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君
海內外抗疫形勢倒轉,凸顯全球化時代的疫情,絕非一城、一國之事,全球已是命運共同體。此前,全國馳援武漢、世界援手中國;如今,中國相助近鄰遠邦。阿里的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化抗疫實踐,也從服務中國走向馳援全球。
物資必須跑贏病毒
3月11日晚,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一天后的12日晚,首批馬云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給歐洲的口罩,運抵比利時列日機場“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樞紐。
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應對疫情。就在當天,幾乎所有美國主流媒體都報道了這則消息:50萬份檢測試劑盒和100萬只口罩即將捐助到美國人民手中。
美國著名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說,馬云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籌措的這批物資來的“正當其時”。CNN網站報道還注意到,這只是3月以來,兩大基金會援助全球的一部分。兩大基金會還先后向日本、韓國、伊朗,以及非洲54國捐贈物資。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疫情爆發下獨自確保供給。當新冠病毒危機1月在中國升級時,阿里協助從全球采購物資發往中國;當3月疫情形勢反轉,阿里又協助中國向世界輸出物資。阿里旗下跨境零售電商平臺速賣通數據顯示,近期中國銷往意大利口罩訂單增長近40倍。
3月16日,菜鳥包機從杭州啟程,將馬云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比利時和意大利的一批口罩、檢測試紙,運往比利時列日機場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樞紐。
3月16日,菜鳥包機從杭州啟程
數字基礎設施助力全球“抗疫”
晴天時修好屋頂,關鍵時才能不掉鏈子。助力全球“抗疫”,離不開阿里多年沉淀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數字化能力。
2月初,湖北疫情最嚴峻時,菜鳥協助以色列人高佑思“從特拉維夫到黃岡的384小時”捐口罩。3月初,在歐洲疫情危難時刻,比利時政府和阿里共同搭建的eWTP樞紐,在不到一周時間內向歐洲五國運輸防疫物資。
這一原本服務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成為這次中歐防疫救援和經濟復蘇的主通道。中國復工以來,每周已有超過400萬個中小企業包裹從這里送到中歐消費者手中。
1月底,阿里健康為湖北居民上線免費在線問診服務。如今這一實踐已延伸到海外華人群體。截至3月18日,阿里健康海外問醫已經獲逾150家中國駐外使領館推薦,超10萬海外僑胞使用。而支撐全球咨詢背后的是阿里客戶體驗事業群(CCO),一站式智能服務工作臺、智能客服機器人、智能路由等組成的服務操作系統馳援海外。
3月中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緊急呼吁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的4.2億學生遠程上課。而此前通過緊急擴容十萬臺云服務器、成功幫助中國1.2億學生上網課的釘釘,被教科文組織推薦。
中國實踐助力全球防疫不斷線、經濟不下線
國情、制度、文化不同,令全球防疫沒有簡單可抄的“現成作業”,不過阿里等中國企業的數字化抗疫創新實踐,卻具有全球協同價值。
3月18日,阿里云聯合釘釘上線國際醫生交流平臺,邀請中國醫生為海外醫護分享臨床實戰經驗。這一數字平臺支持英語、日語、意大利語等11國語言AI實時翻譯,并為復雜場景提供了免費的音視頻功能。
同一天,由馬云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發起并資助、由浙大一院數十位專家撰寫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冊》中英文版正式發布,并通過阿里云國際醫生交流平臺開放給全球醫護工作者。
3月18日,《新冠肺炎防治手冊》中英文版,通過阿里云國際醫生交流平臺開放給全球醫護工作者
此外,疫情危機下企業的數字化生存之道,也具有全球交流價值。“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但我們相信,公司們可以學習數周前已開始應對疫病地區的經驗。”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網站日前刊文說。
這篇題為《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新冠病毒》的文章,列出了12項中國企業的創新實踐,包括盒馬的“共享員工”靈活就業模式、螞蟻金服圍繞新需求的快速創新、林清軒的銷售渠道多元化轉型……
疫情令全球遭遇線下危機,也迎來線上契機;基于數字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創新,已成為全球防疫不斷線、經濟不下線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