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召開的中央會議上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截至目前,圍繞 “5G、特高壓輸電、數據中心、AI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等新基建領域,各省市公布的未來重點項目投資規劃總額已近 50 萬億元。
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對此表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每個企業,甚至是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無人能置身事外。以數字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具有強大的乘數效應,將開啟新一輪中國數字經濟全面騰飛。新基建將帶來場景、模式、組織的全方面升級,是全產業鏈的機遇,一旦不能跟上變革步伐,則很可能被“降維打擊”。
3月26日,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接受PANews邀請,以“新基建風口下,區塊鏈+AWS云的N種可能”主題,圍繞疫情中涌現的數字經濟新業態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于佳寧認為,通過新基建拉動新經濟,通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數字經濟發展,可能在中國當下是投入產出比最高、最劃算的戰略選擇。
事實上,傳統的基礎設施,比如公路、鐵路、發電站等,在中國歷經30年的發展,到目前已經趨于飽和狀態。基礎設施的建設價值在于“乘數效應”,也就是每投一塊錢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能夠拉動多少塊錢的國民收入。基礎設施的乘數效應會呈現邊際效應遞減的狀態,正是由于傳統基礎設施現在已經趨于飽和,所以乘數效應也會相應減弱。
而“新基建”將為中國新經濟再次騰飛助跑。于佳寧稱,新基建的本質特征仍是乘數效應。過去的“上網”、現在的“上云”、未來的“上鏈”,都將是新經濟發展的必備元素,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是基礎的基礎,也將是貫穿在所有的新基建、新業態、新動能和新經濟中的基本元素。所以說,新基建對于云計算和區塊鏈行業加速發展,是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于佳寧表示,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新零售、遠程辦公、在線協作等新業態和新組織方式被大規模運用,帶動新興業態爆發式增長,而疫情后的產業復蘇也可能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
數字經濟,以及在數字化轉型后形成的“新實體經濟”是現在中國最具有發展潛力、最具有發展空間的產業領域。為進一步滿足公眾對數字經濟及區塊鏈深層次學習的迫切需求,火幣大學推出全新在線課程——“區塊鏈卓越人才訓練營”。
本課程以火幣大學在區塊鏈教育領域深厚的教學經驗為基礎,以幫助學員“掌握區塊鏈思維,抓住數字經濟機遇”為目標,內容涵蓋區塊鏈前沿技術、應用案例解析、全球產業趨勢等行業關鍵性知識,從而幫助學員迅速實現對區塊鏈認知0到1的突破,建立“區塊鏈+”完整知識體系,成為新時代的區塊鏈卓越領軍人才。
從歷史視角看,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將是諸多產業變革升級的歷史性“拐點”,也將是區塊鏈、云計算步入新的增長曲線的契機。此時,也正是儲備、強化區塊鏈知識,把握行業未來關鍵點。
2021-12-03 中國財經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歐科云鏈持續研發輸出創新成果》的文章
2021-11-18 中國財經發布了 《歐科云鏈:元宇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帶來新發展機會和希望》的文章
2021-11-15 中國財經發布了 《火鏈科技CEO袁煜明:用區塊鏈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