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王安憶 黃天然
最近總能看到一些讓人心碎的新聞。
比如西班牙軍隊在養老院發現一些被遺棄的老人,有人已經死在床上。
馬德里執行消殺程序時,部隊發現老人們的尸體 圖片來源:Reuters
心情沉痛之余,也是非常復雜,因為時不時還會看到這樣的消息——
馬德里警方通過推特發出嚴正警告:全國封鎖期間,任何尋找寵物小精靈、恐龍或是其他任何神奇生物的行為都是被禁止的。
起因是一名77歲的西班牙老大爺,于3月22日下午1點30分上街抓寵物小精靈時,被警察撞個正著。
馬德里警方的罰單
西班牙老大爺玩的是《精靈寶可夢Go》,還有一名31歲的意大利男子,也是在帶著女兒上街捉寵物小精靈時被警方逮捕。
馬德里街頭,警方對違反禁令出門的市民對開出罰單 圖片來源:twitter
疫情都這樣了,他們還有一千個出來浪的理由,病毒怎么悶得死呢?
扮成狗也要出門
自從西班牙首相宣布允許每天出門遛狗30分鐘,西班牙的狗子就陷于水深火熱之中。
一位西班牙鏟屎官的狗子,在一天之內被周圍鄰居借出去遛了38次,狗子回家后癱在沙發上一動不動,鏟屎官說從未見過它的眼神如此頹廢。
人多狗少,借狗需求井噴很快催生出一門全新的共享經濟,有人開始打出廣告,有償出借自家狗子。
不斷升級的價格戰最終毀掉了這門生意,隨著共享遛狗的價格從15歐元/圈一路暴跌至6歐元/五圈,沒有一個鏟屎官能笑到最后。
共享遛狗這門生意黃了,也要怪那些不按規矩遛狗的人。
規則說好是遛狗,一些人卻在大街上堂而皇之地遛起了雞和烏龜,最后還有人牽著狗繩遛起了玩具狗。
最沒有底線的還屬這位托萊多的老兄,為了出門把自己扮成了一條滿世界亂逛的狗子。
西班牙人也從不浪費每一次出門采購生活必需品的機會。
在巴斯克地區,警方發現一名男子花費數小時長途跋涉兩公里,只買回了一根法式長棍。
巴塞羅那兩名騎自行車的市民被警察攔下
在巴塞羅那,兩名堅持騎自行車鍛煉的市民被警察攔下,被處以500-3000歐元不等的罰款。
罰金三天漲10倍
這是一張西班牙人自黑的照片,熱情奔放的另一面是自由散漫,而在這點上,隔壁的法蘭西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張圖片總結西班牙
3月17日中午,法國開啟為期30天的“封國”,除了工作、采購生活必需品、看病、照顧生活不能自理者和簡單鍛煉(包括遛狗),普通民眾不得隨意出門。
第2天,全法就開出了4095張罰單。
3月17日,罰金還是35歐元,3月18日就成了135歐元,到了第三天,罰金漲到375歐元,是最初的10倍還多。
一張1600歐元的天價罰單
在法國瓦茲省萊格維爾市,十幾名法國人不顧禁令跑到郊外河邊組織燒烤,氣得市長派出警察去現場干預,并開出一張1600歐元的天價罰單。
軟硬不吃的地中海人,總有一千個出來浪的理由。
盧切拉市長
意大利墨西拿市長
坎帕尼亞大區區長
在意大利,沒在鏡頭前懟過市民的市長不是好市長,還有一些像巴里市的安東尼奧·德卡羅一樣負責的市長,走上街頭,揮舞著雙臂,像趕鴨子一樣趕著市民回家。
巴里市市長安東尼奧·德卡羅
這點,意大利其實可以像美國一樣借鑒中國經驗,比如丘拉維斯塔警察局就直接花1.1萬美金買了2架大疆無人機,配上揚聲器和夜視攝像頭,可以全天候發布公告或驅散人群。
社交網絡扭轉認識
最近幾天,法西意的自由散漫正在迅速轉變,雖然偶爾還會出現個上街找小精靈的奇葩,總體上大家都開始老實宅家。
一方面,截至北京時間3月26日6時,意大利累計死亡7503例,西班牙累計死亡3647例,法國累計累計死亡1333例。疫情確實已經嚴重到足以引起人們重視。
另一方面,席卷全球社交網絡的全民運動,也讓老外們逐漸意識到不出門就是最大的貢獻。
起初,馬來西亞醫生吉提生最先發起“我們為你堅守工作,你們為我待在家里”的倡議,全世界超5萬名醫生參加了他的快閃行動。
網友積極響應,紛紛發起“我們為你待在家里”的挑戰,還有一些正在與新冠病毒做斗爭的患者也參與其中。
“我每次呼吸都是一場戰斗,我的肺就像塞滿了玻璃一樣無法呼吸,很難解釋那種感受。”39歲的蘭斯頓躺在重癥監護室的病床上說,“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真正的重視疫情,拜托你們不要出門冒險,因為一旦感染,那你將會是我這個下場。”
另一個很火的熱門話題,是網友自發的“#Stay Home”,勸大家與其費勁心思想著出門,不如想想如何把宅家生活過得更好。
阿聯酋哈利法塔亮出十幾種語言的“待在家里”
這個話題,被一家阿聯酋通信運營商從線上帶火到了線下。
位于阿聯酋迪拜的運營商Etisalat率先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Stay Home Etisalat”電信,手機用戶每次查看手機,就知道“呆在家里”的重要性了。
Stay Home Etisalat
全球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加入了這一行列。德國Vodafone和法國Orange SA的用戶,打開手機狀態欄就會看到#stay home的提示。
秘魯、土耳其、羅馬尼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網友,也紛紛曬出手機上的運營商標語。
運營商的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心理學上的啟動效應,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們的行為或認知。
在塞爾維亞,這位老太太就開始在陽臺上遛狗,借助一根長繩,她讓狗狗在一樓盡情玩耍,“放風”時間一結束,再將狗拽上樓來。
而在泰國,一位慈父擔心好動的兒子偷偷出門,為他換了一個發型,希望能成功將他隔離在家14天。
沒有疫苗唯有宅家
這些積極的舉措和變化,都在增加人類攜手戰勝新冠病毒的勝算。
張文宏醫生那些金句,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背了。
“待在家里不是隔離,是在戰斗!”
“你覺得很悶嗎?病毒也要被你‘悶死’了。”
“如果全社會都動員起來‘悶’住病毒,就是為社會做貢獻,離戰勝疫情的節點就更近一步!”
自疫情爆發以來,世衛組織就一直在強調要“拉平曲線”。
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病例數,曲線越平坦,便意味著新增病例趨緩、疫情得到控制,而拉平曲線的關鍵,就是宅家、戴口罩和洗手。
3月25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賽還發布警告說,目前各國不應過早取消社會隔離措施,以防止新冠病毒卷土重來。
不宅家的后果會怎樣?張文宏醫生說,會帶來指數級增長。
“指數增長有多可怕?打個比方,假如有一張足夠大的紙,每折疊一次,紙張厚度就會翻倍,如果能夠折疊46次,那這張紙的厚度將達到地球到月球的距離。這樣的話,很可怕。”
參考資料:
CNet,77-year-old fined for playing Pokemon Go amid Spain's coronavirus lockdown
Foxnews,Police in California city consider new ways to use drones during coronavirus outbreak
Global News,Coronavirus outbreak: Indian police punish lockdown offenders with violence, push-ups
DW News,Italian mayors rant at coronavirus lockdown violators
JC YU,Burj Khalifa sends message to the World to Stay Home
The guardian,Woman in ICU warns of Covid-19 dangers: 'Don't take any ch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