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500xp
文:華興資本
全球疫情升級下,醫療與生命科技行業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對于這一長期關注并深耕的重要領域,華興醫療團隊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早春依然延續慣例,從生物醫藥、IVD及基因檢測、醫療器械到醫療服務、智慧醫療五大領域及資金端入手,力求全面描摹過去一年間全球醫療領域發展風向。
回顧2019年,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生命科技領域發展依然如火如荼,私募融資、IPO、并購、合作等多種交易形式蓬勃發展,頻頻出現重磅交易。在臨床進展方面,靶向治療大放異彩,光芒蓋過IO。
相比之下,中國新興的生物醫藥行業在一二級資本市場表現大相徑庭:私募融資在經歷了2018年的高潮后進入低谷,科創板IPO表現明顯優于港股,并購合作交易量達到了三年來的高峰。國家醫保目錄更新、帶量采購等重大政策的出臺以及CDE的持續改革使得國內外新藥上市的時間差越來越小,生物醫藥領域系統性紅利正在逐漸消失。
無論是大型傳統藥企,還是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都漸漸認識到,扎扎實實做創新,面對全球市場的競爭,已然成為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而不再是選項之一。
首期報告聚焦全球生物醫藥領域,總結過去一年資本市場表現,細數國際合作交易動態和臨床進展熱點。
【重點導讀】
報告全文共計12229字,插圖32張
本文為簡版,請點擊:http://www.tmtpost.com/pro?成為鈦媒體專業用戶查看完整報告。
2019年是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政策創新年,2019年8月,我國《藥品管理法》實行了18年來的首次重大修訂。本次修訂涉及多項調整,例如明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實施臨床試驗備案制;通過藥品追蹤確保問責;用自主申報和跟蹤檢查替代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等。
而曾經長達8年沒有調整的中國醫保目錄也在2019年迎來再次更新,在此狀態下,預計醫保目錄的頻繁更新將會成為常態。對于專利已到期的原研藥,國家“騰籠換鳥”的帶量采購由“4+7”模式進一步擴大至全國范圍,使未能進入集采名單的藥企遭到一定的打擊。
國家藥監局的持續改革掀起了新藥上市的熱潮。從歷史上看,中國新藥上市的速度往往滯后于國外5-10年,但基于2019年在中國上市的所有新藥統計,這一數字已縮短至4年左右,有一些藥已經縮短到1年甚至更短,新藥市場熱度有所下降,但仍然吸引了眾多資金入場。我們認為:醫藥及生物科技板塊在中國資本市場將持續扮演最重要角色之一。
1. 中國醫藥及生物科技私募融資遇冷
2019年,根據已披露的我國醫藥及生物技術行業私募融資的交易數據,2019年度融資總金額為40億美元,較2018年降低20%;交易數量共計117筆,較2018年減少20%;平均單筆交易金額約為3,400萬美元,較上一年下降13%。
2. 海外生物科技私募融資熱度接近2018年,多個巨額吸金項目涌現
2019年,海外醫藥及生物科技領域的私募融資交易總金額為138億美元,相比上一年略有下降。從適應癥的角度看,腫瘤依舊是最熱門的領域,占總交易數量和金額的三分之一。技術平臺型企業緊隨其后,占總交易數量和金額的17%-18%。罕見病和神經系統疾病各占約一成??垢腥炯捌渌黝愡m應癥占總交易數量和金額的三成。
2019年內地、香港、美國醫藥企業IPO表現各異,翰森制藥以11億美元的募資額笑傲全球,但港股排名前十的醫藥企業總融資額比美股前十名高出15億美元,體現了中國二級市場強大的募資能力。登陸科創版、港股常規途徑和港股18A的企業上市后的表現同樣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態勢:在科創版上市的企業至今平均漲幅近200%,中位漲幅為165%;港股常規途徑上市的公司除Viva外皆優于恒生指數表現;而港股18A上市企業,除康希諾、康寧杰瑞外股價皆跌破發行價。由此可見,香港二級市場投資人更看好擁有接近商業化產品、具有豐富管線且產品針對高潛力治療領域的公司。
根據已披露的交易數據,我國2019年并購交易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達到2017年以來的最高峰。全年總并購交易金額約40億美元,是2018年的4倍多,全年并購交易數量20筆,比2018年增加25%。
1. 全球合作交易金額創歷史新高
回顧2019年,全球合作交易總體數量較前幾年有明顯下滑,但交易金額卻繼2017年之后再創新高,達到1,157億美元。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