接下來,萬科的人事變動仍將持續。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這樣深度和頻次的人事調動,劇烈波動中,有人選擇了順從,有人則選擇離開。
2019年1月,萬科發布內部郵件,任命原廣州萬科總經理唐激楊為深圳萬科總經理。但調任不到一年時間,2019年12月2日,萬科又宣布,唐激楊不再擔任深圳萬科總經理,調任南方區域BG產城事業部總經理,其職務暫時由南方區首孫嘉兼任。
無獨有偶,2019年1月,原廈門萬科總經理薛峰被調任為廣州萬科總經理。到任4個月后,薛峰隨即又被調任為萬科長租公寓事業部總經理。不到兩個月后,薛峰選擇了離職。
更多人則是開始質疑這樣大規模人事流動和調配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畢竟,長期不穩定的人事結構并不利于萬科企業的發展。在萬科發展史上,雖然也曾經發生過類似的跨區域調動,比如2000年的“二林事件”,2010年的“180計劃”等,但類似這樣大規模、深層次的人事調整和動蕩,尚屬首次。
而在地產界,包括碧桂園等多家企業,雖然也設置了諸如輪崗之類制度,但更多是為了強化高管對企業內各條線業務的熟悉程度,同時假如A角離任了,B角能夠迅速補缺,企業正常經營管理不會受到大的影響,管理具備穩定性。輪崗歸輪崗,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在一定期限之后,最終依然還是會回到熟悉的崗位和熟悉的職責范圍內去,企業也并不會因此產生大的波動。
對比之下,更加凸顯萬科大江大海計劃的非比尋常。“你去縱觀所有企業,哪有這樣頻次的城市總調動?要知道,企業中高層的變動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城市總被更換了,下面的人事往往也會經歷一輪洗牌,這必將對這個城市公司的運營產生短期影響和波動。所以,除非升遷或者是真的做得很差、犯了錯誤,否則企業并不會輕易地進行更換。”有地產界獵頭對一點財經如是指出。
因而,細究之下,萬科人事動蕩的根源,顯然隱藏著更深層次的驅動力。而答案的找尋,或許要回溯到曾經的萬寶之爭。
2017年6月,持續時間長達兩年的萬寶之爭,以深圳地鐵接連接盤華潤、恒大持有的萬科股份,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而宣布最終落幕。伴隨新股東入主同步進行的,是萬科權力架構的重新調整
66歲的王石宣布卸任,將接力棒交給了52歲的郁亮。同時,萬科董事會進行換屆改組。改組后的萬科董事會由11名成員構成:深圳地鐵占三席,分別為林茂德、肖民、陳賢軍;萬科得三席,分別為郁亮、王文金、張旭;外部董事一席,為孫盛典。另設有四名獨立董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是朝代更迭的必然法則。但很多時候,這個法則放在企業身上同樣適用的。伴隨著萬科正式告別“王石時代”、步入“郁時代”,以及萬科最高權力中心的重組,萬科內部權力的重新清理和洗牌成為必然。
2018年1月31日,郁亮上位半年后,在外界眼中名不見經傳的祝九勝接替郁亮成為萬科總裁、首席執行官。同年9月,萬科南方區域月度例會上,郁亮發表內部講話,正式提出對萬科進行戰略檢討,實施收斂聚焦,鞏固基本盤,以‘活下去’為最終目標。與此同時,正式明確組織重建、事人匹配的基本邏輯,并使其成為組織自我更新的常態,將人事調整定位為2019年的管理工作重點。
2019年,以組織重建、事人匹配、適應戰略變化和調整為名,萬科正式啟動“大江大海”計劃,在人事上掀起滔天巨浪。這時,距離深鐵入主、郁亮上位剛剛過了一年半。
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一點財經指出,雖然,萬科的戰略檢討和調整,一定程度上同樣是基于對后市的研判和自身實際所做出的戰略抉擇,但從萬科人事調整的深度和廣度上來看,這樣的調整已經超出了正常戰略調整的需求范圍,更多的是由企業權力更迭所導致的人事洗牌。
深鐵不是華潤,郁亮也不是王石,萬科的改變成為必然。我們很難去判斷,這究竟是來自于深鐵的意志,還是來自于萬科的意志?正如對于萬科所說的事人匹配,究竟是事決定人,還是人決定事,還是認決定了人?這一點,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答案。
萬科的人事動蕩仍在持續,新一屆的權力中心將把萬科帶往何處,我們暫未可知,但劇烈的人事動蕩所引發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
不久前,萬科剛剛公布的2019年全年業績。這是一份讓讓外界略感失望的財報。
財報顯示,2019年,萬科實現銷售金額6308.4億元,銷售面積4112.2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8%和3.9%,增速均較2018年大幅放緩。
雖然營業收入較2018年同比增長23.59%至3678.8億元,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近同比增長15.1%至388.7億元,低于市場預期的20%,可謂增收不增利。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率的表現卻不及預期,數據顯示,萬科的毛利率由2018年37.48%下降至2019年36.25%。其中,房地產及相關業務的結算毛利率為27.2%,較2018年下降2.5個百分點;歸母凈利率10.57%,低于2018年的11.34%,盈利能力有所減弱。
國際評級機構瑞信在隨后發布的報告中稱,萬科2019年度核心盈利雖然增長11%,但分別低該行及市場預期的7%及5%。雖然,萬科的資產負債表較同行健康,但管理層仍對銷售規模擴張態度轉趨謹慎。公司去年買地支出為年內合約銷售的35%,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50%,換言之萬科土地儲備僅可供未來約2.8年使用,較同行的平均水平短約4年。與此同時,萬科去年新開工建筑面積同比減少15%至4240萬平方米,預算今年進一步減少至2920萬平方米。
基于此,該行將2019-2022年銷售年復合增長預測由9%下調至2%,以反映土地儲備緊絀,并將2020-2021年盈利預測下調9%,每股資產凈值下調10%,以反映合約銷售及利潤率增長放緩,目標價由35.6港元下調至27.4港元,評級由“跑贏大市”降至“中性”。
財報發布翌日,萬科AH股股價均告下跌,并于3月19日繼續下探,連續兩天下挫,AH股價均創近一年半新低。對于萬科發布的這一份未達預期的財報,投資者選擇了用腳投票。龍頭老大的業績表現不達預期,也引發了資本市場對房地產后市的擔憂,整個地產板塊直接被帶崩。
有投資者質疑,萬科業績表現不達預期,與萬科2019年頻繁的人事變動有關。以南方區域為例,萬科南方區域原先是萬科四大區域中表現較好的區域,2015-2017年三年間,南方區域與上海區域對銷售業績的貢獻比例領先、相互追趕;但自2018年以來,南方區域開始遭遇挑戰,從被北方區域反超到2019年的銷售額墊底。2019年,萬科南方區域以1274.23億元首次排在最末位,在集團業績中占比僅20.20%。而南方區域同時也是萬科過去一年人事變動最為劇烈的區域。
有投資者對一點財經表示,原本以為熬過了萬寶之爭,隨著萬科股權架構的塵埃落定,王郁交班的順利完成,萬科能夠迎來一個穩定的發展時期,卻沒有想到,股爭的終結并不是結束, 一切反而才剛剛開始。
萬寶之爭給萬科所帶來的的“遺產”顯然不止權力中心重塑、權力中心洗牌,還有某種程度上,萬科錯失的房地產黃金時代最高峰的三年。
黃金年代如果有曲線,那2015-2017年這三年一定是處于曲線的最高峰。三年間,房價暴漲,規模膨脹。當萬科深陷股爭泥沼而在管理和拓展上備受影響時,對手早已乘勢而起。雖然憑借良好的企業發展慣性,萬科在這三年間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長,但在對手們以高杠桿、高周轉、高土儲三大利器助推,坐火箭般的強勢攻勢下,曾經的行業老大萬科最終被對手超越,跌落神壇。
雖然萬科一直對外宣稱,不在乎做不做老大,但要一個曾經做慣了老大位置的人,忽然有一天屈居人下,顯然也是不那么容易接受的。股爭結束后,萬科原本也有心卷頭重來,奪回老大位置。2017年-2018年,萬科在土地市場上均表現突出,拿地金額和數量均遠超往年。
但失去的三年已經失去,由權力中心更迭所帶來的人事洗牌卻仍在持續,曾經的王者、現在的萬科對內對外的戰爭已然打響,2019年表現未達預期的財報正是警鐘。畢竟,曾經中海、綠城的案例都告訴我們,沉溺于人事斗爭,是要落后的。
2016年,萬科深陷股權之爭旋渦之際,萬科團隊曾給萬科全體合伙人發出了一封內部信——《同心者同路》。當中,萬科引用了“可口可樂之父”羅伯特·伍德魯夫說過的一段話:“即使一夜之間所有工廠都在大火中化為灰燼,但只要品牌還在,那么可口可樂第二天就能東山再起。”
曾經,在過往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在王石的帶領和郁亮的治理下,萬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品牌、團隊、企業文化,在過往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都是萬科最應以為傲的所在和立業立身的根本。
對于王石和郁亮這一對搭檔,媒體曾經有句評價:王石負責做夢,而郁亮是那個把夢想照進現實的人。用郁亮的話來說,“董事長(王石)負責不確定的事情,我負責確定的事情。”萬科創始人王石清晰地知道,有著縝密計劃性和超強執行力的郁亮能彌補自己過于理想化的不足。
然而,伴隨著深鐵入主,王石出局,郁亮上位,萬科正在進行著史上最為劇烈的人事變化。伴隨著王石的遠去,萬科過去最引以為傲的人文精神和理想色彩,似乎正在消退。
這樣的改變,最終將把曾經房地產最具魅力的企業帶往何方,只有時間能夠告訴我們答案。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