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個月后,國內云計算第一股優刻得于2月22日交出了第一份不算亮眼的財報答卷,2019年全年優刻得總營收15.12億元,同比增長27.35%;歸母凈利潤2106.76萬元,同比下降72.71%;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570.75萬元,同比下降92.84%。
業績增長放緩早有預期 云服務器議價能力弱
從招股書來看,優刻得營收呈現逐年放緩趨勢,2017至2019年,優刻得營收分別為8.4億、11.87億、15.12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62.61% 、41.40%、27.35%。
對此,優刻得解釋稱:“由于主要產品云服務器的降價、加大投入導致服務器折舊等成本上升、公司主要客戶所處的互聯網行業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以及云計算市場競爭激烈等原因綜合造成。”
據悉,優刻得的云服務器的租賃方式是月租,不過價格并不占據優勢,1核2GB內存的主機,價格為114元/月。但相同配置的主機,在華為云、京東云、浪潮云價格分別為109.2/月、103/月、88/月。
事實上,早在上市之前,優刻得就在招股書中風險因素提到業績存在不穩定性。一方面是因為大企業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議價能力強,而優刻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壓力較大,議價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優刻得募投項目的投資總額合計達到69.47 億元,投資金額較大。若未來1-2 年內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導致云計算產品價格下降或公司客戶開拓受阻,而募投項目中短期內又不會有高收入,所以在2020年以及后續年度均存在虧損的風險。
公有云市場份額嚴重萎縮 其他業務發力不足
即便如此,優刻得創始人季昕華依然持續看好私有云的發展前景,早前,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目前行業的發展仍處于早期,未來私有云PaaS收入占比一定會逐漸提高。”
但從招股書來看,2018年優刻得的公司營業務收入中公有云占85.15%,混合云占11.69%,私有云和其他占2.91%。雖然公有云占比相比2016年的91.43%和2017年的90.97%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其仍為公司營收的主要力量。
根據IDC發布的公有云IaaS調研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8年,優刻得的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4.9%、4.6%、4.3%、3.4%,市場份額呈逐漸下降趨勢,份額排名也從最靠前的第六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八位。
據IDC發布的2019上班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調查顯示,優刻得的市場份額占有率已被擠出前十,前十位分別是阿里云、騰訊云、中國電信、AWS、華為云、金山云、百度云、浪潮、微軟、京東,目前前十的廠商已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中浪潮云、京東云、微軟三家均在去年反超優刻得。如圖所示,優刻得已被歸列為“其他”,降到了第二梯隊。
報告還顯示,2019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54.2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增速穩健,同比增長72.2%,PaaS市場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長92.6%。這讓市場份額持續下降的優刻得與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的增長顯得格格不入。
此前,證卷日報報道稱,優刻得上市前存在燒錢刷用戶數據的情況,這對于投資者來說,恐是“刀口舔血”。有用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優刻得常年通過發優惠券的方式大幅補貼用戶,“比如我邀請一個新用戶進來,他用150元買一臺服務器,優刻得就會給我200塊錢的京東E卡。而京東E卡可以輕松以九折以上的價格賣出去。兩個多月里我推薦了兩百多人,賺了幾萬塊錢。”
目前來看,優刻得雖然成為國內第一支上市的云計算公司,但自身核心產品缺乏競爭力和議價能力,而季昕華也應該審時度勢,增加自身造血能力,構建品牌護城河,否則很難保證在未來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