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信披頭條
面對席卷全球的疫情風暴,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盡管我國已經基本防控住了國內的疫情,但是這場全球“戰疫”何時結束,主要還是得看控制的最慢、最差的“短板”國家。就目前來看,除了中國等少部分國家和地區外,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形勢仍然非常嚴峻。
2019年我國的外貿總額占GDP的比重為31.87%。國外疫情持續發酵,將對我國經濟增長,特別是進出口企業需求端產生巨大挑戰。我國主要的出口對象,歐盟、美國等地區的疫情也遠比中國嚴重,而且目前仍沒有出現明顯的拐點。據公開數據,2020年1-2月,中國對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八個疫情重點國家的出口額分別下降26.5%、23.3%、17.4%、22.9%、28.2%、14.3%、14.3%、17.2%。有專業人士認為,若疫情持續,可能接近40%的出口訂單會明顯受到疫情影響,面臨削減或延遲。
而除了歐美發達地區外,像印度、巴西等存在“短板”的發展中經濟體的防疫情況更加令人擔憂。這些地區人口密集、衛生條件差,加上其對新冠病毒檢測能力有限,已公布的感染數據和實際情況大概率有很大差異,未來有很大可能成為全球疫情的重災區。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外需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我國通過強有力的措施,迅速將疫情控制住,出口企業“有訂單,沒生產”的情況在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后得到很大緩解。然而隨著疫情中心轉向歐美等國家,出口企業的“有生產、沒訂單”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對進出口依賴度大的行業來說,國內外疫情爆發的時間差,將導致進出口企業面臨疫情的二次沖擊。
3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了我國前兩個月的進出口數據,2020年1-2月,以美元計價的貨物進出口總值為5919.9億美元,同比下降11.0%。其中,出口2924.5億美元,同比下降17.2%,進口2995.4億美元,同比下降4.0%。
來源:海關總署
出口數據較進口數據下滑更加明顯,出口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企業停工停產的影響,春節假期疊加控制疫情出臺的人流限制和復工限制措施,導致原材料獲取受限,人員復工受限、產品運輸受限。因此,企業在前兩個月正常開工生產的時間非常有限,這就造成了企業即使手握訂單,也沒有足夠的條件去生產消化訂單。
雖然2月份企業暫時沒辦法消化在手的訂單,但是對于這些企業來說,至少需求還在,未來還是光明的,復工復產后加班加點彌補損失。然而,進入3月以后,歐美地區疫情相繼爆發,卻讓這些企業再一次墜入深淵,并且第二次疫情的沖擊可能要比第一次大得多。
疫情的影響不但令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增加,也使得運輸成本在不斷提高。一方面,由于國外疫情加重,物流堵點從國內變成國際,歐美多地港口關閉、航線停飛,空中運力縮減了一半,運輸費用大幅上漲。另一方面,由于國外對防疫物資的需求激增,原本就有限的空中運力需要讓道救援物資,導致企業生產的產品不能或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更高的成本抵達到客戶。
不過,相比于成本增加,銷售訂單的減少對企業的打擊更大。國外經濟或受到疫情的影響出現大幅下滑,進而影響對國內產品的需求。中國出口企業的復工復產進度受制于國外疫情沖擊,華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繼強預計,美國等需求萎縮至少會持續2個月,如果疫情影響持續數月,那么將對部分依賴進出口的企業造成致命的打擊。
目前已經有部分企業扛不住國外疫情的影響而停工停產。深圳的先進光學公司發布通知稱,受國外疫情影響,公司已經沒有訂單,將停工停產6—9個月。東莞的一家表業有限公司發出公告表示,公司最重要的美國客戶“Fossil”已經停止下單,并且取消或者暫停原生產訂單,訂單被取消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開工,面臨隨時關停風險,公司決定將停工3個月。
而中期來看,疫情或對部分行業的供應鏈造成沖擊。考慮到中國進口的大部分是中間品和資本品,如果原材料進口受到沖擊,最終也會影響產品出口。以半導體行業的光刻膠為例,光刻膠由樹脂、溶劑、感光劑、添加劑四種成分組成,其中樹脂基本上都從美、日、韓進口,感光劑從日本進口為主,因此,單個零部件、甚至某個關鍵材料的進出口短缺都可能影響對終端客戶的供貨交付。
國外疫情導致對國內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驟減,不但小企業難以承受,大公司也面臨巨大壓力,特別是對于海外業務占比較高的公司來說,今年一季度業績將會出現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根據信披直通車統計整理,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2018年海外業務營收占比排名前五行業分別為電子行業(32.2%)、家用電器行業(28.6%)、紡織服裝行業(22.6%)、汽車行業(19.8%)、機械設備行業(19.2%),超過一半的行業海外業務營收平均占比超過10%。
(來源:Wind,信披直通車)
2018年海外業務營收占比超過30%的A股上市公司共計約671家,平均占比水平高達55.6%,海外業務營收占比超過50%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351家,平均水平高達70.4%,海外業務營收占比在80%以上的上市公司也有97家(后臺回復“出口”可見詳細名單)。按照申萬行業分類,海外營收占比過半的351家上市公司中,電子行業、機械設備行業、醫藥生物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占比最高。
(來源:Wind,信披直通車)
疫情之下,除了醫藥生物行業的部分企業,以及和口罩、防護服等防疫概念相關的企業外,其他大多數行業的情況都不容樂觀,特別是像通信、電子、計算機、化工、汽車、輕工制造這些海外業務營收占比高、上市公司數量多的行業,受到的沖擊可能會更大。
目前我國通信、電子、計算機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合計約600家,對外貿依賴度高。根據《2019中國進口發展報告》,2017年,中國高技術產品進口占中國進口總額的份額為33.73%,進口規模最大的大類行業是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進口總額占中國高技術產品進口總額的63.23%。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 近日發布的2020年2月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今年2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8%,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39%。新冠疫情的爆發打亂了供應鏈,并顯著抑制了消費者需求,對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產生了嚴重影響。
全球性疫情對于產業鏈遍布全球的半導體行業來說,更是一個“黑天鵝”,海外疫情加劇,對我國半導體行業最大的影響在于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供給受限。在去年日韓貿易戰中,日本限制含氟聚酰亞胺、光刻膠,以及高純度氟化氫這三種材料的對韓出口,引起了整個半導體領域的震動。如果新冠疫情持續時間太久,不但會嚴重拖累終端需求,也會影響半導體芯片的供給端,給全球電子及半導體等產業鏈造成越來越大的衰退壓力。
疫情蔓延影響了原材料和中間品的供應、產品的運輸、終端需求,對產業鏈造成全面沖擊,疫情的負面影響對化工、汽車、輕工制造等行業同樣適用。
而對于和防疫相關的上市公司,疫情導致地需求暴增或持續到全球疫情后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疫情的爆發將各國對防疫類產品供給不足的短板暴露出來,未來或更加重視相關產品的自給,因此將時間拉長來看,疫情會促使這些需求暴增行業出現“逆全球化”現象。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分三種情形對美國經濟進行預測:第一種是五月開始快速反彈;第二種是夏天開始 V 型反彈;第三種是長尾效應下秋天開始恢復正常。三種情形下美國 2020 年 GDP 同比分別為-1.35%、-4.32%和-5.10%。不過,目前美國社交隔離防疫指引已經延長到4月底,這意味著第一種情形已經幾乎不可能。
4月8日美聯儲公布了3月的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從會議紀要看,美聯儲官員對經濟前景有兩種預測,一是下半年經濟開始反彈,另一種是今年陷入經濟衰退后直到明年才會明顯復蘇。美聯儲的預測更加接近世界大型企業聯合第三種悲觀預測。
可以看出,疫情在一季度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對上市公司的影響或許還是不是最嚴重的的時候,二季度的外圍形勢可能會更加嚴峻。
安信證券高善文認為,中國1-2月內需出現的塌方已經在逐步修復正常水平,二季度外需很可能出現塌方,短期嚴重程度超過金融海嘯。恒大研究院任澤平也認為,疫情已演變為全球大流行,經濟深度衰退程度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目前還無法判斷迅速蔓延的疫情還有多久才能真正結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全球疫情得到控制,經濟要恢復到疫前水平,需要更長的時間。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