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投放—抖音端引流,微信端服務轉化
「斑馬英語」在早期就開始布局了整個互聯網生態的新媒體矩陣體系,為建設自己的私域流量。
我們重點從兩微一抖(微博、微信、抖音)里大家接觸最多的微信和抖音,來解析“斑馬英語”的一系列動作。
? 1.1?抖音渠道引流??
「斑馬英語」在抖音平臺的布局,經過2年的運營,抖音粉絲情況為:98W,平時主要是高顏值的外教出鏡輸出,定位:親子英語、生活場景的口語為主。
眾所周知抖音的場景比較娛樂化,許多學員和家長,也是抱著娛樂的心態去玩抖音的。所以不太適合發布過于嚴肅的內容,否則缺乏流量和曝光。
「斑馬英語」在抖音平臺上主要做了兩件事:
1. 投放信息流的廣告。
2. 生產大量趣味內容提高和用戶之間的活躍度。
投放部分:「斑馬英語」利用的方式是”沖動“ + ”沉沒成本“的方式,讓用戶一次性支付。
支付后,由于沉沒成本的效應,絕大多數用戶會被轉化到微信平臺上,這樣也更適合學員的學習環境和生態,畢竟抖音生態下缺乏完整的如微信群、消息通知等督學生態。像短書平臺已經支持的抖音小程序,也是可以幫助中小教培機構實現抖音的課程引流和銷售閉環。
提升用戶活躍度部分:為了迎合平臺調性,自我創建了“生活類”和“親子英語”這兩類合集,主打趣味內容學習,引導潛在用戶關注,提高曝光量。每10個作品中都會帶有1個跳舞等娛樂性的視頻,每個視頻都在15s以內,創作頻率高,基本上是每天更新1場。
我們建議,抖音平臺的運營定位,應該圍繞品牌曝光、內容展示為主。相較微信而言,抖音的場景更加偏向于消遣娛樂性。我們在運營抖音的時候,要考慮更多的核心場景。
如果是體量稍大型的機構可以嘗試性在抖音上面投放廣告,中小型的機構,還是在抖音平臺上以曝光+品牌互動為主,抖音更加適合做品牌曝光、趣味內容展示、提高和用戶間的活躍度。
? 1.2?微信生態引流??
從朋友圈信息流廣告出發引流到服務號,關注服務號之后,會發現課程的入口共有四個:公眾號的菜單欄,新關注公眾號自動回復,寶媽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面分享的活動專屬海報。
當用戶第一次關注服務號的時候:
1. 首先通過9.9元的超值低價吸引用戶報名:5次AI互動課+豪華配套教材+堅持學返現;
2. 然后通過分銷手段刺激用戶,促使他們產生分享的動力,進行二次傳播:分享一人,返點30%;
3. 最后用分銷功能,邀請10人返點30%。持續裂變,擴大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
整個路徑流程里有一個關鍵動作:添加老師助理,一般我們經營自己的短書平臺時可以直接利用自動拉群功能即可。
添加助理進入社群已經是私域流量建設中的標配動作了,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需要助理將他拉入班級群,進行督學和服務反饋,另一方面對于機構而言:需要添加微信來保持和用戶的“聯系”去建立信任,方便后續的續費、二次交易等用戶終身價值的深挖動作。
「斑馬英語」的9.9引流課,一方面吸引用戶學習完成后,續全價課。更重要的是促進二次傳播,二次轉化,深挖用戶價值,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
購買完9.9元課程后,界面會顯示:開課的第五天24點之前,完成第1天到第4天課程的全部學習,可返還9.9元學費。等同于免費學習。
當用戶體驗完9.9元的免費的課程之后,「斑馬英語」會緊接著推出自己的全價課程,進行二次傳播,對用戶價值的深度挖掘。
從9.9元體驗課(引流課)——89元系統課(體驗課—原價289,新用戶課用券減200)——2800元年課(大課利潤課—贈點讀筆成長禮盒和單詞大書)。
在這里我們要注意:通過引流課吸引過來后,我們體驗課的折扣力度,可以接受適度的虧損,因為從引流課到體驗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和用戶強粘度。當課程內容被認可,粘度足夠高,后續的大課利潤課,完全可以把前面的利潤收回來。
我們不希望用戶來上課是一錘子買賣,上完就走。機構在課程內容的設計時候,我們建議可以把課程設置為有階梯性的抬升:一步一步的挖取用戶價值。
不需要將一門課程的內容全部打包在一起,很可能會導致課程體系太繁瑣、教研成本太高、價格太貴。
機構的課程可以參考階梯式設計:8.9元4節音標學習的引流課,到19.9元的單詞速記課程,以此為例,將一些訓練營拆分為課程的體系基礎,這樣不僅節省了教研的時間,同時也讓他們這個課程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讓學員可以更加了解整個系統化的課程。
關于轉介紹:
「斑馬英語」在課程界面,有轉介紹環節,每邀請1人就可以返現金2.97元,即返點30%,另每邀請1人還可領取1次手氣紅包,單個紅包最高額度88元,邀請10人還會獲得價值99元的繪畫禮包。
我們都知道的海盜模型:AARRR,漏斗上面要大,底部要窄。注重裂變,實際操作的時候,很多思路還不夠開闊,斑馬英語的亮點在于:漏斗除了裂變分銷的方式開發市場外甚至利用了線下(物料)來引流,提高了第二個層級的轉化和曝光。對于9.9的體驗課,一方面幫助提高了正價課的銷售轉化(Revenue),也極大的促進了分享(Refer)。這兩點都是我們可以參考的。
二次傳播:
其實很多體驗的用戶,最開始出于撿便宜的心態去體驗9.9元的課程,而當收到精美的教具,包含了孩子學習的教材、練習本、單詞卡時候,家長用戶會覺得物超所值,增進對品牌的好感度,還忍不住拍照發朋友圈,向朋友展示,安利。
同時「斑馬英語」還搭配設置了一套積分體系,孩子們通過學習時間可以獲得一些斑馬幣,而這一部分的斑馬幣是可以置換實物的。
時間越長,可以換的東西也就越好。拿到好的東西,孩子們也更加愿意花時間,這一套閉環的積分成長體系,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兌換的精美物品獲得感,會容易促使用戶進行再次傳播,幫助機構打入社交媒體中。
家長口碑的傳播力是能直接帶來新增的體驗用戶,直接降低了機構的獲客成本。
這里要稍微提醒一下:機構在建設自己的私域流量時候,一定是要往一個末端(公眾號/APP/小程序)去導流,將所有的流量匯集起來,才有量變到質變的效果。
總的來看「斑馬英語」整體采用互聯網模式成功裂變的背后,不僅僅是一個正確的裂變路徑的設計,其中很多裂變的細節地方,也是我們不能忽略的:9.9元的體驗課、全價課的價格梯度設置、5次AI課的課程內容選擇、分銷“賺錢攻略”滿1元即可提現的門檻和路徑規劃,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好好思考和學習的。
我們在自己運營短書平臺的時候,完全可以參考這樣的這種分銷、拼團功能去設計。
整個「斑馬英語」的學習流程設計如下圖:
(1)教:去游戲化趣味交互方式+AI自適應學習
(2)學:外教視頻+單詞認讀+繪本故事+口語練習+單詞拼寫+ AI偽外教視頻通話
(3)督學
(4)評:每日生成對應的學習報告,老師進行一對一語音指導。
其中孩子們的學習環節設計這一塊,「斑馬英語」花費了很多心思去打磨,將時間控制恰到好處的時間,一步一步的培養孩子的微習慣:外教視頻(5min)+單詞認讀(2min)+繪本故事(2min)+口語練習(2min)+單詞拼寫(2min)+ Zebra call(AI偽外教視頻通話,約2min) 同市面上大部分“好玩的”啟蒙英語學習產品不同,如果家長反映某一部分課程的游戲化孩子特別喜歡,斑馬反而會把這關的游戲感再弱化,讓孩子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學習內容本身上。
在教育培養用戶習慣方向上,「斑馬英語」對時間控制和內容打磨,是付出了很大的教研精力和成本。
「斑馬英語」交互式趣味學習的內容讓「斑馬英語」的完課率遠超同行的英語機構內容,除開內容部分,還有一部分功勞要歸于“斑馬英語”的社群SOP精細化流程服務,營造出的了一個好的環境:上課環境、競爭環境、陪伴環境。
線上課程的督學與服務:讓家長滿意,為續課做好準備
光有教學的內容部分還遠遠不夠,教育的本質是服務,幫助學員學的有效果,家長最終才愿意持續的續費和增購。
因此,督學的環節和服務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啟蒙和幼兒教育而言,服務顯得格外重要,不僅僅要服務學員與家長,還要提供有溫度的陪伴。
在微信群的管理中,「斑馬英語」的精細化運營做得很完善,班主任幾乎全天都能及時回家長群的消息,我們從體驗課的日常運營安排、運營亮點來總結值得我們機構借鑒的地方。 以上的服務流程看起來不復雜,但是做服務真的實際上落到實處,非常考驗團隊運營者的文案,洞察用戶需求的能力,及時應變的能力。
在線教育相比較線下教育的儀式感是不足的,機構要補足這個短板,給學員營造一種儀式感,營造的方式可以是開營、閉營儀式等。
其次是對學員的個性化管理,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用戶調研,還有課程當中用戶的一些學習反饋,給用戶打標簽,這樣會方便之后進行一個精準化的私聊話術的制定,還有個性化的運營。通過一些小活動提升參與感,比如就像每天的知識加餐,接龍等。
由于篇幅有限,我們針對幾個非常有代表性的現象來分析。
服務要素1:及時性,將聚光燈打在用戶身上
家長是作為最終決策者,在意課程的價格,上課形式等問題,對于社群運營者來說,可能是重復了N次的工作量,但對于下決定買單的家長來說,就是關鍵問題。所以,提前備好家長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及時回復,提高更多家長在社群活躍度。
通常社群里面有60%以上的家長的用戶都不會在群里發言,直到課程結束要下單時才會投票,而社群的氛圍和活躍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轉化率。
市面很多類似的體驗課,由于運營者沒有及時回答家長問題,像機器人一樣發話術,導致社群的氛圍很差,讓整個體驗課到了最后一天,滿屏都是家長的抱怨和負面反饋。這樣的社群可想而知轉化率是不可能很高的。
服務要素2:互動性,消除和孩子間的距離感
整個課程的服務對象是孩子,當家長看到孩子對這門課感興趣,并且主動要求上課的時候,便是體驗課最大的價值,社群運營者作為助教,承載著贏得孩子的喜愛和信任的一大重任,除了真人出鏡跟孩子介紹課程,引導和陪伴孩子一起參與整個體驗課至關重要。
「斑馬英語」在這部分做得很好:開學典禮的個人介紹,邀請學生也一起錄視頻參與到線上的開班自我介紹環節中。
開課后,助教引導家長分享包含了錄音作品的學習報告海報到群,引導到app發布作品,老師都會積極語音點評作品,整個群的活躍度一下被提高了很多,同時也會有許多的家長將視頻分享出去,起到二次傳播。
孩子嘗試開口說英語,并且有老師表揚,這樣的正反饋會讓孩子有成就感,更有興趣往下學。在線教學會存在親近感和督學感缺失的問題,“斑馬英語”在這一服務方面完善的很好。
機構在做線上服務時候,要明確我們教育產品的本質:家長購買的不只是一個產品課程,而是關于孩子未來的一套解決方案。自己在做服務的時候要有強烈的“同理心”去換位思考,站在用戶的角度和用戶多接觸,多去想怎么讓用戶覺得便利、舒服。在這樣的基礎和目標之上,持續優化自己的服務方式和流程,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服務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斑馬英語」的續費率也是很不錯的,據《深網》報道,一個月的斑馬英語體驗課結束后——續費率為56%。
服務做好了,續費率自然水漲船高。對于啟蒙教育而言,續費的意義和價值還不僅僅在于”全價課“的營收而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員和家長的信任程度,與學員和家長建立強聯系。在學員成長的過程中,還會持續關注和使用產品提供的服務。
「斑馬英語」從拉新到留存、復購的全流程都區別以往的傳統做法模式,采用互聯網獲客的思維,對每一步精心策劃設計。圍繞用戶的終身價值體系針對性去設計。一步一步將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一旦用戶第一次付費接觸到課程體驗后,產生的口碑、分享、分銷、復購等連帶的一系列后續反應,會讓「斑馬英語」的用戶消費路徑持續流通。
當積累的量足夠多和流量池的建設足夠牢固的時候,「斑馬英語」可以基于私域流量帶來品牌效應,橫向做出很多的領域嘗試。例如:目前“斑馬英語”已經正式更名為“斑馬AI”,其APP中所覆蓋的內容擴展到了“思維”啟蒙教育上。
我們很多的中小機構應當重視“互聯網思維模式”和學習,關注并思考設計每一個步驟以及相對應的留存情況。從課程質量、反饋路徑和形式、督學服務等,每個真實場景去思考優化,提煉出適合自己的行動方式,建立符合自己增長模式。
圖文/短書可兒?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整理
【投稿人原創】?? 本文由投稿人原創發布于愛盈利,未經投稿人許可,禁止轉載。如有侵權聯系: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