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陳晨
無接觸配送的走紅成為智能自提柜的催化劑。最直觀的反映在,自提柜供應商不斷飄紅的股價上。
自2月3日開市以來,快遞柜概念股股價一度看漲。一個月來,快遞柜制造商智萊科技從53.17元漲最高股價81.46元,新北洋股價也從10.57元漲至13.64元,三泰控股股價從4.21元漲至5.77元。
智萊科技也于近日發布2019年年度業績快報公告,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04,570.1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607.5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37%。
除此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被疫情推了一把的自提柜,將觸角伸向不同配送場景的需要,比如保溫的外賣柜、冷鏈的醫用柜、生鮮自提柜。
只是,當快遞柜運營商還未迎來盈利的曙光,各種花式自提柜的興起,營造出的到底是風口還是噱頭?
復工帶火外賣柜
無論是在食堂吃飯吃出高考的感覺,還是取外賣取出特務接頭諜戰劇的感覺,復工繞不開吃飯的問題。
危機似乎成了商機。在寫字樓和商業集中區,午餐時間外賣訂單比較集中,而且扎堆取外賣的現象,出現錯拿、丟餐等問題,由此帶動外賣柜的悄然興起。
據廈門本地媒體報道,一家企業開發的無接觸智能外賣柜,因保溫、防盜等功能受到白領顧客和外賣騎手的好評,復工復產以來,30個柜子平均每天(工作日)能"送餐"上萬單。
外賣騎手將外賣放在柜子里并鎖住,顧客只要掃碼就可以取餐。同時,外賣柜可以物理保溫30分鐘,還可以避免錯拿、丟餐的問題。
企查查顯示,這家公司是廈門享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2019年6月成立的初創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餐飲企業委托管理等。該報道還介紹,2月份復工復產以來,外賣訂單增多,這些外賣柜的使用頻次也提升了20%至30%。
外賣柜也引起了團餐服務商的注意。最近在廣州天河各大寫字樓辦公室中多出了不少外賣智能取餐柜,柜子的提供商是悠飯團餐。
悠飯團餐官網介紹,已為全國超過500家以上的企業提供用餐解決方案,網易、滴滴都是合作的客戶。
疫情期間,企業員工只需通過手機提前訂餐,企業統一支付,由供餐商戶備餐后集中配送到企業用餐現場,餐時在用餐前30分鐘放入智能保溫柜中,在60℃30分鐘下滅活餐盒可能接觸到的新型冠狀病毒,訂餐人收到取餐通知后用手機開柜取餐,實現全程無接觸配送和取餐。
據了解,悠飯團餐所屬的廣州友效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友寶在線的聯營企業,負責友寶外賣業務。
友寶在線人稱"自動販賣機第一股",主營業務是以智能自動售貨機為銷售形式,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渠道銷售飲料、食品等日用快消品。2019年3月,友寶摘牌新三板,謀劃A股上市。資料顯示,2015年~2017年友寶凈利潤增長率超過500%。
后自提柜時代
其實,外賣柜不算是疫情催化下的新產物,在幾年前已有之。2018年餐飲新零售公司一米云站完成了千萬級人民幣Pre-A輪融資,致力于通過智能儲食終端切入餐飲市場。
2017年,外賣用餐定制平臺"嗎哪私廚"獲得了個人投資的500萬元天使輪融資,通過智能柜為寫字樓的白領用戶提供外賣套餐。
到了后來他們漸漸沒了聲量,但其間陸續有大學、寫字樓設置外賣柜的報道,只是從沒有像這次變得如此讓人關注。
當然,除了外賣柜,還有更細分垂直的醫藥柜、生鮮柜也慢慢出現。
豐巢順利申請"醫藥柜"專利,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9月5日,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申請專利"醫藥柜",于2020年2月初成功授權。此前,豐巢申請的"一種藥品推送裝置和自動售藥柜"專利也順利授權。
蠢蠢欲動的還有永輝超市。
2月21日,在杭州濱江區西興街道連園小區,永輝推出的生鮮智能快遞柜正式啟用。業務模型為永輝超市的配送人員將顧客線上下單的生鮮產品投入生鮮智能柜,隨后顧客自提,全程"無接觸"。
與傳統快遞柜明顯差異的是,永輝的生鮮智能快遞柜則設置多個溫區,保溫、冷凍等都有。永輝方面表示,社區智能自提柜業務當下迎來發展時機,宏觀層面,國新辦提出了"要積極推廣智能快遞箱模式"。杭州商務局2月16日做出了杭州社區便民自提點的重要指示。
微觀層面,因防疫需要,"無接觸"服務開始受到消費者更多的理解與歡迎,由此,社區自提柜的消費履約習慣也正在被培育,看起來,相比過去,社區自提柜有更大可能成為生鮮"最后一公里"的一個解決方案。
自提柜等未來
疫情期間,政策有望持續推動智能自提柜的行業發展,無接觸配送是發展大趨勢。自提柜的多樣化嘗試是否意味著能成為之后生活的標配,是否跟快遞柜一樣普及?
雖然有疫情的催化作用,但外賣柜、醫藥柜的爆發依然需要時間和客觀條件的發展。
快遞柜是絕大部分場景都可能需要的東西,但是外賣柜只是在部分高端寫字樓才需要,是相對低頻使用的場景。而且外賣是懶人經濟發展的產物,大多數消費者點外賣都是為了方便快捷,用節省做飯的時間來處理其他事,柜子的使用會更低頻。
這也是菜鳥在上海試點"共享快遞柜"的原因。它將快遞柜開放共享給服務的智能柜,會每天進行消毒工作。投遞的商品面向即時物流訂單,不止外賣,主要是新零售場景下的商品。當天投放的商品,當天處理完成,12小時內未取走的訂單,會安排工作人員從柜子中取出并聯系消費者進行配送或處理。
而外賣柜、醫藥柜、生鮮柜的發展更重要的制約因素是成本問題。據了解,快遞柜這個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一臺智能快遞柜一年的運維成本超過10萬元,以至于造成快遞柜運營公司普遍虧損的情況,更何況需要增加保溫、冷藏功能的柜子,成本更是不菲。
悠飯團餐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智能柜投放成本的確很高,但是投放外賣智能取餐柜并非是他的主要目的,他更看重的是智能柜衍生業務的增長表示,"我希望能利用智能取餐柜帶動團餐業務,利用降低的配送成本還利于消費者,讓我的平臺外賣訂單增加,達到盈利的目的。"
智能柜自身擁有大量的客戶流量資源,是線上線下數據結合的關鍵點,未來有望打造城市末端生活圈,實現流量變現。但目前來看快遞柜的流量變現還存在困難,比如豐巢為了解決盈利難題推出打賞功能也為人詬病。
因此,快遞柜尚且沒有找到流量變現的有效路徑,更遑論成本更高的多功能自提柜。
曾站在浪尖上的"無人"創業公司陸續被曝出虧損、裁員甚至倒閉的消息,最近在疫情之下又有"無人復活"的論點出現。"無接觸"這個高頻詞匯的確讓大家在特殊時期看到了更多的商業可能,但即使滿足一部分剛性市場需求的智能柜,可能離真正爆發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