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蘇寧金融研究院,作者丨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施旭健
湖北新增確診病例連續數日為零!國內疫情的好轉,逆轉了市場一個月前對我國經濟形勢悲觀的預期,但經濟體量占據全球50%的歐美卻在疫情失控的邊緣。內憂已解,外患未除,全球一體化給我國的宏觀經濟復蘇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我們深知在宏觀經濟之復雜面前,人類認知的渺小,索羅斯稱世界經濟史是一場騙局雖然言過其實,但稱之為一層看不清的迷霧毫不為過。100位經濟學家有101個看法,被人調侃的背后也藏著宏觀經濟學術界的無奈。宏觀數據的背后是無數的微觀組織,宏觀看不清楚的時候,微觀視角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線索。
盡管很多最新的經濟數據尚未出爐,但我們依然可以從過去的數據中發現一些線索。因此,本文試圖從工業、旅游業、社零總額、消費者行為結構調整四個方面來闡述未來經濟可以樂觀的理由。
從全國近三年工業增加值增速來看,2018年和2019年的2月份數據均為全年最低點,說明春節期間本來就是工業的開工淡季,此次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時期就是2月份,2月份-25.87%的工業增加值增速毫無疑問就是增速的最低點,從2月末開始,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企業紛紛開始有序復工,3月份開始的工業增加值數據只會更好,不會更差。
從江蘇省2003年的工業增加值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非典爆發之后的5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是全年的的最低點,之后增速連續上升,并未受到很大影響。
當然,此次新冠疫情的傳染性更強,因此對經濟的影響也會更加嚴峻,但是不要忘了,我們此次應對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強、經驗更足,強有力政府的一系列對沖措施都會減小疫情的沖擊。
根據發改委數據,截至2月26日,南京市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100%。工業用電量統計數據顯示,南京全市工業復工企業用電量恢復占比超過80%,位列江蘇全省第一。在產業鏈分工如此細化的時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如此之高,不難推斷中小工業企業的復工率同樣樂觀。
我國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至 2018年旅游業對 GDP 綜合貢獻占 GDP 比例分別為 10.39%、10.2%、11.0%及 11.04%。2018 年我國旅游業對中國 GDP 的綜合貢獻為 9.94 萬億元人民幣,對全球 GDP 的綜合貢獻居世界第二,旅游業貢獻的就業崗位數為 7991 萬個,居世界第一。
根據南京市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2018年南京市旅游業總收入2460.2億元,旅游人次達到1.33億,相當于2018年人均在南京市貢獻的旅游收入為1849.77元。
人均在南京貢獻的旅游收入不到2000元,這意味著大部分人每年只會來南京旅游1-2次,而這1-2次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段。旅游業的特點就是收入在時間上的不連續性,旺季淡季分化明顯,因此短暫疫情的影響只是壓制了上半年的旅游需求而已,只要疫情在夏天能夠結束,那么暑假以及十一黃金周的旅游旺季一定會將前期壓制的旅游需求釋放出來。旅游業遭受的打擊無需擔心,完全具備報復性反彈的條件,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根據南京市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業占據90%,住宿餐飲業只占10%,受此次疫情打擊較大的住宿餐飲業占比很小。酒店住宿業和旅游旺季有一定相關性,餐飲業受益于美團、餓了么等線上平臺可以對沖掉一部分影響。
占比較大的批發零售業其實在疫情期間因為囤貨、剛需等需求,銷售額是增長的,對此我們并無直接數據證明,但是可以從A股中的零售公司相對市場表現發現一些端倪。如便利店行業的紅旗連鎖、中型社區超市家家悅、大型超市永輝在此期間均大幅跑贏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這也表達了投資者對這些零售公司在疫情期間所受影響的看法。
因此,社會消費品零售所受影響最悲觀的情況也只有20%左右。
消費者的消費預算跟自己對未來的預期收入有關,如果對未來的工資收入預期不會發生變化,那么定期的消費預算總量也不會發生變化。所以說,消費者這一段時間外出聚餐、旅游支出少了,但是剩下的錢很有可能用于其他消費支出。比如說大家被迫宅在家里,自己做飯的需求增加了,廚房的小家電銷量逆勢暴漲。
對于很多行業來說,也存在這種此消彼長的現象,比如說快遞行業中,圓通業務量同比下降21.9%,韻達業務量同比下降13.41%,但是順豐2月份訂單量卻逆勢增長118.89%,這說明總需求并未大幅度減少,只是加大了不同企業之間的分化。
因此,從消費者在預算約束下進行消費結構調整這個角度來看,內需無需擔憂。更樂觀的情況是,南京是今年第一個向市民發放消費券刺激內需的內地城市,起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如果后續更多城市跟進發放消費券,疫情也無法阻擋內需的強勁增長。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短期外部沖擊,但是沒有哪一次阻擋過人類前進的步伐。我們不要忘了,無論是2008美國大量中產家庭破產、金融機構倒閉的次貸危機,還是2018年去杠桿疊加貿易摩擦引起的實體經濟危機,都不是世界末日,反而創造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投資機會。
歷次危機之中,領取工資的經濟學家和手握真金白銀的投資人看法往往截然相反,經濟學家總會用大量的數據把悲觀的理由條分縷析講清楚,用無可辯駁的邏輯告訴你經濟會陷入蕭條,而投資人只會用一次又一次的買入行動告訴你困難終將被克服,悲觀情緒每一次都會逆轉,應該打起精神珍惜十年一遇的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